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凤凰艺术上海双年展五日谈BeWat

发布时间:2021-4-3 22:37:19   点击数:
上海双年展年11月10日至14日,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的第一阶段“湿运行”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正式启动。作为此次为期八个月的双年展的第一阶段,“湿运行”占据了PSA的一楼大厅与三楼剧场,通过持续五天不间断的讲座、辩论、工作坊、鉴赏等活动,将PSA变为一座实验熔炉。年4月10日至6月27日,第13届双年展的最强音将出现在年春季的实体展览中。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今年6月7日,于疫情在全球不断来袭之际,这部由出生于越南裔导演阮鲍(BaoNguyen)制作的纪录片,在ESPN电视网络首映。在影片中所呈现的一次发生于年的采访中,功夫大师李小龙曾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向外国记者既传达了李小龙个人的人生与功夫哲学,同时也饱含着东方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非是“水之道”第一次蜿蜒地流过欧美诸国的土地,也并非是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古老智慧第一次在西方传播。但是,当李小龙对着镜头自信地说出这些话时,我们却依然感受到了某种思考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数字媒介中,在最危急的当代流行中,古老的智慧依旧有着全新的生命力。面对困境时,成为水,就不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去撞向问题本身,而是让能量随着一个宇宙的纯粹意识而流动—就像水。水总是能找到最容易流动的路径。在没有路径可以穿越阻碍的时候,水会不断积蓄能量,不断累积高度,总有一天到达一个高度可以轻松跨越阻碍。水不借助任何外力或者“辅助工具”,水就是用“水”自身去超越所有要超越的。“水滴石穿”,你看不到一刻两刻的改变,但那是水巨大的耐心。于是,如水一般,柔软而又刚强,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水又是随屈就伸,但却不向困难屈服。今年的第13届上海双年展,同样呈现了这种变化性与未来性。特殊的疫情状况,让这场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如水体一般转变了形态。流动既指向了双年展自身系统的转变,同样也更是所处时代的诡谲变化。而如果说“水”过于抽象而无形,那么在此时,“水体”则成为了时代中不可或缺的具体主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对于水体运行系统的思考,同样也指向了对人类社会的反思与讨论——我们究竟该如何生存于这个时代?年11月10日至14日,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的第一阶段“湿运行”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正式启动。作为此次为期八个月的双年展的第一阶段,“湿运行”占据了PSA的一楼大厅与三楼剧场,通过持续五天不间断的讲座、辩论、工作坊、鉴赏等活动,将PSA变为一座实验熔炉。在这里,艺术家、学者、导演等多领域的嘉宾与现场观众一同通过热烈而深沉的思想交锋,共同感受,彼此启发,融合成为“水共同体”(hydro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x/774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