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致敬八一老山战场拍摄的生死瞬间二

发布时间:2017-1-16 15:07:36   点击数:

对越自卫反击战,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

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之后,中越交火持续数年,大大小小不下上百次。

二十世纪80年代:我不懂摄影,把相机当作了枪,在战场记录战友们英雄光辉。

年初,我们师政治部主任蒋洪志和宣传科长徐梦成找我和组织干事高久顺谈话:“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你们俩人随第十五侦察大队四连赴老山前线进行战地采访,久顺的任务是总结老山干部、战士英模事迹材料,以便战后总结;小线的任务主要是拍摄、记录、宣传报道好前线英雄事迹。从现在起,你们就开始做参战前的准备,五天后出发。我特别强调的是,久顺,你要关心照顾好这个线云强,活着把他给我带回来,他搞摄影,平时象“猴七儿”一样,千万不要让他踩着地雷......”

接到任务后,我的心忧喜伴杂,喜的是:作为军人,终于有机会参加战斗,是我职业的光荣;忧的是:我需要做好一切回不来的准备。这时,我想起了爸爸妈妈,我在整理摄影器材和生活必须品之后,我给爸爸妈妈留下了遗言:“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原谅儿子,上封信跟你们说谎,说是去北京学习摄影,实际上儿子是随部队去了老山前线,履行一名军人的职责。假如我不能活着回来,请爸爸妈妈不要伤心,虽然我年纪不大,未能为父母尽孝,但您应该为儿子感到骄傲,因为我是共和国的烈士......我所有的遗物,请组织上转交给我的家人,这几年我所拍摄的图片资料留给部队......”

我把这封遗书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锁上,脑海里回荡着那首《再见吧,妈妈》的歌声出发了!

老山前线第十五侦察大队长李庆利在沙盘前向前指魏兆生副参谋长汇报作战方案。(年)

出征前,老山前线第十五侦察大队政委任家民作了生动的战前动员。

“同志们!你们就要出发执行战斗任务了,明日拂晓战斗将打响。我代表大队领导机关为你们送行!对这次战斗的目的、意义,已经无需我多言,因为在战斗准备过程中大家早已刻骨铭心。

我想再次告诉大家的是,我也是这次作战行动的一员,我们指挥所的位置就在你们身后的主峰,距你们不足千米,我们将一起用行动来证明我们对共和国的忠诚,来展示我们侦察兵的风采!

你们出发前,我代表大队领导,给每个人送一个苹果,祝你们平平安安;给每个人送一个桔子,祝你们吉祥!战斗结束后,我用茅台酒为你们庆功,用国酒欢迎共和国的英雄凯旋!”(年)

出征前,我和战友们留下遗书,面向国旗签名并宣誓,这天,野战帐篷营地留下了中国军人那震动山河的声音,生命中永远忘不了我们的出征誓言:

“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四化建设,严惩越寇英勇杀敌,我们向党,向祖国,向人民庄严宣誓:

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战场纪律,宁可牺牲自己,绝不暴露企图。

坚决发扬五种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坚决团结战斗,密切配合,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坚决保持革命气节,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关键时刻拉响光荣弹,宁死不当俘虏。”(年)

出征前的合影。战友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整装待发。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想和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张像,我衷心地希望他们平安回来,但我心里十分清楚,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可能活着回来,照张像留个纪念吧!于是,我支好三脚架,自拍留下了这群共和国的侦察英雄,也为烈士——副连长张凤生(后排左七)等留下了最后一张笑脸。前排(左六)为侦察英雄被战友们称为“杜大胆”的连长杜富,前排(左五)是大队政委任家民,(前排左四)为参谋长何觉禄(右四)为大队长李庆利,(右二)拿相机的那位是我线云强,我右边是副大队长蔡肖华。(年)

侦察三连的战友们,还有1个小时就将奔赴战场。出发前,在野战帐篷里休息的英雄们怎么也睡不着……(年)

还有十几分钟,战友们将整装出发,大队政治处主任崔栓卷(左二)、副主任李子英(右一)、干事张海山来为英雄们送行。(年)

出征前,在帐篷营地连长杜富进一步明确作战任务,整装待发。(年)

战友们登车出征,我沉重心跳声伴随着不停的相机快门声响,记录着每一个英雄的神行。(年)

挥手并不沉重,但在战场上挥手真的很沉重!想不到我相机快门按下的这一瞬间却是烈士副连长张凤生(中)生命中最后的一个瞬间。(年)

傍晚,战友们向作战地域奔袭机动。(年)

我跟随在前线指挥员的后面,一步一步地踩着工兵战士的脚印穿过雷区,登上杂草丛生的主峰,这里,就是我们设在小老山阵地的战地指挥所,距明日拂晓打响的作战阵地不足千米。(年)

一步入小老山阵地指挥所,通信参谋王庆华快速地架起电台确保指挥畅通。(年)

在小老山阵地的指挥所里,作战参谋周昆从电台里听到捕俘组按计划平安顺利到达作战地域脸上露出了微笑。(年)

小老山阵地指挥所周围布满了地雷,指挥员要求我不能跃出、登高、站立拍摄,只能坐地或弯腰取景拍摄。(年)

大队长李庆利和参谋长何觉禄从高倍望远镜里看到敌人的行踪,一下子紧张起来。(年)

在小老山阵地指挥所里情报部副部长李国新、大队长李庆利、政委任家民现地精心研究明日拂晓的战斗方案。(年)

傍晚,天边露出一片红霞,在战斗打响前夜的小老山阵地,任家民政委为我摆拍挎着照相机,手里握着枚手榴弹面对红霞的照片,当我面向作战阵地这一刻,真的祈盼明日拂晓战斗胜利,战友们平安。(年)

在小老山阵地指挥所里,这台潜望镜就是炮兵的眼睛,明日拂晓战斗打响时,指挥员将通过它确定炮火打击目标。(年)

小老山阵地指挥所,以前被越军占领,越军撤离后将整个阵地布满了地雷,最恐怖的是头发丝大小连成线的绊发雷,在阵地上细心观察就能见到,为了便于指挥占领这个阵地主峰,我工兵费了好大劲进行排雷,其中两名战士负重伤。在这个没有钢筋混凝土建筑掩体的猫耳洞里指挥作战,一旦被敌人发现,一发炮弹就会把整个指挥所掀翻。因此,在猫耳洞里这一夜,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站直腰行走,杂草掩盖的高倍望远镜和哨兵警惕的眼睛紧绷着神经一夜未停注视着敌情。(年)

在老山前线,战友们用“热八布、雾都龙”来形容战地的气候变化。在都龙腹地小老山阵地这一夜,雨雾侵湿、酷热难熬,静静的夜晚,指挥员情报部副部长李国新(右)、政委任家民(左)在他们住的猫耳洞里围绕战情窃窃私语。(年)

这是我在小老山阵地上住的猫耳洞。这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一直念叨着“威震南疆,猫耳洞里几度苦难数风流……”(年)

在阵地上我们随身带的3日份野战食品,虽然今日看来是难以下咽的食物,但当时是我和战友们赖以生存的口粮。(年)

拂晓,天边露出美丽的鱼肚白,望着阵地上手榴弹和杂草组成的战地景观,我想起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阻击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年)

战斗打响前的拂晓,指挥员镇定自如,情报部副部长李国新(左)与大队长李庆利(右)在政委任家民(中)的裁判下掰手腕,松弛紧张的战斗气氛。(年)

战斗打响了!指挥所里静得出奇,甚至连心跳的声音都成了最大噪音,指挥员把嗓门压得一低再低,生怕被敌人听到影响战斗。参谋长何觉禄、作战参谋周昆、通信参谋王庆华、炮兵参谋田忠信等神情紧张。我的大脑急速运转,可能会出现的场面,象闪电一样飞过。(年)

战斗打响了!枪声!炮声!电台声连成一片……情报部长李国新(左三)、大队长李庆利(左四)、政委任家民(左二)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警卫战士紧张的手居然放在了政委任家民的肩上吓得一动不动……(年)

战斗打响了,情报部副部长李国新(中)、大队长李庆利(右)、政委任家民(左)听到从电台里传出“伏击捕俘成功,俘敌4名毙敌1名,但副连长张凤生中弹负伤”!三名指挥员手腕紧锁,神情不安,这时,我的耳边炮声、枪声和我的心跳声连成一片……(年)

战斗打响了,我穿过雷区绕到了炮阵地,当我举起相机的那一刻,一股伴有硝烟尘土的炮声震动了我食指下的相机快门,火炮的气流夹杂着石块撞击着我的身躯,好一会儿才知道我还活着……(年)

战斗打响了,高射机枪喷射着火舌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声,这声音至今在我耳边回荡……(年)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年6月,线云强在南沙采访拍摄。

线云强,年8月出生于辽宁铁岭,北部战区陆军《前进报》高级编辑,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艺委会委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曾参加老山自卫反击作战、年安徽、年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军事摄影报道,曾三次荣获(第三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创作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是中国摄影协会首届授予的“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师。荣获纪念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表彰的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五次荣立二等功,享受国务院“新闻与出版特殊津贴”。年9月,参加中国文联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策展人研修班”学习,第25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

  

出版发行《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线云强俯瞰东北——空中看沈阳》等十几部摄影作品集。

  

摄影作品《军人》、《战友》、《大象无形——线云强俯瞰东北》、《天下》多次在北京、上海、沈阳、香港、平遥、大理、连州、凤凰古城等地展出。

摄影家上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x/58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