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基本信息 >> 凤凰古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
一座在民歌和民俗中渐渐老去的古城,
一座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古城。
「游凤凰古城」
一个人、一本书、一条江,
构成了让人牵肠挂肚的湘西。
读《边城》
长河孕育古朴意,边城漂泊凤凰魂去凤凰古城是两年前的事情。
逃了学校的运动会,准备去湖南玩玩。可时间有限,张家界和凤凰古城这两个地方只能去一个,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古城。现在看来我这个决定相当错误——我应该再逃几天课,两个地方都去。
如今两年过去了,凤凰是什么样子,我还清楚记得。
那儿的沱江,清又绿,是凤凰的母亲河;动在丹青画上的,是船夫撑的乌篷船;坐船向两边看到的,是一半着陆、一半在水、探着身子的吊脚楼。
那儿的古街,连着无数个小巷,铺着承载历史的青石板;行在街上的,是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小巷深处静伫的,是沈老先生的故居。
一直以来,凤凰古城都作为一个诗性的地理空间,被人们构建和阅读,这都与一个人、一本书有关——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提到“文学旅游”,凤凰古城绝对是个典范——多少人因为《边城》而来到了凤凰古城,又有多少人因为凤凰古城而阅读湘西。这并非没有理论依据,罗宾逊和安德森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文学与旅游》,书中就系统科学地阐述了文学和旅游的内在关系:
文学作品对特定空间的描述,以及作者自身的空间经历,都能够成为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灵感;反之,旅游活动往往也是文学作品诞生的灵感之源。
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的想象过程”和“读者的想象过程”赋予特定空间以神秘的色彩,实现对旅游地空间的重构。
作家也会激发读者成为朝圣的旅游者:旅游者参观作家的居住环境,亲身感受作家灵感的空间,并获得关于作家的空间提示。
沈从文生长在凤凰,小说《边城》写在茶峒,两个小城相距公里,都在湘西一带。沈从文生于这里,自然是对这宁静明朗的湘西边城一往情深。他珍爱着这里的一切:白塔溪水、竞渡的龙舟、飘动的情歌和单纯的人际关系,小说里夹着他的情感娓娓道来这一切的和谐共处。
汪曾祺说它是一部温暖的作品,是一部怀旧的作品。这股暖流,流淌沈从文的笔头,也流淌在《边城》的字里行间。
但是,却已无法流淌进如今的凤凰古城。
坐船的人不再是渡河的乡亲和村民,而是花钱体验沱江风光的游客;依山傍水的吊脚楼上不再住着一户户人家,而是打着“欣赏江景”招牌的客栈;入夜后的凤凰,不再飘荡着苗族的山歌,取而代之的,是酒吧里的觥筹交错。
“商业化”像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强军,闯入了所有旅游地,不止是凤凰:北京南锣鼓巷店里卖的小玩意儿,在拉萨的八廓街上也能看到;丽江卖的装饰品,和乌镇的商品仿佛是一个模样...
于是有人提出要“去商业化”,写文批判,想要回凤凰从前的宁静;
而彼时沈从文写《边城》,也是为了批判。
如今的人们批判着“商业化”,写《边城》的沈老先生批判着“现代化”。
北漂青年沈从文沈从文写《边城》的时候,人在北京。那时候的北京,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古老的京城已经开始报废,因此他看见的北京,是一个变化当中的、把八百年间建立的一切正在加速处理的北京。
沈从文跑到北京赌明天,但都市非但没有按照湘西风习热情接待远道而来的乡下人,反而以怠慢和冷漠相迎。他说北京文化熏陶出来的人的生命的惰性、怯懦、犹豫不决、无能,比起大胆放肆的乡下人,说明他们生命力的衰落。乡下人的那种热情,要爱就爱,不像他们这种犹豫不决。
所以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武器。“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这是《边城》想表达的。这方式和中国古代文人的“抒怀”、“咏怀”一脉相承。沈从文以《边城》为依托,以传统农业社会为原始工具来抵抗现代化潮流的冲击。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批判“商业化”的人们呼唤着自然美,而写《边城》的沈老先生呼唤着人性美。
沈从文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的确写出来了这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小说从头至尾,没有坏人,只有善良淳朴的村民。一位过渡人多给了翠翠爷爷一些过渡钱,老船夫便俨然生气似的,追着那人把钱收回;他到河街上买肉时,卖肉的特意给他称最好的一处肉,还把分量故意加多,老船夫却直嚷嚷着说:“喂喂,大老板,我不要你那些好处!腿上的肉是城里人炒鱿鱼肉丝用的肉!我要浓的糯的,我是个划船人,我要拿去炖胡萝卜喝酒的!”
可边城毕竟不是庄子纤尘不染的姑射山,也不是人人怡然自乐的理想园。人世间的悲伤离别还是毫不留情地闯入这个小城,给那里平和的生活抹上了一层阴影。高高的白塔倒了;慈爱的爷爷也在那个夜晚离开了人世;温顺的河流绝情地咆哮起来,吞没了大老,送了二老,爱情也随之逝去了,独把可怜的翠翠丢在河边。
一篇文章上曾讲道:如果说边城代表的是“落后”,现代化的都市代表的是“先进”,那么沈从文选择的是“落后”。这样的“落后”的实质含义是作者渴望回归并守住在现代文明摧残下风雨飘摇的精神家园。他流露出的远离世俗的现代化的倾向,是在提醒读者,无数的“湘西边城”正被现代化疯狂地侵蚀着。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边城》可以引发读者反思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如何守住人类精神家园,以及对“现代化”有一个客观理想的认识。
山水浓情的湘西边城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现代化,就像如今人们的原生小镇怀挡不住同样来势凶猛的商业化。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要在这里吃喝玩乐,没有一定的商业化就不能满足其需求。旅游的宣传、建设与修缮,无不需要经费——经营者们首先得赚够钱吃饱饭,然后才能和来到凤凰的朝圣者们坐下来谈情怀。
显然,商业化同现代化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趋势。
发展之中总会带着批判,批判之下又定会带着太多无奈。只是彼时那个天然去雕饰的边城,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锄头草房守不住了,但可以守住人性最简单的美好;小城的宁静守不住了,却仍可以守好心中绘下的那张画面。
如果不能重建,那请深刻怀念。
感谢阅读
封面图作者:Teala文章插图源自网路
转载文章请告知后台,转载时请注明原文作者及原文链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