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景区 >> 大文豪沈从文的青春期为见那个姐姐被骗1
湘西小景,《边城》剧照
文坛已无沈从文。这样的天才,也许是人间的奇遇。
就近再找出有关他的一些书本来读,获得许多有意思的感悟。沈从文的传记,我读过几个版本,手上存下这本《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年再版,凌宇著),因为开本和封面都比较舒服,感觉也庄重,所以藏了下来。
此前,读到沈从文“青春期”这一部分,觉得有趣,写过一些笔记。现在专门找出来,再品,仍觉有意思。
有意思在两个地方:一,当年的沈从文也是傻傻的,因为身心萌动而“上了当”;二是如果没有那一次“傻乎乎”的事,沈从文很可能就不会成为日后名动京城的大文学家。
沈从文(年——年)
沈从文第一次从军解甲后,为了生计(其时,沈家已经中落),不得不离开凤凰城,来到芷江谋求出路。当然,沈家庞大的亲属圈不会让这位昔日的少爷穷途末路的,他的由县长任上下来的五舅很快又干上了警察所的所长,16岁的沈从文已经在军队里锻炼得有点而“混得开”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被舅舅招到身边工作。
一个外乡来的毛头小子,竟然在警察所里干得风生水起。后来警察所兼管税务后,沈从文负责收“屠宰税”。想想,一个嘴角还没长须的小子,每天端着帐本,在芷江城里走动,多威风。那些屠户们个个见了敬三分。因为沈家当日的影响力,在湘西地界上,沈从文要混口饭吃,并且吃好,显然不是问题。再到后来,城里多个显赫人家相继看中了他,要把他拢为快婿,甚至要他随意挑选,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偏偏这个时候,沈家少爷的青春期到了,他不想那样干。原因是,他已经迷上了一个女孩子了(见面后居然有了“身体反应”,开始魂不守舍)。但是,这注定了是一场骗局——因为一个姓马的私生子的“牵线”,理由是“我姐姐想约你去家里玩”,沈从文去了,并且上了心。难怪,这时的沈从文已经是发育正好的青年了,看到了“姐姐”,并且“很有感觉”。
也许那就是“爱情”的萌动,他勇敢地拒绝了母亲和各路贤达的提亲,他心里只有那个姐姐。可是,他自己也糊涂了,那个姓马的小子开始亲近他,并且老向他借钱,最后,把沈从文身上保管的母亲卖地的钱弄丢了多(不知道现在市值几何)。实际上,那是沈从文的青春期反应而已,他被姓马的小子以“姐姐”的名义骗了,“姐姐”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也许,在姐姐的眼里,这个沈从文只不过是个小屁孩而已。
《沈从文传》,凌宇著
如果仅仅如此,那也至多是一个笑话而已,偏偏沈从文当真了,他觉得无脸见人,那元钱对败落的沈家来说,是笔大数目了,沈从文觉得对不起母亲,所以他悄悄地离开了芷江(按现在的话说是“自动离职”,“离家出走”),开始了下一步的漂流。
对普通人而言,充其量,这就是一个青春期的小事件。然而,沈家少年不是,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大文豪沈从文来了。
后来的沈从文自称为“乡下人”,不小心的话我们容易认为他是乡巴佬出身,事实上不是的。生活在凤凰城里的沈家少爷,最少到少年时代的生存环境是相对优越的(时常跟着大人到乡下收租,获取许多乡村生活经验)。哪怕后来因为父亲、兄长离家,家道败落,进入青春期的沈从文,也得到了平常人家所不能得到的际遇。他可以随意选择参军,顺利谋求职业,甚至流浪过程中,在常德的旅馆门口“一抬头”就遇见了表哥黄玉书(黄永玉之父),一起在混了大半年(黄玉书在此等待工作,由父亲定期寄钱安置)。一个曾经的贵户人家,哪怕败落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此时的沈从文,不由自主地因着家族影响的惯性走,他个人“往外”的愿望也在推动着他。天时、地利、人和(沈从文的性格乖张,聪慧好学,给官员贤士打下手又十分“醒目”),使沈从文一边体验家道败落的辛酸,也一边度过了危险的青春期。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景
谢谢您的赞赏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