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景区 >> 美哉人生记中国当代美术家姚壮河
中央电视台
五十集大家访谈录
全国五十家电视台播放
第四十二集解说词
他是一位诗人,汹涌情愫,流泻成大河诗话。
他是一位书法家,挥毫泼墨,构筑生命的侠骨柔情。
他是一位画家,渲染丹青,描绘世间的自然物华。
他就是画家姚壮河。
中国中原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曾先后出现过吴道子、荆浩、武宗元、郭熙、李唐、张泽端等一大批彪炳千秋的艺术大师。然而,自宋室南迁,文化中心随之南移,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原大地一睡就是千年,在中国文化史中暂时失语。然而,文化的薪火是压不灭的,数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正逐步改变这种失语的状态,就拿绘画界来说,今日的河南画家在中国画坛已重新拥有了一席之地,其中,姚壮河就是最为令人瞩目的一位。
姚壮河作品
风水宝地姚壮河,字溪,号田夫,听溪斋主。他出生在享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的嵩县伏牛山深处的一户农家。嵩县乃古州之地,名贤辈出,历史悠久。伊尹贤相,两程理学,厚重的人文历史滋养着他,并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注入到姚壮河的生命中来。
这里风景秀丽,民风古朴;
这里自然万物,清明灵秀;
这里溪水潺潺,大河奔流。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这里是牵系他生命之根的故乡,也是他艺术血脉流淌的源泉。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赋予他大山一样的胸襟和长河般的壮阔;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原始滋养,推动他艺术的生命之树,从展露头角到枝叶葱茏,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
姚壮河作品
少年躬耕姚壮河对绘画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但家里不能给他提供绘画的条件。没有笔墨、纸,他就找树枝当笔,借沙、土、雪地来描绘他心中的图画,大自然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嗜书如命”的秉性,在姚壮河少时就初见端倪。没钱买书,他就借阅,为节省灯油,他就趁着月光读书,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一边读着古典名著,一边浏览各类书籍。文字的琼浆滋养了他幼小的心灵,而书中的插图则无意中给了他绘画的启蒙。沉醉于图文并茂的意趣里,他竟忘了身处何境。
他曾这样写道“人生就是一种行走,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路上,而我的路就铺设在自然中。”正是这执着的热爱赋予他无尽的力量。
姚壮河作品
立而道生十七岁那年,姚壮河有机会到县文化馆创作。在那里,他得到了第一张宣纸,看到了第一本画集。他借得《芥子图画集》,便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古人说“仰观吐曜,俯察含章”。夜深人静,灯光如豆,他在一张不到一平米大且凸凹不平的桌子上临摹名画,一颗炙热的心仿佛与古人声息相通,在艺术的浸润中不知窗外既白。这张小桌子,见证了他当时的愉悦和欢呼,也见证了灵魂对于艺术的如饥似渴。
当艺术的源泉奔涌而出时,他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壮河”。
这一改,寓意着人生境界的迥然有别,是对波澜壮阔的气势的追逐。他的生命之河从此就开始了真正的奔流,澎湃激越,壮美无限。
姚壮河作品
人生抱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青春年华里,姚壮河做过农民,工人,美术创作员。经历过沧桑的磨砺,人世的变幻,姚壮河的胸怀不再局限于家庭、村庄和县城,而是自然万物。这时候,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那就是沿着艺术道路走下去,来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想要走出去,去读一读大地和山河,去体验更广阔的世间风情,好为他一生的艺术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姚壮河作品
畅游名山由于家境困窘,姚壮河外出的盘缠少得可怜,但他的胸襟已像鼓满了风的大帆,向着外面的世界出发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他南下广州,第一次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潮起潮落,夕阳归船,晨曦夜晖,每一瞬间都是自然的杰作,这天地妙景带给他精神的力量。他不畏劳苦,卖字售画,以换取微薄的旅费,供他走遍心中向往的地方。
他到衡山,进岳麓书院;到长沙观橘子洲头,又前往张家界,到大庸北,过武陵,转洞庭,游凤凰古城,在黄鹤楼上念悠悠岁月。
他登临黄山,观云海,看日出。他朝拜泰山,抚苍松一揽众山小……
他游览峨眉,向乐山,青铜山,经三峡,达青海,站在大漠之上惊叹长河落日圆……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一游就是十年,他访师拜贤,观察自然景物的风雨阴晴、朝夕变幻。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画了无以数计的写生稿,还写了大量的记游诗和散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他胸中的万千丘壑以及思想和感悟,化作人文知识的宝库和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姚壮河作品
定居洛阳年,姚壮河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洛阳,并且在此定居。经过了十年的游历,他内心有着澎湃的激情,灵魂有了彻底的皈依,他成了艺术圣殿里的虔诚信徒。
姚壮河作品
天赋与勤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年来,姚壮河凭着独特的艺术天赋,加上勤奋努力,不断探索,使他在诗书画等诸方面都造诣甚深,自成一家。他把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品呈现出更多彩更绚丽更完美的格局。
姚壮河,就像他的作品,有牡丹的铁骨风流,有竹子的气节刚直,有花鸟的缠绵深情,还有寄情山水的闲适散逸。
姚壮河作品
苍茫山水间姚壮河的老家身后是大山,左边是小溪,门前是大河。他就像是从大河中分出的一脉细流,这细流汲纳智慧的甘泉,汇集成知识的涓涓细流,壮其自我,势成波澜。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姚壮河无论是吟诗还是作画,最终都将与河流相遇,他把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听溪斋,把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大河诗话》。他的诗歌开始是从溪流中吟唱,你听:
小溪,在山中
小溪,在空谷
伴小鸟同歌欢唱
伴修竹明月徜徉
做水雾细密轻洒
做雨帘悠扬坦荡
小溪,在春天
小溪,在山涧
梦醒欲振
逐花拍浪
轻姿和乐
欢快跌宕
小溪,在盛夏
小溪,在炎阳
流泻奔放
疯狂张扬
小溪,在清秋
小溪,在云雾
是琴乐
伴风同醉
伴月同乐
清净如素
和声融情
似银色火焰
似丝绸玉练
随雾随舞,
随无
小溪,在冬天
小溪,在雪中
伴山风翠竹
伴月寒梅艳
伴柏松奇石
伴云雾香露
无声无言
更无怨
这美丽的溪水,流在他的记忆里,也流在他的心里,竟是他绵绵不尽的对生活的深情画意了。
姚壮河作品
诗在画中诗是画的境界,诗是画的灵魂。
姚壮河好诗善文,他在第二卷诗集《竹庐诗话》的自序中说:竹,君子也。虚心凌志,节节向上,四时清风,碧色不改。“心与竹存,身与竹化”“寄志抒情”,这表达了他内心的清高境界。对官场的远离,对金钱的淡泊,诗情洋溢着他的追求,他的诗情蕴含着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而他所有的书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
他所有的书画作品,都有浓厚的文学气质。壮河画画,往往是诗画相谐,落笔无拘,响声纸上……他有诗曰:万缕千丝终不改,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花无价,好风细,轻风扑帘香。
诗为画魂,是他的独到意念,花开花落随他去,不要问他从何来,尽收一帘春色……
姚壮河作品
书法之美书法是书者个性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生气质的表达,为人处世的风格,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在书写中自然流露于笔端。
早年家贫没有字帖,学而无奈。年飓风以摧梁折柱之势席卷中国大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教无宁日,他不随波流,借写大字报的机会练习书法。
后来他习汉简临魏碑,学二王。集众家之长,以碑刻入行书,气势强烈,一任自然。他的书法有诗境有画意,有时苍劲泼野,有时儒雅敦厚。
他的书法蕴藏着无言于形,旷朗不笃的道家思想,游走着细腻奔放、潇洒自由的情怀。
他的书法刚柔相济形神于思,闲情雅逸,孤傲不群,于朴实中充满着激情之灵动。
他的书法运笔调墨、转合提按,一气呵成,写有其势,同气相投,在黑白的幻化中,让欣赏者感受到心灵的自由飞翔。
“密则无际,疏则千里”,姚壮河的书法个性张扬,彰显出一个画家书法的独特艺术。
姚壮河作品
诗与牡丹姚壮河的诗歌与画境结合最多的要属牡丹了。他把歌咏牡丹的诗词集中成册。他才华横溢,题诗既兴得之,随手拈来,恰切吻合。他题雨中牡丹,填词《双调·殿前欢》:牡丹花,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万花甚羞。细雨中分外忧。开时候,把岁月都熏透。花王在此,一醉方休。
他以诗写画意,心态清旷,“清艳起浮光,好花著洛阳,独眠无俗地,醒来有奇香”。
姚壮河虽不饮酒,但常在醉意之中。“半掩湘帘半掩门,转眼似梦已三春,天香玉姿同谁赏,欲邀明月共销魂”。又诗云:“春风细细送香来,好花此地开,又看枝头花如醉,笑看无膛心想摘。”
佛心皆善,视万物慈悲。“飞香当窗放愁云,天转碧空,醒醉更无时节,了不知南北。”
姚壮河作品
风烟雨露人间第一娇,香格压群芳。
这里的一幅幅画向我们展示了牡丹最华贵的一面,细细品读,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暗香浮动,整个春天便从纸上溢出来。而不知不觉间,傲然之气已融入了你的身心,让你豪放、爽利之感顿生,领悟到一种心灵与自然净化的气韵。
牡丹以国色天香,被尊为花中之王。
姚壮河画牡丹如有诗语,下笔有神功。他借花抒情,实现与花魂的对话。
姚壮河画牡丹追求“雅正清逸”,有儒家的君子之风,老庄的逍遥之魂,舞动着彩笔,使纸上的牡丹生风生香。
姚壮河的牡丹艳光十色,富贵天下,在他的笔下,蜂儿飞来,蝶儿舞来。
姚壮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仿佛他的笔蘸着的不是色彩,而是灵水,可以点活蕴藏在纸面下的生命……
姚壮河的牡丹,构图饱满,色彩丰富,个性张扬,拒于俗同。在他的笔下:《柔情洛阳花,消魂帝王都》展示了牡丹的芳姿和霸气;而在《闻香神欲醉看花半似仙》里却让我们看到了牡丹的飘逸;在《玉楼春风》里有《春宵一梦》;在《铁骨峥嵘》里似乎品到了牡丹的傲骨。从《舞入晨阳动晓风》开始,展放出《金鸡鸣春图》,在《花逐香风》里扑捉着牡丹的身世,似乎让人听到了唐朝女王的手谕。历史翻过那一页,像《翠玉流霞》般逝去;《晓梦盈春》时又看到了《雨润国色》的静美。放眼那《千载名花占尽春》,《月光凝露》中流动着《墨玉拂春风》的美妙。在《瑞雪含香》里,我们读懂了《浩洁如玉》的牡丹精神,当《魏紫醉春》时,我们又感知着《清风逸绿》中的《一帘幽梦》,让浮躁的心《倚云覆玉》,飞翔在《含烟醉春晖》里,我们同牡丹一起《昂首笑人间》。
牡丹居高天下,万花之首。
姚壮河的牡丹画,独处傲骨不失柔情,千般娇媚唯自香。他对自然多情,对牡丹情有独钟。他把自己的千余首牡丹诗词编成《姚壮河牡丹画题词精选》,又把他多年来创作的千余幅牡丹构图画汇集成《姚壮河写意牡丹画构图手稿》,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投放市场后备受读者青睐,受到专家的肯定和称赞,填补了牡丹画工具书的空白,成为所有牡丹画家创作参考的案头必备用书。在他多年与牡丹共生共长中,他与牡丹结缘并行,如水映月,如影相随。他的生命变成一株牡丹,在纸上梳理枝叶花蕾,落墨花之魂,聆听花之声……
姚壮河作品
自然的溪水走进姚壮河的工作室,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目之所及,是诗,是字,是书,是画,是他热爱并为之奉献身心的生命道场。
溪水是最有生活味道和生命情趣的流动风景,更是壮河之源。他把画室命之为“听溪斋”。
虽说大隐隐于市,真正的安静源于内心,但内心的清寂也曾借助外物的调适。室内有山石,山石上有青翠的藤萝植物,有水弯绕着从藤蔓中浸出,再流淌而下,点点滴滴。
如山溪滴落,于耳畔营造出一片山林的幽静。有兰竹相伴,鸟鱼相随。佳茗,名著,滋润着他的思想,禅的智慧进入他的心灵。
禅说,细微之中见境界。
他不嗜烟酒,独品清茶。
他读书研习,安然相守。中外名著,古典和现代,文学哲史地理天文,对他来说都是精神的食粮,有着汲取不尽的营养。他读老子,效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纵然“阅尽人间春色”却依然返朴归真,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他读庄子,孜孜以求“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让内心无所拘泥,超然物外,逍遥世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听溪斋,藤蔓常绿,书香浓浓,音乐飘扬。
听溪斋,节拍相和,溪水漫流,是他燃烧生命和释放激情的地方。
姚壮河作品
竹情诗韵姚壮河画竹、种竹、咏竹、写竹。
他在《墨竹画集》里说,古人借物言志。王献之有“借宅种竹”之说,竹林七贤有“竹林畅饮”之美,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痴,石田有“竹居之好,板桥更有听风、欢欣之情”。
姚壮河对竹更是热爱,他有诗云:“清标高切句悠悠,禅心意境胸中留”,物我两忘,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在姚壮河的笔墨竹画里可以看到竹画诗情相得益彰,共融一体。“风逐碧叶舞,似歌共相敲,枝动犹乱影,月出品更高。”“月出有清露,流泉带山风,居之箫声远,君子其中”。
回过头来再看姚壮河笔下的窗外竹影,“竹映半轮月,秋声一阵风,人俗总识意,高士寻其中”。品味雨后竹情,更让人心醉。“新雨过后一片情,翠之欲滴显分明,小风细吹神似醉,邀我云云陶性灵”。姚壮河爱竹时时有诗意共鸣。
“玉摇似人声,相敲不了情,昔日因含细雨,潇洒伴一生”。
姚壮河的竹情诗韵,已融入他的血脉。“写画应入三分纸,纵横挺拔不折腰。”竹韵化为涓涓细流,流淌在生命的大河里,时而顺流而下,时而又浪花飞溅,一路浪卷潮涌,奔腾着向前。
姚壮河作品
道法与禅意有论者以为,中国画有文人画和画家画两大脉络。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而画家画专注造型与构图技法的因循传承。
姚壮河的画兼有两者之韵,又迥异两者之外。如果说他的牡丹画艳光十色富丽高贵,那么,他的水墨画则是清绝雅逸。因为他用书生的心灵去感知生活,用画家的目光去审美生活,于是,品读他的画,读出的是不加掩饰的真情和美好。
他的水墨画,用笔、用墨,简洁,明快。“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道是人生执追之美,禅是人生最高境界。他的水墨花鸟,追求的正是道法、禅意。
姚壮河作品
悠然世外心姚壮河是一位很富于才华的艺术家。
他不但诗文书法花鸟功力深厚,而且他的山水画也颇具根底。
他早年习李唐、范宽、唐寅等,后致力于现代山水,笔力苍劲,墨色浑厚,意境高远。他的《一溪》有潺潺的清泉;《大河上下》《大河浪激天》是激扬奔放的壮景;《我的太阳》情思绵绵;生我养我的《黄土情》;如梦如醉的《红韵》《读月》;如梦如幻的《欲雨》《天地人间》《黄河诗韵》;那清新遐逸的《寒林拾玉》《静静的世界》;那旷无人迹的《黄河雪夜》《源上》《瑞雪》;那流连忘返的《河边》《家乡的故事》;那前程似锦、霞光四射的《曙光》,将使他在这天地中遨游,恍如天马。
他用儒雅绵密而逐层深厚的笔法,饱满的构图,雄峻的山峦,和清丽的重彩,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动感充盈,氤氲相和。
他的巨幅山水更有气势,他笔下的溪水瀑布远远而来,顺势而下,恰如苏东坡诗中:“倒倾鱼鲛室泻琼瑰”的意境,气势十分壮观。
《论语·雍也篇》记“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用高山巍峨譬道理的高深无量,用潺潺流水譬喻智深的长者。姚壮河的水石画作,把最自然最纯朴的思维感情,对有形的物象再创造,把空间和实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寂静之中体会到躁动的旋律,这就是他水石画的禅心。在皎洁的月光下聆听《梵音》,他的《月笼清溪》《吟月》《月色十分》《悠悠世外心》在宁静中散去俗世的烦恼,在淡泊中禅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姚壮河作品
在混沌中曼舞画的最高境界是诗,画家用色彩和笔墨语言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激情寄托,从而达到画与自然、画与生命相融合的艺术效果,将读者带入一个可思可想可游可居以至去而不返的妙曼之境,他的金秋系列正是此意。
他对生活的看法,对情感的理解,对人世的态度等,诸多方面都趋于完美,呈现出来的人生状态就是从容而热烈,宽厚而沉着,一切都带着金质的劲健,也有着淡远的宁静。
在他的金秋画作中,大胆使用彩、光、墨,结合自己的思想创新,审美旨趣,以及人生经历,把身心置于蓬勃苍润的自然界之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捕捉气韵生动的生命意象。
在画面中雾霭绕缭,顾盼生情,秋风乍起,小鸟低唱,小桥流水,鱼翔浅底;山涧幽林,旷朗无尘,清风明月,高洁如昼;桦林古树,白杨细柳,这一切无不表现秋的娴静和深邃。
姚壮河作品
大河奔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姚壮河成功了。
他在艰苦的岁月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他淌着汗水走向艺术的春天。
他先后出版了诗集、文集、画集、书法集、摄影集等。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经过一番人生的彻悟和沉淀,他走到了人生的中年,正值生命的秋季,而秋季意味着成熟和灿烂。成熟是一种明朗而不刺眼的光泽,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乐,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姚壮河的心胸宽厚温和。他的画德慈善忠孝。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他感慨万端,因为有了前人才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因为还有后人,更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个立足的肩膀。
他过去的生命历程充斥着坎坷和磨难,背负着沉重和艰辛,他倔强的个性和执着的追求,一次次升华自己的艺术生命,终成今日中原书画家中的一代大家。
姚壮河的书画作品,必将会在中原大地上世代相传,永放光辉!
姚壮河作品
姚壮河美术馆
谢谢北京白癜风哪里好哈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q/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