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指南 >> 每日一诗杜塞铁夫总理回乡组诗
杜塞铁夫
一、故土深情
一架银鹰着陆在张家界荷花机场,
顿时吸引着世界的眼光,
原来是朱镕基总理匆匆而来,
选择在清明节视察自己的故乡。
春季的张家界多雨飘雾,
忽然间天气转向晴朗,
碧空万里气候清新,
再也没有昨日的愁胀。
朱镕基总理走下飞机,
故乡人民欣喜若狂。
热烈欢迎亲人到来,
欢呼声震撼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游客争着与总理握手,
成千上万父老乡亲热情为总理鼓掌。
总理不断给大家挥手致意,
地道的家乡口音彰显内心激荡。
总理一位清华同学忘情直呼“镕基”,
老同学相见依旧是昨日的摸样。
总理惊喜地奔过去与老同学紧紧拥抱,
不断问候老同学的家庭、身体与健康。
总理拉上老同学合影留恋,
平生严肃的总理从来没有缘由给人题字照相。
今天不知有多少人跟总理合上影,
在共和国历史上谱写总理与百姓的亲密交往。
“一个一个来,我免费当模特!”
慈爱而幽默的总理让大家特别欢畅。
工作人员和游客不断靠近,
分别体验与总理合影的光辉形象。
谁也忘记不了年日寇侵虐长沙,
总理为躲避侵虐离开自己的家乡,
当时总理只有10岁年龄,
来到张家界度过他幼年时光。
从此总理心中系着张家界老院子,
一直魂牵梦绕希望回去看望。
因为那里有总理少年时代美好的记忆,
总因忙于国事难以实现起航。
终于在年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动身,
风尘仆仆的总理比任何时候都具感想。
面对武陵山水的雄伟睿智与壮观美丽,
亲人的到来为张家界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年4月15日作
二、批评张家界是“羊拉屎”
总理去到张家界景区考察,
认真了解张家界的变化,
一边向陪同他的家乡父母官提问,
一边向路边摆小摊的村民风趣谈话。
他不断祝福大家生意红火、生意兴隆,
与大家亲切的把家常拉,
就像普通百姓说话一样没有距离感,
把大家快乐得笑哈哈。
这时,当他看到张家界景区武陵源楼堂馆所参差林立,
脸上的严肃瞬间拉下,
为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感到心痛,
痛惜与震怒,逼迫他叹息一段时间不再说话。
“你们看,这哪里是人间仙境,分明是天上人间!”
他的质问,令在场的父母官无地自容、无话可答。
他希望家乡的美丽是名副其实,
不希望家乡的风景存在任何浮夸。
特别是接下来视察张家界城区,
当看到城市建设乱而无序、沿途倒有不少垃圾、牛皮广告乱贴乱画,
他又禁不住愤怒地提出批评:
“这哪里是世界级的旅游景区,简直是羊拉屎啊!”
面对家乡的那些不好现象,
总理没有掩饰自己,喜怒哀乐都写在看似严肃实际慈祥的脸夹。
其实,他对湖南和张家界领导的批评不是一个首长对基层干部的责难,
而是一个长者对晚辈的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发问与谈话。
大家都明白,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所造成的生态严重破坏,
是由于近年来城市大搞建设过度开发。
大家都知道,联合国自然遗产组织曾经对张家界发出黄牌警告,
却没有纳入当地政府认真整治的规划。
这次,总理的严厉批评促使湖南和张家界痛下决心,
《武陵源风景区建设管理条例》制定于省人大。
把景区建设纳入了法制轨道,
从源头上堵住了牺牲环境搞建设的行为代价。
从此,张家界神奇山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人间最美的天堂,一直矗立在武陵山下。
人们更没有忘记朱镕基总理的愤怒批评,
凡是到张家界旅游的人都会想起总理的视察。
年4月16日作
三、家乡人民迎亲人
朱总理的回乡之行,
是一个令湘西人民最为高兴的时辰。
那天,清明刚过;
那天,雨过天晴。
那天,空气清新;
那天,格外迷人。
因为朱镕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达湘西自治州视察,
因为湘西迎接一位离别57年之久的亲人。
从州委书记州长、县委书记县长到乡村干部,
从部队官兵到普通市民。
都在等待朱镕基总理的到来,
都在期望看一看亲人的身影。
街头,
路边,
楼上,
山顶。
到处都是等待的目光,
到处都是站着的人群。
当一辆南行的列车在吉首火车站缓缓停住时,
山城吉首一下子沸腾。
人们奔走相告传递总理回乡的消息,
人们兴高采烈涌向总理的附近。
亲切欢呼总理到达,
家家户户为亲人打开欢迎的门。
总理热泪盈眶地与大家挥手致意,
感觉回家是多么的荣幸。
游子的心得到安放,
游子的情得到慰藉。
这是总理57年后的第一次回家,
也是建国以后共和国总理的第一次湘西之行。
他的到来,
山更亲、水更亲、人更亲!
年4月17日作
四、参观花垣母校
朱镕基总理到达湘西自治州第二天,
久违的花垣,等待着朱镕基总理回去看看。
尽管当地政府一再保密,
消息还是一夜间传遍了整个花垣县。
朴实的家乡人连夜从几十里外的乡下赶来,
早早地守候在县城的公路两边。
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苗族土家族人民群众,
不为别的,只为看看离别几十年的亲人出现。
总理的母校就是花垣县民族中学,
该校诞生于年。
其前身是国立八中,
总理在这里读了两年时间。
当时正值年湖北五次会战,
日军猖狂,
长沙沦陷。
总理在新化楚怡高中读了一年,
就从新化考取国立八中接着把高中读完。
国立八中是一所流亡中学,
是国民政府采取的中国教育应变。
因为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半个中国,
安徽、山东等沦陷区的中学大举西迁。
于是,落户到关山重重、交通闭塞的湘西;
于是,成立了国立第八中学以培养人才为国家作贡献。
国立八中共有多名教职工多名学生,
全校共有11个部(后改名分校)96个班。
校本部设在吉首,
11个分部遍及花垣、保靖、麻阳、洪江、乾州(吉首)等湘西各县。
花垣县是高二部、初二部所在地,
教师敬业、学生苦读欲解国难。
朱镕基总理是高二部学生,
当时在乾州初二部就读的还有他的夫人劳安。
总理十分高兴地回到自己的母校,
看望母校的老师、学生、教室和校园。
当看到那棵历经沧桑的古樟树和两棵并肩而立的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
从而引发总理无穷的感叹。
总理在母校校园里看到那对石狮还昂首挺在校园时,
兴致勃勃地拉着夫人劳安在每个石狮边照了一张像做留念。
总理深情地抚摸着凝望着石狮,
思想里不断浮想联翩。
“50多年了!真是57年一摸啊!”
谁也不会想到57年前的学生今天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大官。
总理不断地诉说不断地回顾,
学生时代的情景似乎全在他眼前浮现——
总理说他清楚地记得古树下悬挂着一口铁钟,
上课下课的铃声都是那口铁钟的呐喊。
总理说他永远记得读书时四人合用的那盏油灯,
那盏油灯伴随他学习的每天夜晚。
总理说他还记得削竹为笔的那些青青竹片,
那些竹片迄今为止依然牵动着他的心感。
总理说一直记得同学们在校门前那条河边洗衣、洗澡、捉鱼捞虾的情景,
那种乐趣把他们的学生生活装扮。
更记得他自己拉京胡唱京剧镜头,
那些节目完全是他自编自演。
曾经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与同学们徒步40里到保靖县江西庙演出,
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好扮相让大家羡慕不已掌声不断。
总理无限深情地回忆当地苗医救治他和同学们的情况,
他说如果没有民间医生满山寻找草药不然早归西天。
是湘西的父老给了总理第二次生命,
总理把湘西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就是他人生永恒的纪念。
还有,他当年为了阻止一段封建买卖婚姻与夫人劳安的哥哥半路拦轿,
砸花轿救弱女以体现了他们英雄般地勇敢。
其行动震动了整个湘西,
其正义之举在湘西传为美谈。
一切的一切,总理都记忆犹新;
一切的一切,总理都感慨万千。
总理在母校与师生亲切交谈,
校友的回来让大家振奋无限。
花垣小学校长李训广和花垣民中校长石帮京汇报了学校的发展变化,
总理听后满意地点头并称赞母校不简单。
总理要求认真抓好民族教育事业,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成材、早做贡献。
同时祝福母校的老师们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希望母校在未来的日子人才辈出、宏图大展!
年4月18日作
五、进果园
在花垣县拜访母校完毕,
总理决定去乡镇看看。
他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
因为那涉及到人民群众能否吃饱穿暖?
去到花垣县麻栗场镇尖岩山下的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
看到郁郁葱葱的猕猴桃基地一大片。
总理询问开发区里主要有哪些项目?
镇党委书记龙翠梅如实坦言:
猕猴桃、板栗、柰李、金银花与油菜,
构成开发区主要经济来源。
龙翠梅如数家珍向总理汇报,
总理问龙翠梅如何管?
统一规划、分户经营是政府要求,
技术指导、一视同仁无偏见。
政府不行政干预农民播种,
只是扶持农民科技兴农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从帮助农民掌握市场动态到猕猴桃销售,
从基地与厂家合作到一斤赚多少钱。
总理问得非常细致非常具体,
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装在总理的心坎。
视察完毕,总理问龙翠梅还有什么要求?
龙翠梅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希望与总理及其夫人合张影作纪念。
总理爽快地答应龙翠梅的要求,
还高兴地说:“我保证你的光辉形象能在电视里出现。”
龙翠梅果然在电视里看到自己与总理站在一起,
全镇人民都为总理的到来乐翻了天。
年4月19日作
六、看矮寨公路奇观
矮寨公路是湘川公路上最险的关卡,
年日本侵略中国,蒋介石下令亲自选定而修建。
湘西多名老百姓夜以继日地兴修,
终于有了抗日战争急需的一条生死运输线。
多名湘西儿女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站在矮寨坡顶,朱镕基总理百感交集,
不断回首他当年在湘西求学时攀越矮寨坡的体念。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要与同学一起去乾州看望同学的妹妹,
每一次都要与同学一道徒步翻越这座天险。
总理说这是他第三次到这里,
第一次是年,第二次年。
总理看着纪念碑上写着的内容发出无穷感慨,
说到当年闹恶性痢疾差点让他命归西天。
说是湘西的父老救了他的命,
一位民间医生在此满山寻来草药治好他及同学们的病才逃离一难。
湘西早年的滴水之恩让总理铭记了一辈子,
使在场的每一位人员都感动得泪花呈现。
矮寨的陡峭山峰与蜿蜒盘旋,总理不会忘却;
坚持要经过矮寨艰险,总理是为了把心中的梦圆。
年4月20日作
七、访农家
穿过矮寨公路奇峰,走上前往吉首的公路,
总理的心情写上他铁面无私十分严肃的脸。
当总理看到吉首市矮寨镇阳孟村时,
总理临时提议前往看看。
这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落,
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成为总理视察的一站。
石头和泥砌的墙,静静地矗立在那儿;
木板和竹子隔的房,在那里兴建。
青瓦的顶雕花的窗,在那里装置;
石板铺就的平场,在那里接受村民踩点。
一切都享受着安闲的田园时光,
这种生活方式不知道过去了几百年。
村里的村民杨再保,
是个地道的庄稼汉。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年年都是口朝黄泥背朝天。
他很少进城,
从来没有见过大官。
这天,令他做梦都没有想到,
朱镕基总理会突然到他家拜访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顿时不知道所措,
面对总理的到来双腿直打寒颤。
样子显得不自在,
脸色变得很腼腆。
他倾了一生的真情,
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总理光临的观看。
他和他的老婆孩子以及向顺清、石英、张顺高这些村民,
都只会用最为朴素甚至腼腆的笑容来迎接总理、感受总理而把话谈。
可是几分钟过后,
总理风趣幽默、平易随和、亲切率真的面容与话语一下子将他们感染。
让他们如坐春风,
让大家笑声连篇。
杨再保的家是一栋非常古老的木板房,
泥地的堂屋与木板的火床用了几十年;
墙壁上是几长串红红的辣椒,
火床上烟熏的腊肉挂满。
总理主动与他亲热地拉家常话,
那一炕腊肉成了总理与他交流的开端。
见他有些胆怯总理便给他打气——“你说真话啊!我不收费!”
总理一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处处笑颜。
在杨再保的家里虽然总理只做客两个小时,
但杨再保与所有的湘西人民一样亲身感受了总理的关怀和温暖。
这个家庭、这个苗寨、这个在中国被称为农民的最大群体,
永远铭记这一瞬间。
这次,总理与苗寨人民的握手,
不仅是中央首长对百姓的亲切,更是故乡人民对亲人归来的热情表现!
年4月21日作
八、视察吉首大学
总理视察吉首大学的消息尽管特别保密,
还是不胫而走成为湘西市民的期盼。
跟吉首大学师生熟悉的人,
早早地想办法“混”进吉首大学选准位置以便观看;
跟吉首大学不熟悉的人,
就早早地守候在前往吉首大学的公路两边。
从总理下榻的宾馆门前开始,
一直延伸到吉首大学里面。
长长的队伍如同万人空巷,
目的就是想看看敬爱的总理在自己眼前出现。
当总理的车队从宾馆门前出发时,
朴实的吉首乡亲们拼命地挥舞着双手与总理说相见。
不断高喊“朱总理辛苦了,朱总理万岁,朱总理我们爱你!”
整个过程是掌声雷动、欢呼连篇。
总理也一路抱拳和挥手致意,
“乡亲们好!”喊的时候也激动得热泪连连。
人间亲情、乡情、友情在此演绎,
的确是人间平常也为世间震撼。
吉首大学的师生们得知总理要来视察,
早上8点就开始拿着矿泉水等待总理必经的图书馆。
下午5点50分总理才到达,
一下子整个吉首大学图书馆都热闹非凡。
等待已久的师生们沸腾了,一遍又一遍地欢呼,
“欢迎总理!总理辛苦了!我们爱您!”喊了一遍又一遍。
铁面总理的心底的亲情柔情,
被喊出了闪闪的泪花相伴。
总理的眼眶里的泪水潸潸流下,
犹如两条喷涌而出的山泉。
总理一边向师生们频频挥手、一边用手擦去眼里的泪水;
我们体念到自己与亲人相见是格外地高兴格外地震颤。
从图书馆、从教室、从球场、从四面八方拥来的学生,
一下子挤满了风雨湖畔。
学生们突然整齐地喊起口号,
热烈的呼喊声经久不息地在吉首大学校园盘旋。
“总理我们热爱您!您是中国的骄傲!您是湖南的自豪!”
总理的热泪,一下子全涌到眼边。
总理边抹眼泪边高声向大家问好!
这时的亲情融合成一个人、一片天。
总理与吉首大学的师生亲切握手,
总理挥手打招呼、不断抱拳!
赞扬同学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开创美好的明天!
当听到陪同的吉大领导介绍改革成绩喜人、学生中人才辈出,
平时十分严肃的总理的顿时笑容满面。
称赞学校建设得不错、环境优美、出人意料,
询问学校目前存在哪些困难?
总理来到风雨桥上,看到校园里到处都是人群、到处都是学生,
每一位脸上都充满微笑,每一位的表情都是快乐的笑脸。
那是亲人的模样啊,
那是淳朴的容颜。
跟在总理的后面,
走遍了整个校园。
总理忍不住停下来举起右手拢在腮边作喇叭状,
总理忍不住面向学生们一字一句地高喊:
“同学们好!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
“同学们,你们很热情,也很守纪律!”
“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
“中国一定会富强!”
“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于全世界!”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总理的话,不时被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打断,
整个风雨湖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温暖在家乡人民的心间。
年4月22日作
九、召开汇报座谈会
总理视察吉首大学第二天上午9时这个时辰,
湘西的气候是格外的清新。
随着大家翘首以盼的时刻到来,
处处都充满乡情亲情。
朱镕基总理来到大家中间。
与大家握手,同大家合影留念。
接着就是到湘西自治州委常委会议室举行汇报座谈会,
聆听家乡的父母官们汇报畅所欲言。
被安排第一个汇报的是凤凰县委书记滕万翠,
她的开场白令总理高兴与喜欢。
这是一个官越大越不怕场合、人越多越出彩的女子,
她的每一句汇报都表现出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一座青山抱古城,是对凤凰形象化汇报;
一弯沱江绕城过,是对凤凰写实性展现。
一条红红石板街,是对凤凰优美性记录;
一排巧巧吊脚楼,是对凤凰比喻性描写。
一道风雨南长城,是对凤凰历史性展示;
一座沧桑古城堡,是对凤凰古老性直言。
一个神秘奇梁洞,是对凤凰神奇性报告;
一座雄伟大石桥,是对凤凰独特性汇展。
一批闻名世界的人,是对凤凰价值性定论;
一口气‘九个一’是对凤凰美景尽收完全。
在场的人啊,每一个都听得心花怒放,
总理临时确定,把自己的行程增加凤凰一站。
滕万翠汇报完毕,就是其他父母官汇报,
每一个人汇报,总理都认真地倾听、牢记在心坎。
从粮食安全问题到调整产业结构,
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到干部作风转变;
从吉首大学建设到退耕还林安排,
从扶贫开发工作到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困难。
从发展旅游到凤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从交通建设到人民生活大如天。
方方面面,总理都听得非常认真,
在谈到生态环境破坏时,总理变得严肃、变得威严。
特别是殡葬改革问题上,总理的脸色很沉、心情很重,
令在场的父母官们都感到惊恐和内心难安。
总理对此提出严厉批评,
希望党员干部带头把殡葬改革落到实处、时刻奋勇当先。
要求大家全力保护好生态环境,
以造福子孙后代、把文明城市创建。
总理对家乡父母官提出了期望,
以爱国强国之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末了,总理还以纯粹的家人口气与家乡父母官们亲切交谈,
在提出批评的同时,也肯定了大家的成绩与贡献。
“为了湘西的发展,我在此拜托大家了!
总理的话,鼓舞着家乡父母官们为国为民的美好心愿。
汇报座谈会开得很成功,
人人都实事求是,向总理交出自己的答卷。
为湘西发展掀开新的历史一页,
为人民的幸福打开新的爱之开关。
年4月23日作
十、游凤凰古城
总理在座谈会上表态去一趟凤凰,
这一消息风驰电制般地很快传到凤凰县。
凤凰人民都期待总理到此一游,
在中国历史上为凤凰增光添彩一段。
总理问距离凤凰有多远、公路好不好?
凤凰县委书记滕万翠一一作了回答,表现非同一般。
总理告诉滕万翠发展旅游关键在于交通,
滕万翠连忙介绍,离凤凰28公里处是贵州铜仁大兴机场很方便。
州内领导几乎异口同声地请总理走一趟,
总理非常高兴,他的随从人员心里也乐得欢。
于是,总理高兴地说:“好!这次不去,可能这辈子都去不了了。”
省委书记杨正午马上说:“这一次争取去,下一次又争取来喃!”
4月8日下午的行程,总理临时改往了凤凰,
为凤凰的发展带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
在沱江上的虹桥二楼,总理看到河两岸建筑不和谐指出要整改,
要求滕万翠学习丽江,以使凤凰产生质的改变。
总理赞扬凤凰是满街文物、满眼风景,
保护好凤凰古城,是凤凰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
滕万翠坦言直率的回答,总理反而予以肯定,
因为总理喜欢说真话的人,而不喜欢虚假之言。
总理高兴地在虹桥纪念册上欣然留下自己的名字,
“凤凰城朱镕基辛已春”成为历史的恩典。
后来,凤凰被批准为中国第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的旅游从此踏上乘风破浪、快速行进的帆船。
如今的凤凰啊,
已经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
世界各地的游客啊,
都在此流连忘返。
还有外国作家,称赞凤凰是中国最美的小城;
更有本地人民,享受着凤凰古城的财富万千。
家乡人民从内心里感激总理,
三湘大地牵动着总理惦念的情弦。
年4月24日作
作者简介湘西是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也叫大湘西,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西部6县(武冈县、洞口县、城步县、绥宁县、新宁县、隆回县),系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张家界原属湘西自治州大庸县,大庸县后来改为大庸市,之后升格改为张家界市。抗日战争期间,年仅10岁的朱镕基总理来到张家界老院子躲难,度过少年时光。高中期间,朱镕基总理到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民族中学(国立八中)就读。湘西成为朱镕基总理的第二故乡。年4月5日至11日,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部委、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陪同下携夫人劳安回家乡湖南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娄底市、长沙市视察。作者当时在国家主流媒体从事编辑记者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n/77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