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淮南故事寿县扎实推动林

发布时间:2021-3-2 18:06:11   点击数: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淮南故事

——淮南市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综述

在多万人民的翘首期盼下,又一张“国”字号文化名片,烙印在淮南这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的城市。5月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考察论证后,决定命名淮南市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淮南是中国成语典故重要源地之一,《淮南子》收入逾千条词条在全国范围内耳熟能详,颇具影响。寿州古城、八公山等文化空间,也留存了大量的成语故事。全城成语文化氛围浓厚,民众参与度、认可度较高。淮南市高度重视成语典故文化的研究和品牌塑造,打造了一系列成语典故文化产品,制订了长期发展规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丰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文化活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命名批复,可以说是对淮南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力促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域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应用。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学者通过整理成语典故典籍,采取征文、政策奖励、文化扶持创作等多种方式,编纂完善系统的淮南成语典故资料,逐步形成了以《淮南子》精髓为核心、八公山及寿县典故为重点、历史故事为主题的系列书籍、戏剧、影视、动漫等成语典故表现形态,打造出一系列与淮南成语典故相关的文化产业和文艺精品。

年,基于“促进成语典故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推动成语典故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考量,市政协提出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建议,多次召开由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开展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研究认为,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可以系统开发利用成语典故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拓宽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申城”工作随即启动。

“申城”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宣传动员和协调推进。年,我市成立以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牵头的淮南市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参与部门职责分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市政协积极跟踪调研,继续开展淮南成语典故的论证、研究、整理和推广工作;市文广新局综合协调联络,督促各单位同频共振,有序推进;市地方志办公室及时撰写申报主报告及相关会议材料,收集、整理、归档申报所需资料;市文联积极联系国家和省相关机构,呈报申报材料,反馈专家意见;市财政局安排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市发改委、市城乡建设委认真完成相关规划和项目编制。

“申城”工作中,市委宣传部坚持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对外宣传并重,策划安排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专刊、专版,持续推出言论、综述和动态消息,反复刊播城市形象宣传片、申报专题片,营造良好“申城”氛围;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运管处等部门在全市重点区域、路段及中心商业街区设置大型户外公益广告,每天利用电子大屏、移动电视、箱体广告牌和电子门楣轮番刊播“申城”宣传片和标语,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市民群发公益短信,在全市上下形成“申城”共识,凝聚工作合力;市委外宣办主动邀请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凤凰网、搜狐、新浪、网易、中安在线、安徽热线、安徽网等网络媒体和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江淮时报、工商导报等驻淮媒体,对我市“申城”工作进行动态跟踪报道……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申城”工作高效运转、一路绿灯。我市在学习其他申报成功城市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短短数月内便完成了“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规划编制报告、专家论证报告、成语典故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明确了淮南的申报条件、优势、目标、方向和建设着力点。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攻势,也让全城市民人人知晓,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了淮南美誉度和“申城”氛围。

4月26日下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万建中率专家评审组来淮,对我市“申城”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行先后前往八公山《淮南子》文化园、汉淮南王宫、升仙台及寿县宾阳门、孔庙、博物馆、市政务中心人民广场雕塑群等处,观看实物遗存,品评成语典故,查阅资料文献。

淮南厚重的文化积淀、高度的文化自觉、浓厚的宣传氛围和积极有效的“申城”工作,无不给专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淮南成语典故文化底蕴丰富,在环境整治和氛围营造、社会宣传、新闻宣传等方面下了大力气、用了真功夫,宣传口号激活了文化遗产,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城成语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这张金灿灿、沉甸甸的城市文化新名片,是我市长期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结出的丰硕果实。评审会上,专家们希望淮南借助“申城”契机,做好建设规划,讲好淮南故事,推动成语典故产业化、市场化、生活化,打造全国成语典故的研究中心。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旅游、文化等规划目标,下一步,我市将从成语典故+文化、+旅游业、+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围绕八公山、寿县古城建立一批以成语典故为精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发与成语典故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展与成语典故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向深层次融合,进一步打响文化资源品牌,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

(记者 陈崇韧)

我市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淮南首创水务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淮河南岸,田家庵区下陶路淮河大堤北侧。该厂始建于年底,年底正式运行,现日处理量约10万吨。随着淮南城市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东部地区市政污水管网逐步建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量也将随之增加,污水总量超过现有设计规模,接近满负荷运行,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市政府将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作为淮南城市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的支撑工程,同淮南首创水务签署了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协议。

淮南首创一污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每天5万立方米,扩建后,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5万立方米。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万元,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型倒置A20工艺,设计出厂水水质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扩建工程选址在现有第一污水处理厂东侧,为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规划控制用地,用地面积约83亩。

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市政府多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发稿时,该项工程已完成工程产值80%,各类设备已采购完成。目前,正在利用晴好天气抢工、夺工,力争6月30日前初步达到投产和试运营目标。

(记者张鹏)

让法治更惠民让群众更满意

——我市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促进依法治理,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提供法律咨询,满足村(居)和群众法治诉求;协助纠纷调解,参与处置信访矛盾;开展法治宣传,培养更多“法律明白人”……

“村里自从有了法律顾问,呈现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风尚。”说起“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田家庵区安成镇连岗村党支部书记连佩亮连连称好,说“这真是惠民好事啊!”

近年来,市司法局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新需求,在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推动出台《淮南市“一村(社区)一律师”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方案》等,特别是在田家庵区安成镇和舜耕镇29个村(社区)试点推行“一村(社区)一律师”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引进专职执业律师进村做法律顾问,促进了基层依法治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市司法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让群众不出村(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在安成镇辛东社区,居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x/7744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