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解密湖南新建张吉怀高铁背后的四个密码

发布时间:2023-10-7 11:21:00   点击数:

“项目高质量、勇夺双胜利”劳动竞赛先进单位一等奖、年度创先争优联创共建先进党组织第一名,近日,在黔张常(怀邵衡)铁路公司两份表彰文件中,中铁十四局张吉怀铁路项目部榜上有名并获佳绩。

崇山峻岭间的张吉怀铁路

自年10月进场以来,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始终贯彻“精品、智能、绿色、人文”工程建设理念,为“最美扶贫高铁”贡献智慧和力量。

“精品”高铁用匠心

张吉怀铁路全线北起张家界,经吉首,南至怀化,全长公里,设计时速公里,沿线穿越雪峰山脉、武陵山脉和沅麻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变,桥隧比高达91.3%。

站在已经完工的锦江河特大桥前,望着脚下流淌而过的河水,项目负责人王晓勇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滩多流急,墩高工紧,如何优质高效跨越锦江河?如何保质量、建精品?

锦江中钢围堰依稀可见

“这座桥全长.46米,以悬灌连续梁形式跨越锦江,别看现在水位这么低,夏天一个浪花能翻上来半米。”王晓勇介绍说,每年5月份到11月份,锦江河水位忽长忽落,给工期较长的桩基施工带来了麻烦。

按照常规做法,需要先建码头,再预制模具,钢围堰浮运到位才能施工。面对紧张的工期和精细化施工要求,常规做法显然不可行,他们决定加大投入,利用水下激光扫描仪,测设施工范围内的具体地貌,针对具体地貌特征,进行分层、分段水下爆破开挖作业。

“水下激光扫描仪租一天的费用就近万元,但是得到的数据是最精确的。”二分部负责人丁雨露说,他们通过水下爆破预留出钢围堰的位置,预制3.5米的钢围堰底座进行固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拼装,一共加装4节,将钢围堰拼装到位。“预制浮运吊装与现场拼装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约临建工程费用,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为深入研究山岭隧道施工技术,他们成立了“丁雨露创新工作室”“林立文创新工作室”,不断提升施工标准。

“细节体现在爆破作业的每一处掌子面上。”项目管段内隧道地质多为泥岩砂岩,围岩以Ⅳ级、Ⅴ级为主,软弱破碎,在爆破开挖中极易导致超欠挖。他们将聚能爆破与水压爆破相结合,在聚能爆破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发明多向聚能管。

“聚能管的聚能射流作用,将长度均匀爆破力集中在开挖面方向上,削弱了对围岩方向的扰动,能有效保护围岩。”爆破员张志超深有感受,利用“聚能管”这一“利器”,他们把隧道爆破出一个完美的弧面,减少了后期工人修补轮廓线的工序,与之前凹凸不平的爆破效果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智能”高铁添动能

没有了想象中的粉尘飞扬和风枪嘶鸣,也看不到掌子面附近人头攒动的景象,以往需要30多名壮劳力干的活儿,被一台长着“三头六臂”的铁家伙“包圆儿”了。

每一个走进官田隧道工地的参观者,看到隧道掌子面的这番景象,都会感到十分惊讶——原本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环境差的隧道开挖工序,居然变得如此轻松。

站在那台黄色的铁家伙上,3名训练有素的操作手,正相互配合,操纵着机械臂伸向掌子面。

为了全面降低施工风险,张吉怀铁路项目部一进场便定位前沿,确立了“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

王晓勇说,他们按照集团公司“打造山岭隧道机械化施工示范线”的部署要求,加大投入,为管段内20多座高风险隧道施工全部配备了机械化工装。

三臂凿岩台车

隧道开挖时,三臂凿岩台车、拱架自动安装台车和湿喷机器人轮番上阵,能精准完成“初支、立架、喷锚”等工序,效率完全不输人工方式,而所需投入的劳动力,还不到传统模式下的零头。在二衬、仰拱浇筑等施工环节,自动衬砌台车和自行仰拱栈桥配合相得益彰,让隧道施工不仅能够“立体交叉”,也能“协同共进”,施工工效大大提升。

这,只是张吉怀高铁迈向智能建造的一个缩影。

为了确保安全,要对施工中隧道的变形进行及时监测,在以往,现场测量人员只能采用人工方式获取数据,工作强度大,并且容易出现误差影响数据精度。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引入了业内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仪器对准需要监测的工程部位,测量数据能立刻自动得出。

在尧里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为解决悬灌梁0号块振捣不密实这一“痛点”,项目部采用BIM技术,对悬灌梁施工进行了推演,最终找到了“最优解”,为现场解决了困难。

拱顶衬砌空洞是危及隧道工程的重大质量缺陷,为杜绝此类问题,项目部研制了隧道拱顶防脱空自动报警装置,借助这一电子装备,二衬混凝土浇筑质量大大提高。

一系列全新工艺和科技的加持,让高质量建成张吉怀高铁的目标,正变得触手可及。

“绿色”高铁靓底色

“只差20天,冰糖橙的甜度、口感便会达到最佳。”张光建是土生土长的麻阳人,种植冰糖橙的大户,得知要修高铁并在麻阳设站,他非常支持,但看着即将成熟的果子,心里又感到可惜。

一分部项目书记顾汉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施工工期虽然紧张,但冰糖橙是农户主要经济来源,我们必须等果子成熟才能清表。”通过支委会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了清表推迟20天的方案,仅为张光建一户便增加收益3万多元。同时他们还决定,摘完果子后为有意愿的农户免费移植,果树可以继续结果。

红线征地范围内,除了冰糖橙树,还有红叶石楠等珍贵苗圃,中铁十四局建设者提前筹划,将地表的表层土集中收集,将株红叶石楠移植到弃渣场附近,待墩柱成型,又将苗圃移植到墩柱之间,并撒上草种进行绿化,“移植树木做花园”的举措,让不少前来参观的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尧里河特大桥

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还有“墩身露天沐浴”。走近尧里河大桥墩身,只见旁边有一个大水池,墩身上设置花洒,花洒的水流过墩身进行养生,流下来的水通过墩身上的水槽,又返回池内循环使用。他们还辅以墩身温度监控系统,监测墩身内部温度,设定自动养护时间,精确呵护墩身,这项措施不仅节约用水,更探索出高铁高墩养护的经验,在全线得到推广。

岩屋冲2号隧道施工遇到富水区,建设在洞口设置沉淀池,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很多村民心中还是有疑虑,高铁建设是否影响了他们的饮用水,项目部特意邀请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出具了三份检测报告,水质全部达标。

走在张吉怀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也看到了建设者花费的心思。王晓勇介绍:“两侧绿化从年10月份便开始研讨,经过多次否定和优化,仅电子设计图便出了4版,最终确定‘本地取材,实用为主,兼顾美观’的原则。”

据了解,张吉怀高铁每座车站的植被选择都不同,麻阳西站边坡以黄色金森女贞、红色红叶石楠、绿色龟甲冬青“三色系”进行搭配。乘客在站台候车,便可欣赏麻阳当地的植被,远远望去黄、红、绿层次分明,赏心悦目。

为了保证植被成活率和正常生长,仅一分部就从农户家里累计购置了40万元的有机肥,拌和到收集的表层土中,用于高铁沿线绿化。

“人文”高铁增内涵

湘西地区群山屏列,农产品运不出去、卖不上价让地方百姓头疼不已。作为一条“扶贫路”,张吉怀高铁自建设以来便备受期待。

三分部所处的怀化市鹤城区盛产蜂蜜,很多贫困户以此为主业,除了项目人员买,施工人员也纷纷加入其中,累计购买1万多瓶、50多万元。凉亭坳乡党委书记张君上门感谢说,“你们成了我们最大的客户!”

员工购买冰糖橙寄回家

“开展救危扶困已成为项目上下自发的行为。”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孙洪刚深有感触的说。中铁十四局建设者进场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央企担当,为沿线百姓扶贫解困办实事,现场内一派“热火朝天”,现场外则是一片“情深义重”。

针对“行路难、路难行”的现状,项目部结合永临工程建设和三改工作,修建桥梁6座,硬化、拓宽乡村道路40余公里,改善地方出行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吸纳余名当地劳务人员就业,拓宽了“致富路”。贫困户家献温暖,敬老院里送祝福,铁建蓝的爱心一直在传递。

对沿线百姓用心用情用力,对待员工同样如此。在湘西修高铁其实客观条件并不“友好”,不仅丘陵连绵、丛林密布,且气候潮湿程度也难以想象,除湿器一天能接两盆水。

孙海翔是个铁二代,对项目人员在这样条件下没有人打退堂鼓选择离开而感到自豪,“只有铁军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为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项目部可谓“软硬”兼施、处处“走心”,一方面完善娱乐、阅读等活动场所,一方面通过集体活动、谈心交心等方式让员工卸下思想包袱,家的氛围异常浓厚。

高铁时代就是奔小康时代,又快又好建高铁是建设者回应沿线百姓期盼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张吉怀项目部实行的是小局指大工区模式,局指有担当、分部有作为,贯穿其中的是“服务指导、以快制胜、强化组织、全面推进、创先争优”的管理理念。

结合阶段施工,项目部在重难点工程、控制性工点动态优化并设置党员责任区20多个,党员先锋岗40多个,并将党员安全责任岗和青年先锋岗融入其中。该做法受到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认可,他们与项目部局指、分部、工区“联创共建”,在“创岗建区”中实现五级联动,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进场后,项目部已勇夺首个隧道开工、首家临电铺通、首个悬灌梁合拢等全线九项第一,其中连续梁零号块、无砟轨道和槽道后置施工均为全线首件工程并受到观摩。

年6月10日,尧里河水位暴涨,漂浮物顺流而下,快要漫过尧里河特大桥上游的钢栈桥,桥栏杆如不及时拆除,将因“头重脚轻”面临冲毁危险,一分部尧里河大桥责任区负责人白群显带领党员突击队连夜拆除,保住了这条便道“生命线”。如今的钢栈桥,依然是附近百姓过河的“首选”。

就在今年1月31日,张吉怀高铁已进入正式铺轨阶段,预计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这条“最美扶贫高铁”将对推动武陵山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实现进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供现实样板。同时,也将结束凤凰古城、吉首等文化旅游胜地不通高速铁路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msgl/7767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