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游记你错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并不是凤

发布时间:2016-11-23 9:54:02   点击数: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曾也把凤凰当作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然,当反复细细读几遍里面的文字时,你会知道并不是那样。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且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边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沈从文《边城》

茶峒小镇就安静地伏在小河边。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你我到来。

从凤凰到茶峒比较曲折,暂时没有直达路线,我的路线是,凤凰——吉首——花垣——茶峒,不管怎么走,花垣都是必经之路,茶峒就是隶属于花垣县下的小镇。茶峒很小,很多湖南人尚且不知此处。凤凰汽车站有去吉首的大巴,票价22元,车程约1.5小时。进入吉首后要跟司机讲一下你要去吉首火车站,司机会兜个圈到火车站附近放你下去。吉首到花垣的巴士不在汽车站里,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到了火车站就直接在站前找就行,去花垣的车很多,肯定能找到,上车买票,票价30元,车程约1小时。花垣到茶峒的巴士也不在汽车站内发车,而在边城公园,到花垣后,出花垣汽车站,沿站前的四方井路向北走,过四方井大桥,走过大桥前行米在左手边有一个集市,穿过市场就到边城广场,在广场的尽头的建设中路的小巷子里就是开往边城的中巴,步行大约15~20分钟。

去茶峒的巴士就停在边城广场门口,车很多,上车买票,票价大概是7、8元,(没留票根,记不清了,不过肯定在10元以内),车程大约1小时。从凤凰到茶峒,一路所换乘坐的巴士,档次越来越低,路况越来越差,而车上放的歌也越来越老,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会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错乱感。

茶峒的边城车站是个小站,不过倒是很有韵味。边城车站只开通一条线路,就是往返花垣的巴士。从花垣开来的巴士,到边城车站后,还会再到对岸的洪安镇(属重庆境内)绕一圈,然后再回到边城车站,所以错过站的朋友不用担心,如果精神好,还可以干脆在洪安镇下车,沿茶洪大桥走回茶峒,或者到码头坐拉拉渡回来。

从车站出口往前行走五十米就是边城城楼,穿过城楼对面就是重庆大门,左边的青山就是贵州方向,当年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就是从这里退守重庆,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也是从这里开始解放全中国。

穿过边城楼过了桥就是重庆的洪安古镇,边城楼的背面写着“湖南”,从重庆洪安镇走过桥就进入湖南地界。

河两岸并不宽,这边是重庆,那边是湖南,典型的一河跨两省。

左边那片青山就是贵州地界

蜿蜒的清水河(也叫白水)沿着古老的镇子边潺潺流过。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纪念碑,耸立在洪安镇信合宾馆前的广场上,碑文由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题写。纪念碑高十余米,造型独特,为三棱形。三个面分别代表着接壤于此的一市两省,整座碑体像一把雪亮的刺刀,直指云霄,令人为之一震。

刘邓大军入关纪念碑,邓小平题字——走向大西南

写满毛泽东标语的墙面,似乎又回到那个年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古镇内古建筑群立,其工艺、造型独特,土家苗寨风情别具一格。

三不管是因为地界的原因,位于贵州,湖南,重庆三地交界处,“三不管岛”最初得名于当地的一座无名小岛。解放前,这座岛屿既不属于湖南,也不属于贵州和当时的四川,每当群众矛盾冲突激烈时,他们便相约到岛上械斗或决斗,三方官府则概不过问。久而久之,该岛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

这是镇上唯一的星级酒店。

刘邓大军纪念馆,这里是要收门票的,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这里有个语录塔!据说是文革时期建的,上面是毛主席语录,背面写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岁月留痕啊~

拉拉渡牌匾上是洪安古镇的宣传语:“情定边城,梦回初恋。”唉,初恋的她至从高中毕业考上华东师范就一直定居上海,杳无音讯,或许很难再有机会见面了,希望她一切安好。拉拉渡码头,这就是翠翠工作的地方。

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梢公悠闲的坐在船屋内的木制四方条台上,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把船拖到对岸。

这是我想象中的边城,老屋、渡船、老人、黄狗,就是还没有看到翠翠。

渡船的爷爷还在,每天来回拉渡索载各色来往客人,各人扔点辛苦费,也悠闲自得,生活得平静安详,不争朝夕。船头早没了黄狗和翠翠的影子,有些人走了,也许永远就不会再回来了。

洪安对面的山坡上打刻着沈老的手迹《边城》两个字。这里其实是三省交界的地方,重庆秀山洪安,湖南茶峒,贵州松桃。

著名的湘西剿匪记就出自这里。记得是年的年底才解放的。世居在这里的人们其实善良淳朴,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在那个兵慌马乱的年代里,男人们也就刚烈剽悍不已。

花一元钱,用了不到十分钟,“拉拉渡”就把我从重庆洪安送到了湖南边城,这可能是最便宜的省际交通了吧。

边城沿江休闲步道正在做建设,船泊也是纯手工制作。

茶洞古镇沿河而建,错落有致的建筑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热闹和繁华。

吊脚楼是湘西一大特色,喜欢沿江、河而建。

这是我在老街见到最有特色的民居酒店

这里的生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也许才是我们应该要的人生乐趣吧。

河中央就是翠翠岛,人造景观,上面的雕像就是翠翠,身边的趴卧着的就是大黄狗。

沿着江边街道穿过名联坊,我去寻找白塔,镇上老人告诉我沿着这条小路走几百米在右侧的山坡上就可以看到了。

白塔就建在半山坡上,《边城》中对白塔是这样描述的:“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年,沈丛文以边城女孩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当地风情、白塔为背景,写下了这篇小说。“情定边城,梦回初恋”,就是取材于此。

离开白塔原路返回进入边城小镇子去看看座落在湘渝黔两省一市交界的酉水河畔---花垣县第三中学。学校前身是年抗战时成立的“国立茶师”。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湖南省立茶洞师范学校”。

年学校改名为“湘西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年春迁并吉首民师。年花垣县人民政府在“湘西第二民族师范学校”旧址上建立了花垣县第三中学。

由于正值放假期间,学校大门紧闭,只能隔着围墙对校园拍照,学校还保留着几幢民国时期的教室。

文章摘自马蜂窝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湘西事,边城人》、风无罪的《边城——茶峒》。

回复关键词查看近期旅游路线









































白癜风传染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d/23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