凤凰古城

来自千年前的鼓声,到底要传达什么

发布时间:2017-3-30 14:55:48   点击数: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

  鼓舞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它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双人花鼓舞)

  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苗族鼓舞历史久远,在与外来势力的争斗和反抗封建朝廷的过程中,苗鼓号角起到了号召与激励民众的作用,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苗鼓更是成了湘西苗族的圣物。

(刻龙鼓)

  湘西苗族人民生活在荒山峡谷之间,过着原始农耕生活,文化知识和生产生活滞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和斗争中,人们为提高精神生活,才击鼓作乐,逐渐创造出“苗族鼓舞”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前,鼓舞表演者来源广泛,可以是普通百姓,也可以是主持祭祀活动的苗法师,各个村寨都有擅长的打鼓者。

(身着苗族服饰的打鼓老人)

  爱好打鼓的年轻人既可以跟随喜爱的鼓手学习,也可以自己琢磨、发挥,好的鼓手往往都有自创的击鼓技法和舞蹈风格。

  所以,苗族鼓舞技法极为丰富多样,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鼓手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历史上是否有“鼓王”这一称号,却无从考证了。

(团圆鼓舞)

  当代,对于苗鼓“鼓王”的命名要追溯到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时湘西人石顺民夺得了鼓舞比赛冠军,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苗族鼓王”的称号,至此“鼓王”这一称号便具有了官方色彩。

(左鼓王石顺民)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民间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经历了千年风雨而不衰,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还具有鲜明的传统艺术特性。

(更加鲜明的年轻人的鼓舞表演)

  特别是它的节奏音乐与舞蹈、叙事完美结合,展现了苗族丰厚的艺术底蕴,不仅内容丰富,技艺高超,而且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习惯,表达了男女爱情及审美情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老家寨门前的迎客鼓舞)

  凤凰苗乡老家寨,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保持着浓厚的苗族风情,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苗族鼓舞表演,更可以亲身体验当地苗人的生活,更真切的感受凤凰苗乡的美丽!

  除了老家寨,在凤凰苗乡深处的拉毫营盘苗寨,也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鼓舞表演,而且苗族每一个村寨的鼓舞表演皆不相同哦!

(正在起舞的拉毫营盘苗寨少年少女)

  拉毫营盘苗寨,也被称为“石头寨”,整座苗寨房屋墙体以青片石错缝干砌,屋面以青石板叠放,古色古香。

  石头寨中,留有大量传统建筑的样式,村民更是淳朴善良,极为好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就一起来看一段,精彩的苗族鼓舞表演吧!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n/66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