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基本信息 >> 凤凰古城被淹警示古城保护
今年7月15日由于暴雨的袭击,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使整个凤凰县城浸泡在大水中,古城内各旅游景点被迫全部关闭,12万余名居民和游客被紧急转移,受灾店铺近家,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据资料显示,年、年和年凤凰古城就曾连续遭遇水淹,古城为什么洪灾连连?值得我们深思。
据专家表示,除了与凤凰古城的所处的地形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古城自身管理规划的不合理,对安全隐患的漠视,愈演愈烈的旅游开发,酒吧、旅馆越来越靠近江边,改变了河流断面,最终导致古城落难。
频频遭难敲响古城保护警钟
对历经风霜的古城而言,今年似乎并不太平:一月,一场大火令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被烧掉近三分之一;四月,又是一场大火,丽江束河古镇烧毁了四个庭院,损失惨重;七月一夜暴雨过后,沱江水位上涨,美丽的凤凰古城被淹……一系列天灾人祸,让这些拥有美丽名字的古城成为脆弱的代名词,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喧嚣古城基础设施的危机四伏。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是对地方景区的工作能力和智慧的一种挑战。
在当今商业化过度开发的时代下,无论古城如何千差万别,开发模式却大相径庭,首先是找有资本的开发商,然后不经专家论证也不向当地百姓公示,完全按照商业营利的需要制定方案,把古迹当景点,把遗产当卖点;再来是迁走,甚至迁空原住民,使古城失去活的记忆和生命;沿街全改成店铺,招引商贩;随心所欲地增加景点,甚至动手造假。带来的结果是,在古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中,前者显然处于弱者。
对此,有专家认为,现在古城镇景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物质轻精神、重物件轻居民等现象,多数古城旅游开发商业气息过浓,为迎合游客需要不顾历史的真实,随意造景、编造故事、移风易俗,导致历史文化价值流失和旅游的不可持续发展。而在我国,虽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正在加强,但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环境的法律法规却不够系统、严格,留下了很多法律空白。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很多地区、部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力,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可持续发展,不进行科学保护,造成了保护性、建设性破坏。
对于保护古城镇的理念问题,要强化敬畏之心,珍重历史,珍重古人,真正认识和重视历史文化遗迹对国家、民族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科学理念下建立系统保护观念,重视文化价值,淡化经济价值;强化利用观念,淡化开发取向。同时既要重视文物单体建筑,也要重视历史街区;既要重视建筑体系,也要重视社会系统;既要重视历史文化城市,也要重视历史文化环境。
面对这次暴雨洪灾,凤凰古城暴露出它脆弱不堪的一面。此次遭遇的暴雨洪水,确实是创了水文纪录,但如果古城防洪能力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得当,古城的商业开发没有让古城不堪重负,阻碍了抗洪泄洪能力,损失何至于如此惨重?过度的商业开发更是让古城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雪上加霜。因此,古城的修缮和保护应遵循四性原则,即原真性、完整性、可读取性和可持续性。在保留单体建筑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周边环境保护的完整性,保留原住民,这样才能留存城市的记忆,珍藏人类的感情,传承文化。
首播时间:旅游卫视每周六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