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交通 >> 深读湖南文化改革发展10年回顾与展望
湖南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湖南文化改革发展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末,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步入新世纪以后,湖南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以年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大会为标志,全面开启改革新征程,至今已历时10年。10年来,湖南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全面、如期完成了阶段性改革任务,步稳而蹄疾,务实而有效。通过改革,推动文化产业转型提质,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文化湘军”实力在全国领先,文化生产力和创造活力得以释放,文化产业迎来了十年发展黄金期,湖南文化产业连续3年进入全国十强。如今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站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起跑线上,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湖南“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必将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回顾10年湖南文化改革发展的历程,必将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推动文化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向改革要生产力
“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过往十年的湖南文化改革进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湖南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是“敢于改”“改得早”“改得给力”,创造了“自学成才”的湖南样本。湖南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于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年、-年、年-年。
第一阶段,以年6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由局部试点到全面展开。
这一阶段有三次重要会议,除年6月召开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外,还有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年11月)和湖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年12月),其中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改革工作,确定了4个试点地区和省直10家试点单位;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文化强省”战略;湖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将文化产业作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来建设。年2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这一阶段湖南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广电制播分离和网络整合等重点改革任务。到年末,第一阶段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不俗成绩,这些改革措施引发了生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湖南文化产业快速高效发展。据统计,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63亿元的总产出和.67亿元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确立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成为湖南六大千亿产业之一。
第二阶段,以年11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由面上推动到逐步深入。
这一阶段有二次重要会议,一次是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年11月),会议决定加强省委对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调整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顾问,省长任组长。另一次为中共湖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年12月),会议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来推动,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把湖南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窗口,并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这一阶段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两份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文件:一是《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年)》,该《纲要》对“十二五”时期湖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三网融合”等重点改革任务全面铺开。二是《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此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再创新高,据统计,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9亿元,占GDP比重达5.3%,文化创意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战略中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第三阶段,以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由全面推动到全面深化。
这一阶段有三次重要会议,一是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年11月),这次会议要求,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二是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9月)会议,部署新一轮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审议通过《湖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三是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11月)会议,研究部署我省省属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审议通过了湖南省《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这一阶段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两份重要的文化体制改革专项政策文件:一是《湖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截至年,湖南省须完成15个大项、60个专项的改革,涉及宏观管理、运行机制、政府职能转变、市场主体重建等多个方面。二是《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方案着力推动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大力优化国有文化资源配置,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省财政厅归口管理的省级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划归省委宣传部。方案提出,进一步推动国有文化资源集中,加快整合重组和机制创新,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意、人才、资本、平台、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组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成立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履行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整合重组后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八大国有文化产业集团,进一步优化了文化产业结构,壮大了国有文化企业规模,增强了文化产业实力。据统计,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9%,分别比年的.89亿元增长5.05倍,占GDP的比重提升1.4%。
二、向市场要竞争力
湖南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重视市场力量,通过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以激发全省文化创造活力。
一是在建立市场方面,着力建立健全文化产权市场。
经过10年的探索,目前已拥有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联合利国文交所等多家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年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联合利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开通文化企业股权挂牌交易市场,首批27家文化企业成功挂牌上市。省政府先后出台《湖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法规,把培育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文化强省、创新型湖南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是在巩固市场方面,着力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湖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将其作为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鼓励文化企业做大做实做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通过出台《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导和促进我省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年,我省共有集聚类文化产业园区5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15个,市级园区41个,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文化企业11家,产业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在开拓市场方面,着力激活文化消费与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着力培育民众文化消费意识,提升民众文体消费热情。据统计,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达元,是年的近5倍;湖南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达元,是年的15倍。通过借助深圳文博会、沪洽周、港洽周等大型文化经贸平台,组织我省文化企业宣传推介湖湘艺术精品,并先后在港澳台、曼谷、巴黎、纽约等地积极开展“湖南文化走进世界”活动。大力推动湘瓷、湘绣、湘书、湘茶、湘影等文化产品走向海外,不断拓展“湘字号”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共有17家湖南文化企业入选-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其中:湖南卫视入选亚洲电视品牌10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公司的版权和成品书输出总量不断上升,文化出口涉及的国家从东亚、东南亚地区向欧美辐射,国际化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日本等9个国家和有关机构的多方位合作,加快了外文图书、动漫游戏、教育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向品牌要影响力
湖南着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充分展现出文化产业的“魅力”和“品位”,品牌影响力让湖南赢得“文化强省”的美誉,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种子选手”。目前,湖南原创首发、形式新颖、影响广泛的文化创意成果总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文化品牌建设成就斐然。
根据《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截至年,“湘字号”文化品牌达42个,占全部文化品牌的16.2%。文化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突破5个,湖南著名商标达30个以上,一批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自主文化品牌集群基本形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都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年,湖南日报社获评“中国品牌媒体党报品牌10强”;湖南广播电视台连续5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亚洲品牌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列全球出版企业第七位;中南传媒、电广传媒连续8年获评中国文化企业30强。
二是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品牌影响力让湖南的文化产业在全国文化市场赢得较大的份额,湖南卫视收视率在全国省级卫视中一直名列前茅,湖南的动漫产业原创作品生产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湖南图书出版在古典文学、科普、护理医学、作文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浏阳烟花爆竹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占有国际市场50%左右的份额,产品出口到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在国内形成可推广和复制模式。
品牌影响力孕育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让湖南的文化产业不仅有业绩、出效益、创产值,还能育人才、出经验、创智慧;不仅可以向全国输出产品和服务,还能输出人才、模式和标准,在全国振兴文化产业大格局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对于“创新型湖南”建设形成了催生和驱动效应。
四、向多元要新活力
湖南积极调整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办文化,呈现出国有、集体、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繁荣的崭新格局。非公文化经济发展成为各方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t/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