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基本信息 >> 听马蹄声讲那凤凰古城的故事图文原创
这是怎样的一个湘西?传奇。神秘。绝美。
三亿八千万年前,湘西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海洋流转退尽,这片土地神奇地托出地球上绝无仅有的剑峰丽水。于是成就了一个旷古万代被尘封于时间隧道之外的自然之谜和一曲磅礴于世的大自然风景的千古绝唱。
当乌云掩盖青山,当洪水漫过大地,创世的神话就在民族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神秘的梯玛神歌就从土家先民的心坎奔涌而出。生命从何而来?人类从何而来?民族从何而来?这是人们始终追寻的宗教命题和哲学命题。
我知道,在湘西,有一首十余万行的梯玛神歌,那是祭祀做法事时梯玛与神沟通所吟诵的古歌。这部没有文字的千年史诗口述着人类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和面对神灵的敬畏。维尊的教义,明事的哲理,善待亲和的内涵,塑造出土家儿女独有的行为、思想、道德准则,至今仍世代相传。
这是怎样的一个湘西?刚劲。挚诚。雄魂。
在湘西,重岩叠嶂壁立千仞,擎天石柱直插霄汉。我见过喊山的男人,那是来自原始的呐喊,喊出了男人们的胆魄,喊出了男人们的责任,更喊出了挑战险峻的铮铮誓言。天有多高,山有多高,湘西汉子的心就有多高。溯沅澧而来,登天门而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随着时空穿梭其身影早已随风飘散,但屈子豪气干云的激情吟诵却仍在这云海雾涛间挥洒蔓延。“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这是先哲歌咏千回大山的境界与精神。雄壮的奇山,耸立着男人们的刚劲;挺拔的剑峰,托举着男人们的挚诚;绵延的群岭,释放着男人们的雄魂。土家族、苗族和各族儿女从远古走向今天,呐喊与号子、和着神秘大歌、在蜿蜒流转的山水间鸣奏着千年的奋进和创造辉煌的交响。
这是怎样的一只凤凰?忠贞。守望。情魂。
在湘西的凤凰古城,流传着太多悱恻缠绵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当大山深处的男人们飞山越岭、抢滩荡遏或壮行沙场、扬血疆土时,女人们望着男人们的背影,没有眼泪,没有哀伤,而是怀揣浓烈忠贞的情魂,擎举一把红伞在峰顶或垭口恒久地守望,在心灵深处为山一样的男人们虔诚地祈福。在凤凰无论是土家族女人还是苗族女人,都延续着同山如水般的无言轨迹,追求至死不渝的爱情,捍卫美满幸福的生活。
相思绵绵,情韵袅袅。从土家新娘泪别双亲,坐上迎亲花轿的那一刻起,土家女人就完成了一支家族向另一支家族的骨血转移。它不仅是新娘家族的大喜之日,也是土家寨子所有人的隆重节日。迎亲的花轿走过了盘山路,悲与喜,不舍与期盼,此刻共同化作了爱的狂欢。这是与山水相融的爱情,这是山人合一的浪漫情怀。
我记起了一代文豪沈从文《边城》的主人公翠翠,她是凤凰山川灵气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翠翠在风吹日晒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然而清丽的笔触下,涌动着是那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曾想,有一种美丽叫甘甜刺痛的忧伤,梦开始的地方,多么像涅磐的凤凰,倾身迎接烈焰,覆没于火海中。于是我用我的方式,汲取你的过去,以最现代的柔情蜜意点燃你心中的汪洋,我的歌声哀婉虚弱的像沱江的水,我常想,翠翠啊,你尚洁的灵魂究竟去了何方?我常想,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里是怎样一个安静平和的世外桃源?
这是怎样一只凤凰?多情。凄美。休闲。
凤凰古城的巷子好长,延伸了几千年的梦想,青石板路从南华山下,一直铺到了沱江边,清清沱江水还倒影着翠翠凄凄的容颜,斑驳的身躯依稀飞扬着柳色的光茫,你就那样静静地等着,任岁月在你身上刻下厚厚的沧桑,不变的是你那深深的爱恋;青石甬道,载满岁月的泪痕,历史的脚印磨砺了石头到光滑的过程,印记下岁月的年轮。旋转的石碾,覆满日子的苦痛,是双手抚平碾盘的棱角,刻印下日子的进程。深深庭院,一枚青果滑落树梢,几个天真的孩童从古树跃下,捡拾着儿时的玩劣,追逐着不羁的童年。
那一日,你着一黛青烟,头顶着乾坤的月、心头的星,沱江中的倒影,是历史的琴弦在波动,倾诉着千年的沉静,酒吧和店铺是石板路边横竖的造型,古朴中跳跃着现代的激情,袅袅升起的炊烟伴随着落日的轻云,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你可以听见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那是古城的绽放和归隐。一个个客栈里,我们可以尽情地猜拳行令,喝进的是琴间的高山流水,品味的是百年的留香余音。古城在沉寂,心灵在沉寂,沉寂的底部是千年的繁华、叹息与坚韧;凤凰是诗,吟唱数码时代键盘不能替代的旋律;凤凰是画,展示着现代都市绝版的纯情。凤凰是完美的梦境,凤凰是心灵的归宿,凤凰是流光溢彩的晨露。只要有阳光,就有璀璨的光彩,折射出至高无尚的美丽。凤凰,就是这样多情、凄美、休闲,怎不让人为你萌动钦慕之情?
不知是沈从文成就了凤凰,还是凤凰成就了沈从文。一部《边城》,就可以使你记住翠翠,记住凤凰。沈从文在《凤凰》一文中写道:“黄昏落日时节,站在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段悲怆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沉重感和岁月远去的沧桑。中学时,读沈从文的文字,行走在字里行间,总感觉有时光倒流之感,与翠翠有关的情有关的景,我都想去看看。那时我太小,可凤凰太远,于是,凤凰只是在脑海中想象。
想象中的凤凰,如水如烟,那一晚,我梦见了翠翠,梦见了凤凰。睡梦中,苍茫的山峦升起青色的云烟,如水的夜空漏下莹白的月色,婉转的歌声染红青涩的相思。你如莲的笑靥,暗香浮动,红暖轻浅,淡雅深幽地绽放嫣然风姿,俏立春风;你裙裾飞扬的舞步轻盈婆娑,移水带云,娉婷悠扬地缀着沱江的气息,环佩叮咚。我蓄起亘古的情丝,染泪着红湿的相思,揉碎沉淀于你清碧的心田,在金风玉露的夜色中啜进莹莹的月色和你清莹的容颜,伴着风雨如晦的寒袭,提杯把盏,镗塔酣畅地开怀,在酡颜的泪眼中化作一支擎雨的绿盖,盈盈,但不跋扈;眷眷,但不羞涩地为你遮避风雨。
那里的时光倒回去几十年,小巷幽深,木门轻锁,仿佛关住了时间。早起来的时候,小巷还尚未醒来。空气中有一种凉,花香却清晰,隐隐地还有鸟叫的声音。青砖灰瓦的屋子没有睡,它们不用睡眠,在几十年的风雨里一直醒着,红漆斑驳的窗棂里,有木制楼梯咿咿呀呀的响声,唤人回想曾经朴素的岁月。想象中,凤凰的路是用五彩石铺成的,日子久了,颜色淡了。各种各样的人从形形色色的地方来,带着天南海北的尘土。奇怪的是,多少匆匆而来的过客总在这圆滑石子铺成的小巷前,误以为自己是远方归来的游子,跌入了淡淡的忧伤里。
有一天,因为想避开那些游人如织的工艺品店,我独自往古城的文星街走去,我清晰的记得,拐过一道弯,便是梅花巷,梅花巷其实叫文庙巷,它的尽头通往文庙,这恐怕就是前人将它命名为文庙巷的理由。一条长不过50米宽丈余的小巷子,铺着红石板,不知走过了多少代人,石板被磨得光光的,让人感到对岁月的惊叹。走进文庙,我仿佛看见孔夫子两眼幽怨,一身褴褛,如一张破旧的风俗画,镶在蒙尘的木框里,似乎在怀恋旧梦,似乎已失却记忆,看着他从历史中缓缓走出,浑身散发出浓浓雾气,在空荡荡的庙堂里,孔丘,你在何处?子思,你又在哪里?除了庙宇空空,仍是空空庙宇;哦,文庙!你在等谁?还是谁,在等你?我恍惚听见,从庙里,传出了几多抽泣,几多凄厉。我看见了一箪食、一瓢饮,乐在陋巷的颜回,和征战沙场、抱伤临终不忘端正衣冠、成全儒者之死的子路;与古人携手、踏歌而行,自有一番恬淡宁静的曾点;冥冥之中,七十二圣贤一一在我的眼前走过。
不曾想,是什么如此激昂你的歌喉,苍茫时分,红樱袭尘,羽翎如织,喋血交错的悲哀,染湿了一部凝重的春秋,战争是一贴万能的药方,医治着诸侯的幻想,而透彻纷纭的时空,这些令人坐立不安的情节,都让你的笔,抒情的一削,简写成最富激情的风雅颂,张贴在儒家的封面上,远离变幻逝水的旌旗,远离众鸟噪噪于尘寰的哀鸣,夫子啊,谁是你沐浴于清涧中的女子,沉静的容颜透明的心情,哪里是你圣洁的家园,每一块石头,都是温馨之所在,每一湾溪水,都泊满你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离乱和死亡也不曾失却的言语,伫立于异国的荒原,最后的失落也是最初的信心,夫子啊,是什么在支撑你的眉头,三千年最彻底的渴望,把你浇铸成一尊旷古持今的决心,关雎是天庭纯粹的声响,使得楚王和宋公,一贫如洗,羞愧难当,夫子啊夫子,洞穿经年的劫难与兴衰,雎鸠鸟不绝的吟唱,就这样积淀在一个民族的心头。
古老的文庙啊,这座营造历史书写传奇的杏坛,千百年来多少书生进去,走出了一代代文人骚客,高高的红墙围住了多少人视线,走进厢房,阳光从窗棂钻进来,你会不会是窗户外红墙外的那一抹风景,或者是你的身影,或者是你的笑声,在我走过了的岁月中留下青涩,也不能用精美昂贵的雕刻,来衬托他的尊严和隆重,轻轻徜徉在石板路上,我仿佛是当年文庙里的学子,每日青灯苦卷,锥骨悬梁,在厚重的大门背后,我想过你在红墙的某一个角落风吹过钟楼的声音,好像那个时候你喊着我的名字,可书已离手,皇恩也不再浩荡,你的影子会不会一生一世伴随我的左右?
我用脚步敲打这里的寂静,震落了一地残断的智慧,轻轻抚摸退色的年代,掂着脚尖眺望斑驳的历史;细细地审视着这里的一切,它仿佛是一部智慧的巨著,在它的面前我才发现自己的贫乏与渺小,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学说,能在生活中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千百年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
从文庙出来,我的思想还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缓过神来的时候,我发现我迷路了,那条引领我去文庙的梅花巷竟然不复存在,我站在长长的巷口,望着石板路发呆。突然我听见踏踏的马蹄声从远处向我走来,让人想起古道上行走的疲惫老马。一阵阵的马蹄声,在敲击着我的灵魂,由远而近,由远而近,从模糊到清晰,从模糊到清晰,到我眼前的时候,我看见马背上驮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很慈祥,很温馨,十足的书生意气。老人迟缓的下了马,他介绍他叫梅花巷人,很多年前,就居住在这里。妈呀,梅花巷人,不就是凤凰赫赫有名的著名作家马蹄声?我正渴望有人指点迷津,不曾想,却遇见了梅花巷人马蹄声,是神游?还是上天的安排?是巧合?还是冥冥中的注定?
梅花巷人很热心,他把我带回了他的家。这是一栋低矮的小屋,正屋三间成南北走向,中堂装有六合门,两侧开着玻璃窗户。小天井里铺有红石板,靠北的一头盖了间书屋,那是他父亲曾经读书习字的地方。靠南的一头是厨房和茅厕,厨房门边吊着一只赖皮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堂屋的大方桌上有一张他父亲的一张照片,照片的两侧有他母亲两句诗:“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看得出,他们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尽管他的父母早已仙逝,看着照片上的文字,马蹄声先生也给我说了他经历过的许多故事。他的故事,深沉幽怨,忆往昔,风过无痕,驾驭着命运的轮渡,行驶在时光彼岸,长歌浅吟。也许是日积月累对凤凰的向往,我就这样梦幻般神交了梅花巷人马蹄声。离开马家的时候,马蹄声先生送给了我他亲笔签名的四部专著:《古城旧事》、《凤凰传奇》、《烟雨凤凰》和《屐痕漫记》。
如果说,出生在凤凰古城的一代文学先师沈从文先生在中国文坛上开了乡土文学的一代先河,其主要贡献是把旧中国二、三十年代神秘封闭的湘西介绍给了世界。如果说,出生在凤凰古城现代著名画家黄永玉,以独到的气质豪情天纵般挥洒出大家手笔,以自己凤凰涅槃般人格魅力感染了世界。而同样出生在凤凰古城马蹄声先生历尽了人世磨难,深爱着凤凰这片爱恨交织的故土,默默地耕耘、记录和收藏岁月流逝中的美丽风景。他是凤凰古城继沈从文之后走出的又一个实力派作家。这些凤凰之子其人品与文品象一条静静流淌的长河轰响出岁月的涛声,用自己的奉献回报了故乡,他们都跃然升腾成中国历史星空中永远闪烁的星星。
马蹄声在文学创作上确立自己不赶潮流,不追时尚,不求应景,力求永恒的创作作风。把勤于笔耕,甘于淡泊,做文者先做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他寄情于山水自然与人文苦旅,思辨于风云变幻与物事沧桑,救赎于灵魂孤独,张扬于个性释放。笔调隽永、文字苍凉、语言诙谐、情感深沉,形成“我就是我”的作品独特风格。难怪沈从文文学作品研究的中外学者早已把马蹄声先生的作品作为“沈学研究”的重要参照物;马蹄声先生的作品刻意追求乡土本色,湘西的山山水水在他笔下流淌出诗意的芳馨,对文章中各色人物的着意描写,如男人的剽悍、女人的柔情,那是一种对中华民族的歆羡、崇拜和发自骨髓里的血亲。作品的文字功力力透纸背,文章风格清新朴实,语言驾驶天马行空,故事脉络首尾衔接,其文学造诣极其深厚。
《古城旧事》一书以记人叙事为主。但马蹄声先生避免了通常民间故事的平铺直叙,笔下的每篇文章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活泼生动。特别是人物对话,尤其鲜活。人物不同,腔调各异;身份不同,俗雅有别;真的是官有官腔,民有民调,男有男话,女有女声,绅士言谈儒雅,流氓油腔滑调,人人神采飞扬,个个栩栩如生。
是沉重的生活、沉重的心情孕育出他笔下苍凉的文字,一种“美的哀愁”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马蹄声先生自己介绍说,“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捕捉那些使故乡充满神奇和梦幻的灵动生命,以及这些灵动生命在人世间的哀乐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们的轶闻趣事是故乡先辈或叔叔伯伯们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番蹉跎,一场梦境,一幕人生。故乡孕育了这些寻常百姓,历史造就了这些寻常百姓,时代又杜撰了这些人的传奇故事,他们的人生命运和喜怒哀乐是时代的缩影,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以自己手中这支愚笨的笔,记录下故乡人昔日那道美丽的风景,让这些光点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下闪烁,借他们远去的背影来展示故乡的风土人情,来证明古城凤凰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这份历史的遗产应当属于故乡,而不是属于某一个人。这就是我写作‘古城旧事’的目的”。
《古城旧事》将笔调隽永的现代文学语言与原汁原味的古城土语有机地融化为一体,形成了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雅俗结合,谐谑有趣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其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天马行空般的语言驾驭能力。文章突出了故事的传奇性、人物的悲剧性、语言的地方性、文章的可读性,无疑是一部艺术性与趣味性俱全的文学佳作。著名的艺术大师黄永玉给予了《古城旧事》很高的评价。他说:“你的‘古城旧事’选题很好,清末到民国,到现在,时空的跨越上百年。历史是一幕连续剧,你写寻常百姓的衰乐故事,就是岁月流逝留下的一个缩影。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这叫‘折子戏’。写好了,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大剧本,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马蹄声老先生的《凤凰神话》系列共二十回美丽的传说故事,是继《古城旧事》之后又一部反映凤凰古城千百年来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岁月往事。它的不同之处只是笔触对准的不是寻常百姓生活长态及其恩怨沧桑,而是借神话故事再现凤凰古城鲜为人知的已逝风景,让这道亦真亦幻的远去风景成为思乡病的根源能在民间口碑相传。他注重山水龙脉与历史的融合,事件因果与人物传奇的处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作品以历史的真实、丰富的想像、浪漫的笔调、神话的色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亦幻亦真地重现岁月沧桑,精心编织着凤凰美丽的霓裳。寓读于乐,寓乐于教,教乐共生。其作品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就在于此,于是就有了它珍贵的收藏价值。
《凤凰神话》题材取之于民间口头文学和地域文化的自然元素,集作者几十年人世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曾经存在的历史真实为原形,以丰富的想象和推理驰骋岁月的时空,以纪录的方法把即将逝去的风景定格,以浪漫的笔调行走于字里行间,以神话色彩贯穿故事的始末。让历史与现实一齐悬空,抢救和复制出一部为后人珍视的“非遗”文化遣产来以飨读者。《凤凰神话》系列共二十回近二十余万字,字字珠玑,章章精彩。在马蹄声先生的笔下,从凤凰鸟火中涅槃到山水城的惊现;从明皇点朱到军师解梦斩断风水龙脉;从天龙盘地的神话到长河笼烟的传说;从赣商与竿人的智斗到憾天动地的红狐报恩民族气节;从兵营古堡千年之迷到风雨南长城的刀光剑影再现,从神童出世到金蟒现身的名人轶事;从夜沱江光色船影到凤凰城的满城凤飞,从刘伯温释梦解云到朱笔斩断风水龙脉的故事,从湘西三大古谜到南长城的刀光剑影。……凡此种种远去风景,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复活,演绎出凤凰古城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历史轨迹。作者这种厚积薄发的创作功力令人叹服,其作品引起广大读者的普遍治白癜风去哪里治白癜风照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jbxx/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