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楼竟是邢台的龙脉所在,历史上城门洞开与关却影响了一座城的气运兴衰。
▲清风楼近照
说说咱们清风楼,在哪呢?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北端,原顺德府衙南。
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宋元各朝均有修葺,到了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年),顺德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重檐歇山,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
不光是建筑风格,匾额书体也体现了明代特征,匾额上书清风楼三个大字,其中的“德”字缺了中间一笔,可不是咱们这知府缺德。明代“德”字便无中间这一笔,与宣德炉的“德”字款同理。至清康熙词典才有了现在的“德”字。
▲清宫旧藏大明宣德炉
▼邢台清风楼匾额
话说顺德知府黎光亨重修此楼是何缘由,旨在登临消遣,“政暇集客登其上,四牖洞辟,徘徊远眺”,或舞文弄墨,吟诗作赋。
合着只为自己高兴可不行。还有封建王朝的政治目的,不忘忠君报国,知府大老爷极力标榜:“皇风清穆,来自帝侧,我先宣之,播于八极”,“保我皇图,巩为磐石”。据传楼上八个圆窗就是对应的卧牛城的“牛眼”与“八极”一说。这“清风楼”因此而得名。
▲笔者藏大清一统志⊙顺德府卷清光绪石印板
?
关于清风楼的奇闻轶事坊间传闻可不少,流传较广的是这两个版本:
▲清风楼府前大街旧照
传说一大约在元代,现在的清风楼的位置还是一个大水坑,常年吸取天地灵气,采集日月精华。某一日,有一只蛤蟆开始从池中向外蹦。神奇的地方在于,这只蛤蟆与现在的蛤蟆样貌不同,它的背上是红衣,头上长着一对圆耳朵,像县官的纱帽翅。更为神奇的是,这里每蹦出一只蛤蟆,顺德府就会出一个做官的人。而当时,以郭守敬、张文谦为代表的紫金五杰在朝廷中叱咤风云、风光无限。
凑巧,一个精于风水的南蛮子从这里经过,发现这个地方有着帝王之气。于是他围绕池子走了三圈,掐指一算:十年后天下将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顺德府将会诞生一个开国皇帝。他起了坏心。另一种说法是他起了悲天悯人之心,不想看到乱世之中生灵涂炭,于是决定用风水的方法破坏这个事情,他找到当时的知府,说:“你想飞黄腾达,早日入京做官吗?”知府当然点头称是。南蛮子继续说:“你府衙前方那个大水坑影响了你的前程,必须马上填掉,再在上面建一座楼,取名青风,以保佑你青云直上,一帆风顺。”求官心切的知府不顾顺德乡绅百姓的死谏,下令立刻填坑建楼。
青风楼建成之时,正值芦苇开花的季节,漫天飞扬的不再是白色的苇絮,而是红色的,就像是天降血雨。而早已心存不满的顺德百姓公推出几位士绅进京找到郭守敬,诉说了此事。郭听了以后义愤填膺,连夜写奏折弹劾顺德知府为官无道,逆天而行,以致天降凶兆。因为那个时候郭守敬在大都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政绩显赫,在皇帝面前可谓红得发紫。皇帝一看奏折,龙颜大怒,立即下旨将顺德知府砍头,并株连九族。
传说二邢台古称泉城,大大小小泉眼遍布全城。清风楼所在地原为一泓碧泉,经地下暗河与达活、百泉二泉私通相通,泉水清澈如玉,有金蟾和金翅鲤鱼在里面悠哉游哉,生生不息,是邢台的龙脉之首。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征伐北汉,驻扎在邢州。随行堪舆大师苗广义一看这里的风水,华山道士苗广义认为邢台自古具有天子之气,这泉水便是天子之气的源头,建议赵匡胤填平该泉以维护统治。
赵匡胤深以为然,当即命邢州守卫郭进填平该泉,并移建郡楼在泉眼之上来镇压龙脉。这郡楼就是现在的清风楼。据说,从那以后,邢台再无帝王出世。
?
与清风楼同名同样始建于唐宋时期的广东化州清风楼历史上曾作为魁星楼,同样具有掌管文运的作用。
两则坊间奇闻,历历苍弥,无处可考。巧的是这两种版本都出现了“金蟾”“龙脉”。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可咱这清风楼就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在古代寓意财源兴旺。“龙脉”乃灵气聚集之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龙穴)。可见清风楼的风水非同寻常。
“正月里,正月正,刘伯温修下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广义。”这苗广义何许人也,正是开国宋太祖赵匡胤的军师,大名鼎鼎的宋朝国师,其风水堪舆的本领,自是无需多言。
清代顺德府知府徐景曾在他主修的《顺德府志》中阐述:清风楼是顺德府人杰地灵的标志,是邢台的文脉之所在,不可有丝毫改易。
▲清风楼府前大街旧照
?
崇祯年间(―),顺德府知府汤一湛不相信该人之言,把清风楼楼台之门堵塞,而在府署正南即离向(堪舆家说“离向为福”)新开一小街曰“凤凰街”,作为进出府行之路。汤知府的这一举动不但导致了此后三十年间邢台县士子无中举者,还使邢台人民陷入明宋兵连祸结,水旱无常,国破家亡的灾难之中。尤其是崇祯十六年()的“癸未之变”,固若金汤的邢台城虽有邢台官兵与邢台人民同仇敌忾之坚守,却仍被清兵攻陷,导致了顺德府知府吉孔嘉与千总李如龙、张自谦以及傅梅、孟鲁钵等乡贤的“不屈死”,城中“老少男子死者三千余人,妇女死者七百余人”。
明亡清初,到了清顺治十六年(),顺德府知府郭础通过民间采风,了解百姓群情。即重新打开了清风楼台之门,府署衙门官员吏役和迎来送往的轿。马也一律由此门出入而不再经凤凰街。邢台士子科举,又再度高中!
康熙六年(年),新任顺德府知府李嘉胤为庆贺邢台人才的复出,特在清风楼之北新开东西通道,称“两科矿”,且在东、西两个路口建起了两科牌坊。
李嘉胤的后任杨某,即杨于庭(可能徐景曾主编府志时此人尚健在、故隐其名)却不信邪。这位杨大人不但堵死了两科路,还拆毁了两科路口的牌坊,从而再次导致邢台士子的科举不振。
清光绪二十七年(),为迎接慈据太后和光绪皇帝自西安“两宫回銮”,由直隶总督袁世凯饬令,邢台县知县戚朝卿等人再度修缮。
经过解放后至今的五次修缮,除略去了第三层正厅四角的八个满月型洞窗外,其他一仍其旧地保留了清风楼的明代建筑风格至今。
?
年10月7日,邢台清风楼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座古城,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传说。历史中的事件、人物、民俗杂糅组成,正是这丰富的故事,才是民间乡土文化的宝贵所在。
顺德府中,清风楼下,也让邢台这座古城更具传奇色彩。如今清风楼门洞重开,又会有怎般变化?
*部分内容选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