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景区的旅游资源大多属于公共产品,即便在开发过程中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必须体现一定的公益性。“刹不住车”的景区门票,让景区的公益色彩不断淡化,也成为阻碍全民共享旅游开发成果的一道栅栏。
景区门票,不该忽略公益性
发展旅游,不能单纯为了从门票上收钱,而应带动消费,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现在外出旅游,花在景区门票上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李阳不久前和丈夫去内蒙古额济纳旅游。7天行程里,她游览了西北大漠、千年胡杨等美景,但不菲的门票也让她直呼“玩不起”。
李阳估算了一下这趟旅游的花费:两人全程花销共多元,其中景区门票一项就花了多元。额济纳的居延海、胡杨林、黑水城3个景点的门票,就需元。“原计划多买些当地的特产,无奈门票费用超出了预算,就只买了几样小东西。”
景区门票贵,是不少游客的普遍感受。人民网调查显示,全国个5A景区的票价总和为1.8万余元,均价已超百元。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国内游客的出游花费比例中,门票花费占比偏高。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市场释放潜力。
游客认为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景区管理者却另有说法。
国庆节前,国内一家5A级景区宣布,明年将把门票价格由元提高至元,涨幅超过20%,一时成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n/77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