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同衡学术古城传统格局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5 23:56:05   点击数:

城市化进程使得大多数文化古城失去了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的特有魅力,成为现代城市更新发展的难点,如何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探索古城传统格局的保护与展示方法,凸显其历史空间特征,复兴城市活力成为本文的重点。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讲论文

作者:刘小凤、刘丽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古城传统格局是什么?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古城格局是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传统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是城市各个时期空间格局变迁的重要见证。

《周礼》、《管子》,构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城市形态理论——

《周礼·考公记》中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这种城制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管子》倡导崇尚自然的思想——

“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城市形态应充分结合地理环境。

传统格局要素是古城营建在物质空间上的集中体现,是古城文化的核心,是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城衰败——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瓶颈

1

古城职能改变

古代:政治、军事中心

现代:生活片区

重要公建:空置、倒塌。

城墙、城门、城壕:失去原有防御功能,被拆毁建设成道路或其它。

城市轴线:转为低端商业街或城市农贸市场等。

2

交通方式变化

古代:马车、步行、船

现代:汽车、高铁

街巷格局:原有街巷宽度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街巷格局逐步破坏

传统水系:被占压或称为臭水沟

3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高密度的1-2层建筑布局方式满足不了人口增长,逐步拆毁建高层小区。

传统片区:拆除,建高楼

自然山体:占压、消失

传统空间格局湮灭的主要原因

1

古城格局要素空间破败,特色无法感知

格局要素随着城市功能、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失去原有价值。它们散落分布于古城中,被人们忽视,缺乏保护措施,面临着城市建设危机。

2

缺乏承载现代需求的新空间

古城的衰败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古代城市主要是区域的政治、军事中心,它需要衙署、宗庙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也需要城墙、城门、城壕这样的防御设施,它的交通主要依靠船舶、马车和走路,形成了独特的码头空间和密集的街巷体系。可如今这些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属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更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msgl/82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