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指南 >> 文苑漫步李金钟又到凤凰古城
文/李金钟
从婀娜多姿的阳朔又匆匆忙忙的来到了传说中的凤凰古城,上次到凤凰古城是晚上,这次也已迫近黄昏。美丽如画的凤凰古城,被称为湘西的明珠,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古城令人陶醉的景色,每来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我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每个人对事物美的感受都是共同的,所以美景都值得一去再去。你别不承认,你叫嚣凤凰古城收门票,你不是忌恨凤凰古城不对你免费,你是在嫉妒它的美,你忌恨人山人海阻挡了你的视线,而不能尽兴,不能酣畅淋漓的游览。正因为好的景色值得很多人一去再去,所以这些地方人涌如潮,人满为患。饱受争议的凤凰古城,我很为它叫不平,凭什么就不能收点门票,收了门票你为什么还来呢?正因为它美,美的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湘西凤凰古城有多年的历史,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的小城,可与号称中国四大古城的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有“北平遥,南凤凰”的美誉。
凤凰古城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有明清时期特色的民居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多条。
凤凰古城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他的长篇小说《边城》就取材于这里,青山抱着古城,沱水绕城而过,红红的石板街,小巧的吊脚楼,栉风沐雨的古城墙,是为“风雨城”,充满诗情画意。
这次来到凤凰古城,先纠正了上次来到后的方位感,古城南北就掉了个个,大体住的还是上次住的那一片地方的宾舍,但感觉上次的宾舍在江南,这次在江北。同样没去逛庙祠故居,还是沿着沱江岸边走。
凤凰古城基本是沿沱江而建的,古城在江南,新城在江北,四周是海拔并不高的低山丘陵。沱江就是凤凰古城的心脏大动脉,凤凰古城的美自然就美在沱江的水。从高处俯视沱江,一条清澈的水线缓缓而流穿古城而过,清丽委婉朴素,它是凤凰古城的魂。水是有灵性的,水成就了勤劳的古城人美好生活,成就了美景如画的古朴的凤凰城。
沿着沱江边的石板路漫游,能听得到河水喧嚣作响,别以为是江水汹涌,乃是江中连接南北两岸的小坝,把江水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形成小小的水瀑。两岸游人如织,前簇后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出门不看景,处处是人头。
特别是在桃红柳绿的春天,两岸翠绿的柳枝挂住粉红的桃花,伴着黄色的迎春花,妆点着一条碧绿的沱江,两岸鳞次栉比而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黑瓦黄板棕窗黑柱,倒映在清澈的江面上,疏影横斜水清浅,波光摇曳几点红,色彩缤纷却又不失清新淡雅,乃古时候小家碧玉平淡而又温馨的生活之所在。山深人不觉,人在画中居,好一幅山水画。
凤凰古城的美就美在沱江边古朴的吊脚楼,它临水而建依山而筑,黑瓦粉墙,雕窗绮栊,画帘缥缈,飞檐相勾,如展翼欲飞,而雕花的木窗上又挑出各种各样的大红灯笼,与青山绿水共为邻,与黑瓦老墙相映衬,映于江水之中,悬于曲水之上。沱江两岸,座座吊脚楼随江水流转,一眼望不到尽头。
斜阳已经站在山头上回望,我们来到沱江最上游的一座小桥上。这是一座九曲回廊般的别致的小桥,暂称九曲桥。它静卧于江面之上,两边各有低矮的护栏,桥面比较低,很亲近水面。静静地立在桥上,沐浴着清凉的晚风,看一江朦胧的灯影,听江水在桥下低吟浅唱般缓缓流淌,十分惬意。
我们沿着九曲桥来到沱江的南岸,人声一下子就鼎沸起来,胜过水声,与各种小摊贩的叫卖交织在一起,整个河谷都沸腾起来了。
河道边有几个小孩光着屁股在戏水,倒给古城水韵增添了几分童趣。但见岸边一个较胖的女人,穿着泳衣,扑嗵一声跳进水里,感觉江面上顿时一片白,白光一闪,浪花飞溅,一个猛子扎很远。我本来想,一个满身赘肉的女人,何以如此赤身裸体抛头露面,置自己名声于不顾,有伤大雅。但不一会,江心出现了个胖胖的人影,她奋不顾身扑向了江心的矿泉水瓶。画风陡转,我不由得暗暗啧啧称赞,真乃人不可貌相!
一路望一路叹一路走,江岸边古墙下,有很多背着背篓挑着担及摆摊卖小吃卖水果的,那黝黑发亮晶莹剔透的据说是乌梅,吃着是葡萄,儿子说那可能是经过工业加工的。卖彩虹西瓜的比较多,黄黄的瓤,两三个月孩子头样大,十元一个,口感还可以。
沿江远远的就看到一座凌江穿两岸建筑而过的现代化的桥梁,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横跨两岸,是南华大桥。南华大桥的地势最高,连接着沱江两岸的古城和新城。沱江上的很多桥都是过人的,只有南华大桥是过车的,是凤凰古城南华门与江北新城的交通要塞,与下游的虹桥遥遥相望。南华大桥应该是俯视沱江的绝佳位置,两次来凤凰古城,我都该登上横亘古城的南华大桥,一览沱江的全貌,饱览它的风采。
已有华灯初上,晚上的南华大桥在各种灯光的装饰映射下,照亮一江灯影,更是流光溢彩光彩照人,这时桥、灯、水、人一起走进了空灵的空间,融入人的心灵,恍惚在岁月的梦里。
南华大桥的下边是一个拦水小坝,S形的,使东西两边的江水造成落差,形成小小的瀑流,倒也跌宕起伏,大部分的水声应该是从这里发出的,改变了水面的单调,增添了沱江的韵色。
再往东去便是雪桥了,雪桥是凤凰古城著名的画家黄永玉先生捐资一千一百万元修建的四座景观桥之一。风、雨、雪、雾四座桥雄伟壮观傲立在江面上,成了沱江美丽的风景线。只可惜年的一场洪水,冲垮了雨桥,给古城带来了不少的损失,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遗憾,真可惜啊,我都没和它没见过一面。雨桥的位置应该在最上游的九曲桥和南华大桥之间。雪桥造型很独特,桥身全部是仿古建筑,中间两层的亭阁高耸,玉立于江面,与沱江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相融合,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与两边的南华大桥、风雨虹桥相呼应。夜幕降临后,雪桥装饰的几道白色的光带,更让它亭亭玉立,光洁儒雅大气。
再往前走就是沱江上著名的跳岩了。宽宽的江面上,一块一块巨型的石墩隔开一定的距离,砌成整齐并行的两条线,东高西低,方便来往的行人通过,人行走在上面,要一块岩石一块岩石的跳过去,顾名思义叫跳岩吧。其实真正的跳岩却是前方相隔不远的一条窄窄的木板桥,有十五个跳墩,上面铺了窄窄的木板,两个人对面都要相让,侧身避让而过。为了方便行船通过,跳岩的一侧留出了两个大跨度的口子。
跳岩是凤凰古城沱江上最原始的小桥,也是古时候人们走进凤凰城的必经之路。很多背着竹篓戴着黑色头帕穿着淡蓝色上衣和蓝色花边裤的妇女们,穿梭在跳岩上,来回向古城集贸市场运送商品货物,她们的倒影在江水里晃荡着。
凤凰古城的美就美在沱江上形态各异婀娜多姿的桥,桥是江河上的路。沱江上的桥,造型各异,带着湘西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桥与沱江与古城,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紧密融合的人文景观。其中最古老最著名的要数虹桥了,虹桥又叫虹桥风雨楼,位于风光旖旎的沱江回龙潭畔,它是一座桥,也是横跨江面的楼阁。虹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相传回龙潭下藏有一条恶龙,经常出来兴风作浪,祸害人畜。当时人们为了惩治恶龙,建桥的时候在虹桥的三个孔下各悬挂斩龙刀一把,从此便相安无事,风调雨顺。至今已度过多年的时光,那条龙还压在虹桥下面吧。
虹桥有三个桥孔两个桥墩,恰如一条雨后彩虹横卧在江面上,所以称作彩虹桥,桥上两侧各建有悬出桥外的吊脚楼廊坊。廊坊分两层,一层是商铺二层是茶楼,登上顶层可以坐下来品茶,一来消除游玩的疲劳,还可以悠闲地饱览两边沱江的可餐秀色,两岸绿柳拂水,游人如织,乌篷船悠闲地从桥下划过。天色已暗,江水泛着金光,江底有许多油油的水草做衬景,两岸的的吊脚楼民居浸入江中,尽入眼中。回首,雪桥立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之上,五颜六色的彩灯把她打扮得像个漂亮的新娘,她转盼多情,正朝身披彩虹的虹桥凝望,她想乘着乌篷船过来,与她的虹桥哥哥说说知心话吧,或者亲昵地拥抱在一起。春天里有美丽的故事,夏天里自然有动人的传说。这也许是凤凰版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出了虹桥重新来到江边,你不要以为凤凰古城的夏天有多热,走在江边,微风吹拂,凉爽宜人,心旷神怡。沱江上还有几座桥,虹桥往下游能看到黄永玉先生捐建的风桥、雾桥,遥相呼应,更远处还有一座单拱的月牙儿一样的桥,还有更远处的云桥,远远望去已是如在云端了。
凤凰古城的风光中,桥与水与人与岸与建筑一起构筑着流动的画面,浸透了多少历史的风雨,承载了多少匆匆的脚步,见证了多少人生的旅程,众多的桥谱成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歌,写就了一首勾魂摄魄的史诗。
感叹着桥的多姿雅致壮观,我们准备上岸了,在虹桥路上请儿子吃了红烧鱼,便一直南行,然后右拐来到凤凰古城的文化广场,中央一只古铜色的凤凰有想要飞起来的感觉,展翅翱翔。又经由朱镕基总理题字的“凤凰城”屏风墙或者叫做牌坊,沿着一条两边店铺林立的石板街,小街上的美食好像很招人喜爱,游人一边走一边品尝一边欣赏,我们又来到了沱江边古城墙。
从古城墙下望,这时好像所有的灯光一下子全亮了,河道一下子灯火通明,辉煌夺目。沱江两岸参差错落的大红灯笼高挑的吊脚楼以及座座形态各异的桥,都映在江水中,整个江底江岸就像平铺在江中的立体的壁画。此时游人最多,江边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前面的人不动,后面的人只有耐心等待,谁都想一睹凤凰古城五彩缤纷的夜景,而凤凰古城夜景的精华在沱江。也只有这时候,沱江边的吊脚楼江上的的桥才更有形更有味,是一幅真正的不用渲染不用矫饰的水彩画。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凤凰城。这时候你会感觉天上人间的含义,天上人间不相见,难得凤凰沱江行。天上有灿烂的仙境,人间有美丽的凤凰古城,而我就在沱江边上,望着那一江彩绣辉煌。
这时候人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喧闹的人声把个体的人烘托掉了。站在江边,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更不能在繁华的江边找到自己的倒影,沱江太繁忙了,凤凰古城太繁忙了。
由于孩子有点疲劳,吵闹着回宾舍,我们只好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匆匆而过,对面前的人间仙境只有留恋。
我很喜欢拍照的,想把美丽的景致永留心间。美景自然有,常常在心中。凤凰古城就是这样,无数个白天黑夜,无数个过去将来,繁华与历史处处让人触目惊心,处处灯火辉煌中处处人潮涌动,人们的感受都和我一样吧。人都是一边惊喊又一边享受,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
不知不觉,夜已阑珊,但我准备早起观赏凤凰古城的日出,朝霞辉映下的古城应该别有一番风味的。
作者简介李金钟,菏泽人,中学语文教师,94年就开始写现代诗,然后开始写散文,由于工作和生活,其间荒废了二十多年的时光,但愿天荒地老有人识。下定决心,不为媚俗,只写纯文学。喜欢旅游,有生之年,无忧无虑游天下。曹州文苑1、曹州文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n/77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