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指南 >> 学习贯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深入
编辑
如今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举办期间及闭幕后,喇培康、任仲伦、明振江、于冬、尹力、黄建新、李少红、宁海强、吴京、娜仁花、黄渤、赵薇、颜丙燕等电影界人士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自身工作、创作实践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当下文艺工作、电影创作的感悟与体会。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著名编剧王兴东:
电影要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
“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对我们所有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讲话是动员令,是进军号,对党领导的文艺战线和文艺大军,面对各种文化的挑战和文化渗透,为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魂魄的文艺作品,提升国家软实力,振奋民族精神发出催人奋进的动员令。特别提出了四点希望,为我们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我从《蒋筑英》、《离开雷锋的日子》始,一直坚持主旋律电影剧本的创作,面对当前市场的状态,以票房论成败,以院线决生死,一些人对主旋律电影持排斥态度,甚至有人阳奉阴违,口喊弘扬主旋律,实则抵制主旋律。
表现我党早期依法治军从严治党的电影《黄克功案件》,被院线票房边缘化之后,有人劝我放弃对主旋律的创作,迎合所谓的观众口味票房需求,搞枪战恶斗,为卖“小鲜肉”,搞男亲女爱,写妖魔鬼怪媚俗搞笑,娱乐狂欢的题材有商业价值,接受还是拒绝?放弃还是坚持?在疑云绕身、满眼雾霾之际,习总书记的讲话,如同清风吹来,驱散迷雾,照亮心坎。他说,“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孓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聆听讲话,顿时在我眼前猎猎飘展起主旋律大旗,更加耀眼夺目,旌旗舞动。孙中山、毛泽东、雷锋、蒋筑英、孔繁森、牛玉儒、曾联松、刘长春、许海峰、雷经天、邹碧华等我笔下的人物,银幕主人公形象,伫立在我面前。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讲话是鼓帆的风、航行的舵,指明了我的思索航向。要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广泛的传扬,让英雄的事迹更加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在银幕上讲好历史英雄和当代的英雄的故事。通过英雄的形象和英雄的壮举,以达到我们文艺创作的目的,引导人民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
艺术的源泉来源于人民的感情。离开了人民,文艺就变成了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我从事剧本创作之初,师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老师,传承延安座谈会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接力棒。四十年来的创作,我始终坚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才能深入人心,了解群众才能理解群众,理解群众才能写好群众。
因此我的剧本,都能找到生活的支点,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艺术创作原理很直接,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采创的工程。我对生活,总是心存感激。感谢生活中的人民群众,讲述他们在艰苦卓绝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故事,描述群众爱戴的人物,采撷他们播种的感情记忆,聚集创造成为银幕的形象,因此也感动了观众。
20年前,《离开雷锋的日子》创造了最高的上座率,红遍大江南北,获得了各种奖励。北京市政府奖励我们剧组20万元。奖金没有分掉,而是把它设立了一个“源泉奖”,饮水思源,首先奖励给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两万元,当时他下岗在家,生活拮据,帮助他度过生活中的困难。后来他被调到了抚顺雷锋纪念馆当顾问,电影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源泉奖”第二次授予了《背起爸爸上学》的主人公甘肃省庆阳的穷学生李勇。这两万元奖金,帮助他完成了中专的学业。这部电影不仅影响了全国的青少年,孝心成才,同时也改变了李勇的命运,我们一路关心他的成长,他就读了西北师范大学,由于他刻苦勤奋,学习钻研,今年在中国人大完成计算机博士学业,从背起爸爸上学的西北高原的穷孩子,到中国名校的博士生,电影书写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谱写了命运新篇章,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电影留给了社会真实的答卷。
源泉奖还奖给了挽救未成年犯罪的《法官妈妈》主人公尚秀云,她用这两万奖金又买了很多用品,送给了在狱中服刑的未成年犯,爱的源泉就这样相互渠传人心。“源泉奖”还奖励给《共和国之旗》的主人公,设计五星红旗的曾联松先生,以及《芬妮的微笑》电影女主人公,从奥地利嫁给中国的女人瓦格纳女士。两万元今天微不足道,但向生活致谢却是文艺创作的光明大道。
源泉奖无疑是全国文艺评奖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精神源泉,精神之泉只能源于人民,源于人民心灵储存的大爱的源头。而我们艺术家的作为就是从人民心灵中流淌出的,对生活、对社会、对祖国,强烈的爱流,成为我们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所以把文艺作品的奖金反哺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就是表达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礼赞人民而感激生活。
讲话是创作的指南、导航的坐标。电影之源是文学,文学之源是生活。当前,中国电影原创疲软,首创不足,模仿跟风,创新乏力,其根本原因是生活底气不足,造成文学人物苍白贫血。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体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我们要有这样的态度也要有这样的能力。
创新力量的源泉只能源于社会生活的大千世界,创新的灵感只能在火热的生活中点燃。深入生活是一门必修之课,必须克服浮躁的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才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我在聆听讲话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电影界的65岁的编剧老兵,如何继续倡导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把深入生活熟悉群众的接力棒传下去,这是我的历史责任。前不久,我带领了几个年轻编剧,再次访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旧址,重温我创作《建国大业》深入生活之路,从中找到创作的自信和源泉。此次还感受到共产党八路军的文工团体,怎样坚持文化自信,以文艺为武器,宣传抗日救国,唤起民众,团结人民,振奋民族精神,打击敌人的史实。在西柏坡,重温始终坚持不忘初心进京赶考的共产党人,如何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不骄不躁的作风,在世界上最小的农村指挥所,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役,感受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的自信心。
历史就是一本社会的大书,需要我们从事创作者读懂读透,吸取精神源泉才能创造精神产品。我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指引下,文艺战线的决策,令人鼓舞,充满自信,中国文艺一定能够铸就民族复兴的文艺高峰。中国电影会更加蓬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不可动摇的精神砥柱。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
深入生活寻找有内涵、有质感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能够到人民大会堂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我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习总书记的讲话广泛、深刻总结了中外文艺发展的经验,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总书记讲话娓娓道来,引用了很多中国古典美学的话语,这些话语都是我们学习古典美学很熟悉的话,习总书记的引用具有时代的高度,同时具备新的阐释,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文艺历来与时代发展、与人民需求有着紧密联系。中外历史上有成就的文艺家,都是有这样的历史担当和社会担当,有对人民的热爱和民族大义,才能在历史上留下足迹,载入文艺发展的史册。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就电影而言,我们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其实就是实现“文化自信”的过程。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产业自信”,还需要在“文化自信”层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习总书记强调,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我认为,文艺的源泉在于人民,只有扎根人民,才能真正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宗旨。
目前来讲,我们的不少创作还浮于生活的表层,没有真正深入生活中寻找有内涵、有质感的故事。电影工作者仅仅依靠新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来“找灵感”、“写故事”,这样的创作是不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中国电影必须坚持扎根人民、内容为王,才可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丕学:
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
继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发展做出纲领性讲话后,时隔两年,习总书记再一次高规格出席文艺盛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文艺界的盛事,更关乎到全国的文化建设大局,关系到未来中国精神文化的发展大势,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的高度重视,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的“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如果说上一次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总纲,这一次在文代会上的讲话则是督促落实,督促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扎根人民群众,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落实到推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上,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一直以来,潇湘电影集团肩负国有电影企业的责任担当,致立于主流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拍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影视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潇影开始摄制电影故事片,此时中央提出的“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给处于摸索期的潇影掌了明灯,潇影将此列为自身创作的准则,果敢而行,相继创作了《特殊身份的警官》、《喋血黑谷》、《湘西剿匪记》(上下集)等上座率高的影片,潇影主流影片的优势也在这时出现端倪。
九十年代,当全国电影市场急速下滑、许多电影单位纷纷减少或停止电影拍摄的时候,潇影不忘职责,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在众多题材类型中选择了红色主流,以独特的视角,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拍摄了《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刘少奇的四十四天》、《秋收起义》、《故园秋色》、《国歌》、《那山那人那狗》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其中许多影片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百花奖,并走出国门斩获多个奖项。
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这些影片逐渐成为经典。正是因为这些经典影片,让潇影逆势突围,弯道超车,强势崛起,成就了“红色潇湘”的称号;也正是因为这些影片,潇影得到了中央和电影主管部门的首肯,被列入七大国有电影集团行列。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潇影集团乘势而上,继续聚焦主旋律,一方面陆续推出了《英雄郑成功》、《毛泽东在一九二五》、《毛泽东去安源》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独特的创作手法记录历史人物事件;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了反映时代先进人物和伟大事件的《郑培民》、《青藏线》、《袁隆平》、《我是花下肥泥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潇影一直走在“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康庄大道上,也在用一部部作品回应着时代前进的呼声。
近几年,为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潇影集团积极建设影院,开拓媒体传播、文旅地产等,综合实力实现翻倍增长,但我们的核心和龙头仍是影视创作,甚至很多产业发展是为了反哺影视创作,为影视创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近八年,潇影每年保持着八部以上的电影生产量。
在不断探索投资商业影片的同时,我们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仍倾注于打造精品主流影片。特别在党和国家重要节庆点,潇影都推出了自己的原创电影作品。
年,潇影有《湘江北去》、《吴大观》、《通道转兵》三部影片被中宣部、广电总局列为建党九十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年,《青春雷锋》和《湘南起义》两部影片入选“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献礼影片”;年,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是毛泽东诞辰周年全国唯一一部关于毛泽东的电影作品;年,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和《受降前夕》,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介,《穿越硝烟的歌声》作为“抗战献礼片”参加全国展映活动;另一部影片《青春激荡的岁月》,作为纪念胡耀邦诞辰周年唯一一部献礼电影;年,《难忘的岁月》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党九十五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勃沙特的长征》、《领袖》被列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
这几年,在坚持主流影片的道路上,我们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当我们的坚守和付出得到国内电影专家多次赞赏、获得观众认可时,当一部部影片累积成系列规模并荣获多个奖项时,当习总书记在文代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时,内心充满了温暖,质疑随风飘散,自信活跃着每一个细胞,并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总书记两次对文艺的重要讲话,让我想起了我们年拍的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影片反映的是毛泽东与大师齐白石心心相惜的感情,虽然两人一生中只见过一次面,但那一次见面,以及两人在那一面之前的互相敬佩欣赏,足以展现国家主席对于文艺的高度重视和对于文艺家的亲切关怀。党中央对文艺一直以来的重视,必将唤起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的道路上,创作出更多的“高峰”作品。
习总书记这次在文代会上的讲话,也让我想起了我们去年拍摄的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影片讲述的是以贺绿汀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在战争纷争年代坚持抗日演出、创作歌曲、唤醒民智的故事。生活在这个和平伟大年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责任、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品力作。
这一次,有幸亲耳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倍觉兴奋、倍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潇影集团将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文代会上的讲话为指导精神,坚持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影视作品,为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张方军:
讲好强军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到优秀的文艺作品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我们透彻地认识到军事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引领作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军事影视对于实现强军梦的强大精神支撑,也使我们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军队电影工作人肩负的使命担当和努力方向。
明确努力方向大力发展军事影视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频共振。”军事影视创作要积极顺应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战斗精神的指引下,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以广阔丰赡的内涵和新颖多样的文化姿态,由“高原”迈向“高峰”,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军队扬威。
一是聚焦军营浓兵味。八一电影制片厂是军队的电影厂,创作的每一部军事影视作品,不管是故事片、纪录片,还是电视片,都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使命任务融合,与官兵思想共振,集中反映火热军营的生活,塑造军人英雄的形象,表达军人的真挚情感,回归战斗文艺的传统,突出浓郁的兵味、战味,让兵味、战味与广大官兵心心相印,让军事题材富有时代特征。
二是深入生活接地气。八一厂近年来始终把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作为一项常态化创作举措,选取有代表的部队,真正把根扎下来,把心静下来,把创作的触角伸向先进的舰船航母、新式的坦克战车、飞船飞机,以及边关的冷月冰霜、海疆的风高浪急;把创作的对象瞄准陆上猛虎、水下尖兵、空中骄子、边防卫士等英雄人物,多体验官兵的强军实践,多赋予强军的风花雪月,在火热的军营中汲取创作灵感,寻找新的课题,挖掘鲜活素材,提炼艺术主题。
三是努力创新寻突破。现在军队官兵,多为80后、90后,他们是在当前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盛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对文化的需求也更高、更多元化,我们军事影视创作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观影习惯,在继承创作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发展,用艺术创新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创新题材上有拓展,全方位融入改革强军的火热生活,围绕深化军队改革、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管理组训模式转变等军队现实生活的新变化,拓展表现形式;在创新形式上出新招,摒弃固有模式和套路,及时注入时尚文化元素和先进创作理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浓郁的时代特色;在创新风格上下气力,别具匠心、别出心裁,把深刻的思想赋予艺术的旋律,通过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来反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好故事,避免格式化、口号化、标签化。
四是倾注真诚求完美。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自于作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更是情感、情绪的体验和汇聚。我们要时刻充满对人民的敬仰,对艺术的敬畏,对职业的敬重,并把这种敬畏化作敬业,心无旁骛,毫不懈怠,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要怀有一颗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心,心系军营、情注官兵,淡薄名利,激发斗志;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让精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潜心创作,不甘平庸,勇攀高峰,对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要力求完美,精益求精,拍到最好,做成精品,经得住观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牢记职责使命全力打造影视精品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塑造了无数打动观众、鼓舞人心的英雄形象,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晚钟》、《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近年来的《太行山上》、《惊涛骇浪》、《惊天动地》、《惊心动魄》、《飞天》、《天河》、《智取威虎山》等,更是屡次获得大奖,同时也收获了观众的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n/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