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你知道在湘西有一个比ldquo凤凰古

发布时间:2020-10-18 2:18:21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它是建制多年的历史古城,比云南的丽江大研古城早年,较湘西凤凰古城早年。

■它环境优美,三面环水,有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古时为湘楚边陲重镇,滇黔门户。

■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着一个名人写的一首唐诗,让古城里的一座楼闻名天下。

这座古城就是“黔阳古城”,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政府驻地黔城镇古城社区。

开头说的那位名人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他那首著名的唐诗《芙蓉楼送辛渐》,可谓世人皆知,我小学时都背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那苍茫的寒冷烟雨,与江水相连,远处孤峙的楚山,让人体会到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

但是的后两句则来了一个大反转,“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千古名句,展现出诗人在失意环境下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那孤介傲然,冰清玉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本人敬书,书法是我的又一爱好,如有志同道合者,评论区交流学习下

中国人普遍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小在学习古代文化,诵读唐诗宋词时,从字里行间会认识一个个全国不同的地名。即使那些地方没有到过,也会在心里对于这些地方,构建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独特景观印象,然后形成一种回忆,在长大后对这些地名欣然向往之。这是一种文化的记忆,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黔阳古城与我老家县城相邻,距离很近(约60km),但我却从未去过。从学校毕业后,外出工作十多年,回家的次数都很少,更别说能去周围县市旅游下,趁着今年回家创业,终于有空来看看心中向往已久的古城。

从大门入内,脚下是大青石板路,左右两排白墙青瓦的商铺,映入眼帘,鳞次栉比。来之前大概看了下古城地图,知道只有两条主要街道,但左右四处延伸的小巷很多,类似鱼骨状展开。好在今天的游人不多,我们便在各个巷子中自由穿梭,随意赏玩。

我旅游的特点是不带目的性,走到哪看到哪,一切随缘。感觉美的地方便多欣赏一会,拍多几张照片,若是觉得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下,这样旅游的过程会惬意洒脱的多。

城里的建筑多以明清建筑为主,大量使用红砂石,小青瓦,青石板,青石砖,杉木等材料,有机的融合了本地苗族、侗族建筑特色。斑驳的老墙,黝黑的木板,模糊的文字,无不证明着时代的久远,映衬着古老。

我是和表姐一起来的,她想拍一组古装照,用于网店的宣传,所以我也就义务地充当起她的专用摄影师。来时带了三套衣服,但试拍了几张后,我们都觉得这身红色上衣与白色裤子与古城风景最为相配,所以后面的镜头就全用这套衣服了。

走到古城中心时,正好碰上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大红的古式婚服,配上美丽古城的背景,应该别有一番韵味在里头!

按老一辈的话讲,碰到别人的喜事,自己也会跟着沾些喜气。正想着今天会有什么美事发生,转角就遇到了三位穿着古装在拍照的小姐姐,身姿绰约,清新脱俗。就像美丽的风景总是想与朋友一起分享,我决定将她们也写到这篇文章里,便上前搭讪道:

”美女们,你们好!我正在构思一篇关于黔阳古城的游记文章,想将古城风景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需要一组人物风景照,看你们穿着古装很是漂亮,所以邀请你们做下临时模特,可以吗?“

三位小姐姐相互看了看,低头商量了片刻,同意了!下面几张图片便是三位小姐姐的倩影。

在后面的聊天中了解到,原来三位小姐姐就是洪江本地人,对于能够宣传自己家乡的古城美景是很乐意的。这样我才能将三位湘西妹子的美丽影像呈现给大家。非常感谢她们!

结束了与小姐姐们的聊天,我们便来到了著名的景点芙蓉楼。芙蓉楼为古典园林建筑,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它因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扬名,关于这首唐诗文章开头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走出芙蓉路景区,便来到了环城河道上。极目远眺,可看到河面上的铁路桥和远山的赤峰塔,河边还有码头,可以坐船游览古城风光。

中国的古城大多依水而建,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在古代没有方便的陆路交通,只能靠河道走水运,在水深坡缓的地方就有了码头,有码头便会有大量的人口聚集,进而有了村庄,规模再扩大,也就有了城镇,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文明积累,便成为了今天的古城。一部水运的兴衰史,同时也是一座古城的兴衰史。

黔阳古城面积不大,只有0.8平方公里。走走停停逛完也就大半天时间即可,但真的要细细品味,则需住上些时日,感受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风俗习惯。在古色古韵的城墙下品茶闲聊,在缓流不息的江水中找寻历史。

当然你若运气好,可能碰上一场属于你的美丽邂逅,开启一段属于你的不解之缘……

——文章为作者原创,欢迎点赞留言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msgl/7738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