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漫谈湘女安江妹几嘎,厂矿时代的摩登客

发布时间:2017-2-28 18:31:04   点击数:

“风吹落满山的种籽/你闪光的影子轻飘而过/春天一来/我的木屋便爬满青藤/这是我临江居住的地方/娟,嫁给我/做我青藤木屋的新娘“

旧时厂矿,大概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形态。少年时我曾在武钢坐过蛛网一样的有轨电车、火车,它们通向烟囱林立的各大车间,工人们在里面穿梭,钢花四溅,一派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画面;青年时我曾在岳化徒步,看着架在空中曲折复杂的蒸汽管道,在严寒中“噗噗”冒着白汽。还有我的同学“军长”、“乱”,他们分别来自长沙东风钢厂、汽电,与许多大型企业的孩子一起,组成一个特别的集团——“厂矿子弟”。

厂矿时代曾影响几代中国人,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三线运动,将深居内陆的三线地区推向经济和国防前沿。若不是时代的造就,安江也许只是有着年历史的深山古城,“四面奇峰,一湾沅水,两岸柑桔,炊烟明灭”;若不是抗战时期湖南第一纱厂从长沙迁来,安江日后不会卷入厂矿时代的洪流,成为一段永恒的记忆。

我的好友娟子和林子,就是一对安江姐妹。在娟子的童年记忆中,纱厂女工头戴白帽身穿围裙走在大街上,细纱车间里男师傅洗车,女工操作。挡车落纱女在机车之间飞速穿梭,如喜鹊筑家;纱锭旋转,她们目不转睛,只有洁白的身影飞来飞去。

纱厂女工对国家的忠诚感染着每个安江人,三线建设时期安江厂矿迅速发展,光纱厂就有数万人,安江农校、黔阳卫校、黔阳师专、黔阳师范、黔阳军分区相继成立,人口猛增至30万。“目睹工人们与时间赛跑,拼命干革命,口号‘车间如战场,生产是打仗’,我们妹几嘎从中学到的,就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八个大字!”林子说。

厂矿子弟的烙印刻在每个安江妹几嘎的身上,像父辈们一样,踏踏实实,努力奉献是火红时代给她们的礼物。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又赋予她们浪漫唯美的时尚气质。

年湖南第一纱厂因战时需要,从长沙迁到四面险峰的安江,即把大城市的摩登带到了这个深山老林的荒芜之城,洋派的旗袍、化妆、卷发、时装,城市化的谈吐、口音、礼仪、观念冲击着安江。抗战后期安江是国军的湘西大后方,全国政要、各国使节都汇聚在这弹丸小城,安江有了国际大视野。

带着这样的视野,林子和娟子双双考上了长沙的某著名学府。人们没想到来自安江小城的姑娘,反倒成为学校里最时尚靓丽的风景。长发、短发、卷发,淑女、中性、帅气,旗袍、运动、小资……她们尝试着不同风格,创造着美丽。没人相信她们来自雪峰山深处的小城,只有那方水土知道她们的生命基因。

爱情悄然而至,以各种浪漫之名。娟子新婚时,丈夫新登哥写了首诗献给她:“风吹落满山的种籽/你闪光的影子轻飘而过/春天一来/我的木屋便爬满青藤/这是我临江居住的地方/娟,嫁给我/做我青藤木屋的新娘/你这明媚的处子/要感激春天/感激春天让你盈盈到来。”

新登哥与娟子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校园。迎新晚会上,娟子朗读起刚刚看到的一首诗《这个季节什么都没有》,当然这首诗正是新登哥的杰作,爱神之箭一举而中。20多年从花前月下到渐渐中年,新登哥的爱妻宣言不减:“娶到安江妹几嘎,是一生荣幸!”

林子的爱情就更加罗曼蒂克,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一位街头艺术家,用永远炽热的少女情怀感化着艺术家流浪的心,终于,艺术家不再流浪,在林子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成为著名的肖像摄影大师。而林子,即使20多年过去,还是要摆出小鸟依人状,让爱的荷尔蒙催发丈夫更多的果实——佳作频频,展讯不断。

封闭的雪峰山,特殊的厂矿文明,诞生了直爽、大气、时尚的安江金凤凰。广阔大湘西,为何独为安江女子书写一笔?问一问历史,问一问火红年代,它们会告诉你答案。

陈晓丹

(原载于《今日女报》年11月15日B01专栏)

用平和的眼光

打量这个世界

的真与伪

在有限的生命里

一意孤行

做有价值的事

陈晓丹,资深媒体人,曾先后任职多家媒体

现自由生活家、轻度写字控

艾源堂养生文化合创人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欢迎分享,商业盗用必究。

赞赏

人赞赏









































白殿疯能好吗
云南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t/62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