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暑假去哪凤凰古城,吊脚楼

发布时间:2016-12-3 20:13:20   点击数: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凤凰是一座建在山谷的斜坡上的小城,地势的落差使得房屋彼此错落,丰富了建筑的空间语言,像一首歌谣,被分成了许多个声部。那些房屋一律是黑色的檐瓦,沿着山势铺展开,到河边才停顿下来,白天那黑色格外刺眼。

  我有时觉得那成片的老屋就像一堆不堪一击的骨牌,一阵风就能让它们坍塌,山的斜度加快了它们的脚步,一座小城顷刻间就会顺着山坡滑落下来。水边的吊脚楼是这座城的边防兵,它们在水里的枯瘦的支柱,不知是否能够担负起整座小城的重量。

  凤凰的小巷很多,幽远而神秘,我好像永远搞不清楚每条小巷都通向哪里。这样,我便有了进入凤凰的几种可能。会有许多各不相同的过程,跟随在每一个美妙开端的后面。像一盘棋,第一个棋子的去向决定了其后所有棋子的运动。选择的权力在我的手中,我迟迟不肯做决定。后来我才发觉,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的脚步已在途中。

  那时我听见了自己踏响小巷的石板路的声音,有点儿像啄木鸟的尖喙撞击树干的声音,竟是那样干净、清脆。我偶尔同路边的人说话,我的呼吸和我的说话声都是干净的。小巷的两侧多是木屋,大面积的木板占满了我的视野,我仿佛穿行于封闭的船舱里,岁月是其中最多的存货。在满眼的木头颜色里,时间保留着最初的形貌,鲜嫩得像未被碰触的叶芽。在偶尔敞开的花窗里,我看见女子站在朝水的一面漱口,姿态安详,如古老画册中的一幅插图。我从木板的缝隙间看到房屋外面河流的反光。

  封闭的小巷保守不住水乡的秘密,木板缝隙间的光亮透露了河流的存在。那些木板房,一面临街,一面临水,仿佛一条边境,联结两个国度——这面是曲折狭窄的小巷,那面却是宽阔清亮的江流。寻一家老屋进去,靠水的一面,有斑驳的花窗,装饰着美丽的河景,还有美人靠,迎水悬在半空,倚在上面,还真有点儿惊心。但是,如果看到江面上的水鸟,在观察者视线的下方悠闲地盘旋,心情便会顷刻间轻松下来。人们通常仰望飞鸟,一旦有一天看到鸟儿在眼睛的下方飞翔,感受会大不一样。凤凰给了我们这样的视角,在凤凰,对许多事物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

  我是循着河流的方向,浏览这座小城的。这就是我所选择的方式。我是一个真正的偷渡者,不是这里的居民,但是我却能在两个迥异的地域自如地跨越。我对历史的钟情使我获得了豁免权。我向小城的终点走去,心中带着一点儿悬念。小巷为我描述了这座古城的故事梗概,而每一间老屋里,都掩藏着无比丰富的细节。我看到了它们空洞的房间,用了几辈子的家具,样式至少是清代的,还有各种劳动工具。每一张苍老或者稚嫩的面孔,都令我怦然心动。快走不动的时候,我到了凤凰的尽头。没有了吊脚楼,只有青山,面对着河流。在这里我发现了沈从文的墓,像一个句号,在故事的结尾出现。

  由于木构建筑易于腐坏,有越来越多的新式房屋穿插于古巷间了。它们是凤凰的“异己分子”,混迹于历史悠久的老式住宅里,显得形迹可疑。从临水的一面看,它们的假身份暴露无遗。远远望去,它们就像蹩脚的后人在古画的破旧部分添补的败笔,令人不能忍受。莫非现代生活与审美构成了永久的悖论?我体会到了凤凰的尴尬与两难。文人们固然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剥夺凤凰人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但是吊脚楼的消逝,将使凤凰不再称其为凤凰了。失去了历史的凤凰,如同失去了记忆的孩子,谁能保证它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会迷路呢?

  后来我向一位曾任县委领导的文史专家表达了我的困惑,他说,他曾设想请政府出钱,买下临水的吊脚楼,作为保护,然后请原住民迁居到城里去。如果这样,老屋固然可以得以保护,却失掉了生活的“现场”,成了舞台上的布景。这样做,是为了保住真实,结果却像造假。

(选自《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jbxx/28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