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看不够吃不完的石狮之旅,小城故事多,等你

发布时间:2020-11-18 13:33:08   点击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8379742.html

◆◆◆◆行走中国,对世界好奇,对美食热爱◆◆◆◆

提起石狮,你是否第一反应是服装城,国内唯一一个城市名三个字都是同一个拼音的城市,其实这个读起来还是挺为难的闽南人的~一句著名的绕口令就是“去寻找石狮的四十四只石狮子”,至于是否有四十四只,凭闽南人对于石狮子的喜爱,四十四只肯定是有多无少的了。这次的石狮之行,颠覆了之前对于石狮的印象,这座滨海小城,不仅在经济总量GDP上遥遥领先,更有深厚的文化、绝美的风景,以及那些数不完的美食,更难能可贵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那种淳朴好客。

原本的一天之行,在深挖之后变成了三天,看不够又变成了一周,即使在这里呆上10天,你仍然会发觉,这座城市居然有这么多值得你留恋的,无论是林銮渡还是祥芝港的日落,都是令你不想走的理由,更有那些穿梭在市井间的乐趣以及小庆幸,石狮的游玩可以很接地气,也可以很高大上,上至五星酒店,下至滨海民宿,总有一种玩法适合你。

闽南的红砖厝,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乡愁

年的古卫城,褪下了历史的重任,等你去探索

宝盖山上的姑嫂塔,年矗立高处,凄美传说是石狮人下南洋打拼的佐证,也是石狮最知名的景点。

六胜塔,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是石狮文化和历史的代表,是众多海内外石狮人的乡愁。

千年的古渡口,以航海家林銮命名,“海丝”盛景不再,但这里的海风、海水和礁石都在讲述“海丝”的故事。

祥芝渔港,全国五大一级渔港之一,也是福建最大的中心渔港,千帆竞渡的场景太壮观!

人间至味是菜市场里的烟火气,石狮老街里的美食是最令人流连忘返。

30年绿岛,一碗萝卜咸饭登上舌尖,一份松茸包俘获无数吃货的胃。

28楼的荣誉旋转餐厅,云上边吃边看的超级无敌视野,吃饭也是一种观景。

跟海洋生物亲密接触,海豚的一吻能让你心醉

狮来运转,乐游石狮,这一站,带你走进这个有着年历史的滨海小城,揭开除了广为人知的服装产业外,好吃好玩的一面。

惯例将一些注意事项与交通攻略写在前面,石狮不大,陆地面积仅平方公里,石狮人的生活自驾半小时几乎能去到方方面面了,小电驴在石狮可能是最好的交通工具,自由行的话推荐自驾。

1、如何抵达:自驾从厦门出发,基本上1.5小时就能到达,如果你没有车,拼车和约跨城的顺风车也很实惠方便。非要走交通工具的话,直达大巴每天往返多趟,或者动车到泉州站再转一下,都比较便捷。因此很适合周末及小长假的周边游。

2、方言:石狮也是讲闽南话,但语音语调跟厦门很不同,如果讲快的话我大概只能听懂一半。当然外地游客也不要慌,你讲普通话在石狮也不会有任何的局限。

3、关于景点:很良心的是石狮的大部分景点都不收费,既有滨海之美又有历史底蕴,道路交通做得很好,虽然说景点间的公共交通比较少,但如果你自驾或者骑小电驴都还是较为方便的。

4、关于美食:石狮的美食众多,细细挖掘的话可能比汕头都要丰盛,上得了舌尖,也进得了寻常百姓家

5、关于游览安排:石狮如果想认真的玩,三五天是要的,城市不大,但值得深挖细掘的东西很多,光一个永宁卫你可以看2个小时,也可以看一天。但如果你只是想“浅尝辄止”,抽个周末来石狮小住一晚也是够的,很轻松的小城市。

附图为这几天我们走过的景点和美食区位,接下来将从玩、吃、住三方面带你走进石狮这座城。(码字不易,如有时间请看完,你会发觉石狮并不仅仅是你印象中的那样)

不曾想,石狮藏着这么多有历史有底蕴的地方,无论是滨海的绝美海景,还是那些红砖古厝,都让你来了不想走,而且整个城市的节奏比较慢,极为放松。你可以在海边呆上一天,也可以在永宁卫古城内泡一下午茶,都不会厌烦。石狮的景点比较分散,但城区其实不大,建议自驾或者骑小电驴。

年古卫城,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生活

这是我第三次来永宁卫,也是石狮所有景点中最熟悉的一个,这个古城,有着太多的历史,青石板路悠悠,老人老房老宗祠无商业化,你可以匆匆一撇,但更建议你沉下心来去听古城的前世今生,甚至有时间的话在这里的民宿住一晚,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永宁,留得住乡愁,留得住生活!永宁古卫城,修建于年,即明洪武二十七年,在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永宁卫管辖地域广阔,有福全、崇武、中左(今厦门)、金门、高浦(今同安)五个千户所,并设有祥芝、深沪、围头三个巡检司,统辖20万人。据《永宁卫志》记载:当时配以兵额人,十八衙门,“封家不下三万,官印七十二颗”。多年过去,整个古卫城基本保留完好,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在此,小城慢时光,当你踏入这座城门的时候,不自觉的便感到时光慢了下来。

没有刻意的修缮,永宁卫中的老房子,大多保持着原样。进入古城大门步行大概米,第一个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座“危楼”。陇西番仔楼,陇西乃李氏之郡望,此楼主人姓李,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用水泥皆从南洋运来。建成不过数年后,年“七一六”惨案被日军炸毁,但却依然坚挺了80年,可以说是一大奇观。而古城却也就大度接纳了它的残破,犹如一道历史明镜,永远的矗立在那里。走近了看,有种说不出的壮观却又带着几分凄凉。

镜头拉近了看,有一侧完全被炸毁,只剩三四根钢筋支撑拐角处,但80年来经历无数风雨却依然不倒塌,在感叹建筑奇迹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工匠,真的是做工考究,质量上乘。

闽南“出砖入石”的建筑手法,在古城内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砖石虽然质地各不相同,以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朱红色条砖穿插组合,用它筑墙、起厝、铺埕,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多样不规则的结构,反而整体烘托出浑厚、刚毅的砖石气势。用这种方法砌墙不但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现在还成了游客最爱的网红打卡点,随便往墙上一靠,便可拍出秒杀国外风景的大片。

永宁是泉州番仔楼富集地,每栋番仔楼背后都藏着主人下南洋打拼的故事,还有那个特殊年代的种种回首。漫步古城街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番仔楼,每栋楼都值得你细细一品。

除了番仔楼,闽南红砖古厝在这里也很多见。可以说走在永宁古城内,你很难看到现代化的建筑,一砖一瓦都带着时代的韵味。在永宁老街观音亭附近,霞源古厝一直为当地人所熟知,它的特别不仅仅在于盛极一时的“霞源”商号和一段有趣的“咸鲑”掌故,还在于这座古厝里曾经走出一位清末著名教育家、学者——陈棨仁。陈家的霞源古厝保存尚为完好,是老街中的一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探寻古厝的往事。

甚至是一些已经荒废的老房子,也能说出一段故事来,漫步永宁,每座老房子都是历史的见证。

对于闽南人来说,宗祠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永宁卫也不例外,古城内有大小庙宇宗祠数十个,信仰的力量有时很神奇,能支撑人们度过难关,而宗祠文化则体现了中国人有爱包容的精神延续。从小东门进入,是永宁财神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建于年,几乎跟永宁卫古城同期。因与号称“东南第一卫城”的永宁古城同年兴建,在卫城内外东南一带,小东门玄壇公财神庙满足了民间百姓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故被民间尊称为“东南第一财神庙”而流传至今。

古时建城必有城隍,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为永宁卫城的同期建筑,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狮(深沪山)之称。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多年来,在海内外善信的支持下,永宁城隍庙进行全面维修,使古庙新姿焕发,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永宁城隍庙正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海内外的朝圣者和观光客。

疫情期间,城隍庙庙门不开,但却也无法阻止当地的香客,偶遇一对母子,隔着木门朝拜,那一刻,深深震撼。

永宁鳌城王氏系开闽武肃王审邽公之后,明洪武初年(约年间),其二十世孙通和公之子时庵、利庵、和庵三兄弟,自晋江青阳型厝迁居永宁,成为永宁鳌城王氏三个房份的肇基始祖。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时期被日寇烧毁,现为三开二进古制式土木结构,左护厝、前戏台。内有政德碑,流芳百世。

走在古城中,你可以依稀看到百年间的商铺变迁,旧时的招牌“永宁万通号小布庄”,“合益米行”、英文名和建筑年份的“英兰楼”。曾经商铺林立的老街,如今虽已盛景不再,却依然可以通过存留至今的百年老店,窥见它曾经的繁华。

街武馅饼铺,一家始于年的真正百年老字号,静静伫立在老街上。纯手工制作的馅饼,更有一份古早味。百年时间一个家族只做一件事,将馅饼融入了时代,也成为街坊邻居的最爱。

仍然保持着前店后坊的模式,前面是产品展示,还有企业历史介绍,以及一些模具展示,颇有古早味。后面可以看到阿姨们手工现做馅饼。

无论是喜事定制、中秋饼等等,这里都是首选。近些年第四代传承人更是将馅饼做成了伴手礼,已经成为永宁古城的一个能带走的美食回忆!

“生产队”,一个极富时代感的名词,承载了老一辈心中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古城三合境戏台的边上,本地居民洙洙将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旧石头房子改造成“三合茶院”,免费向居民和游客开放。它的前身是永宁第十七生产队的社员之家,现在里面也基本保留了70年前的样子,走进这个院落,仿佛就融入了那个年代。

茶社内的桌椅是用旧门板和旧床板做的,以前生产队留下的黑板报成了最好的装饰。坐下来歇一歇,泡一杯茶,听老板唠唠永宁的那些事,也成了现在来永宁旅游的一种方式。

漫步永宁街头,你还能看到这样的手艺人。“妆糕人”,有的地方又叫“捏面人”,记得小时候常缠着爷爷奶奶买。现在这一传统绝技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大都是耄耋老者,上一次见到这种技艺也是许久之前了,但它却是承包了我们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停下脚步看老师傅捏着妆糕人,那份安详与从容,令人着迷,却又忍不住鼻子一酸。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做个手工活呢?哪怕是剪个纸人。

跟大多数古城一样,永宁卫中还留有不少古井,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但这些古井大都还在使用,也是时代的一个见证。比如城隍庙边上的这口三眼井,其实蕴涵的意义不仅仅是取水这么简单。石井盖既做了安全防护,防止小孩子不慎跌入井内,又避免了街坊邻里为了打水时的摩擦,一人用一个井眼,绳子也不会打结。

这口半边井更是一个邻里友爱互助的见证。早年永宁淡水缺稀,永宁老街上旅菲华侨陈增沛主动将自家的一段围墙退回半尺,改建在水井中间,将井口外露,让邻里随意取用,深得众多乡邻的赞誉与感激。此井因而被乡亲亲切地称为“邻里井”、“半边井”。时至今日井水依然清澈见底,每天仍有不少群众打水饮用。陈先生用一颗善良之心,行人生善良之路。

青石板路悠悠,古城中的每一样都仿佛在诉说着这年的历史,不同于别的旅游景点,静下心,细细品,永宁卫古城会带给你一份不一样的感受。

这里没有丽江古城的喧闹,没有鼓浪屿的小资浪漫,也没有苏州园林的精致,但却有着更原始更纯粹的闽南文化。永宁古卫城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为来访的旅人讲述着古城厚重的历史,你会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大气风范所折服!

你来或不来,他都在那里守护着古老的文明。古街老城,安宁美好,诚如它的愿景“永葆安宁”。永宁,留得住乡愁,留得住生活!

石狮海洋世界,跟海底生物来个亲密接触

一直以为海洋馆水族馆这类是小孩子的天堂,其实去了三亚的亚特兰蒂斯失落的空间和新加坡S.E.A海洋馆后,深深觉得,这也是大人们放松解压的一种好方式。跟这些海洋动物亲密接触,感觉像回到了童年。

石狮海洋世界就位于黄金海岸边上,从高处看是一艘船的造型,也是很有特色的一大亮点。跟珞伽寺一起和观音像形成三个对角。

它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缔造“热带雨林、海底世界、梦幻水母宫、室内外萌宠互动、冰雪世界、海豚表演馆、极地企鹅馆、海洋科普馆、海景观光台九大主题区域,汇聚三万余只海洋及陆地生物,提供匠心独造的游乐设施,展现四大特色演艺!

萌萌哒的羊驼丝毫不怕镜头,还直往镜头前凑,显得更呆萌了。而最爱的就是海豚馆了,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度无死角全景真实大海做背景,现场视觉效果远超日本和香港海洋馆。

首先上场的是精明灵活的海狗,打招呼转圈顶球样样都会~

跟海豚有缘它才肯亲你哦~很幸运,获得这只海豚宝宝的幸运之吻,作为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爱它呀

来自俄罗斯的身材高挑的美女为游客带来美人鱼秀,在海堤隧道之中,一尾艳丽的美人鱼摇曳着身姿在海中穿行,她的身边是鱼群环绕,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之中。美人鱼还会和观众互动哦,比心超美的~

喂鱼表演可以说是密集恐惧症慎入,大量的鱼群将饲养员围得水泄不通,但吃饱后他们也会乖乖的绕在他身边,任由饲养员抚摸头部,像小孩子一样可爱。

变化莫测的水母也是海洋世界的一大亮点,这种软体生物有种魔力能让人心情变好,一张一缩的活动,伞状体随之上下摆动,特别解压。这里的水母种类也挺多,颜色形态各异,配合不同的灯光色彩更加梦幻。

这边还有泉州最大的冰雪世界、憨憨笨笨的极地企鹅以及各种风情表演区,可以说是集寓教于乐于一体了,不仅小朋友乐在其中,大人也流连忘返。

海的各种姿态,在石狮都能一网打尽

看过了石狮的海,发觉这里的海不输三亚,有平缓的新沙堤,沙子洁白细腻,又有壮美的观音山海滩,更有千年古渡口林銮渡,还有省内最大的渔港祥芝渔港。海的各种姿态,在石狮都能一网打尽。

观音山:一边是海滩,一边是石坝;一边是村庄,一边是礁岩。其实说是山,高度很矮,有条小路直通“山顶”,大概5分钟便能到达高处。站在观音山的最高处的礁石之上往下俯瞰,一湾天然避风港中停泊着数十艘渔船,脚下则是怪石嶙峋。

耳边是呼呼作响的海风,眼前是开阔的视野。无论是那些静静停靠的渔船,或者是远处走过的巨轮,仿佛一幅油画一样展现在你面前。

观音山海湾的南北两端分别是红塔湾海湾和沙堤海湾,它们和观音山一起组合成十里黄金海岸风光带,是石狮海岸风光的经典呈现。现在新沙堤这边的沿海公路还在修建,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新沙堤的沙子就特别的细软,而且海滩也特别干净,有点三亚的感觉。这边没有渔船进港,空气中没有鱼腥味,更加舒服一些。

而在石狮的另一侧海岸线上,落日的夕阳照在海面上,归来的渔船逐渐靠岸,一大筐一大筐的渔获正在往岸上搬,这样一幅和谐美好的场景出现在一个大家不大熟悉的小镇上——祥芝镇。祥芝中心渔港,可能对于渔业不熟悉的人都没听过,但它可是全国五大一级渔港之一,也是福建最大的中心渔港,港口据说可以同时停靠0艘渔船。

祥芝镇位于泉州湾口,地处石狮东北部,南邻古永宁卫城,西连蚶江镇,距石狮市区中心13公里。近些年这里发展成为一个渔业小镇,保留了原始的古村古厝,又有生态之美,千帆渔港的场景着实震撼!

站在祥芝中心渔港大楼前面可以观赏到整个渔港的全貌:防波堤内,上千艘的渔船整齐排列在渔港内。如果在渔获旺产时节来到这里,会看到大型拖网船进进出出,码头上排满了丰收的渔获,人山人海,日夜川流不息的景象。

在渔港一侧临山而建层层叠叠的房子,映着前面的渔港,比圣托里尼更有一种沧桑原始的美感,比浙江七彩小箬村更天然。

夕阳西下,更是美不胜收的,整个渔港被染红了。这样的美景也吸引了众多摄影师前来打卡拍照。

整个祥芝俯瞰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喻为“祥凤展翅”,这个名气不大的小镇,坐拥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自然之美、渔港之美、宗教之美在这里完美融合。

在凤凰的一侧翅膀上,有着一座爱情岛,它从空中航拍俯瞰就是一个心形的岛屿,这个岛其实是一个白鹭栖息地。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和周边海域湿地滩涂为白鹭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得大山屿成为白鹭生存的天堂,拥有白鹭逾万只,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远眺大屿山能看到无数白色的小精灵在海面上下翻飞、嬉戏觅食,形成了一道靓丽和谐的大自然风景线。

在大山屿的对面就是龙海寺,是一座祀奉观音佛祖的古刹。始建于南宋淳祐二年(公元年),已经历经七百多年的风霜,于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环绕海岸的古浮湾海边栈道,是现在祥芝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可以近观爱情小岛大山屿,看白鹭翻飞,还可以赏滨海美景。想想就好浪漫,而且这里外地游客并不多,可以说是本地人的一个休闲胜地,几乎没有商业化痕迹。有海有白鹭有沙滩,还有古寺梵音以及爱情小岛。

林銮渡,屹立在蚶江石湖村西北边已一千多年,它现在是海丝盛景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吸引无数专家前来考察。这个渡口是以晋江东石的航海家林銮命名,在鼎盛时期,他拥有大商船数十艘,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与东南亚商贸交往的王者。而林銮渡,也是他为了开辟往马来西亚(北婆罗洲)的海上航线专门修建的码头。

一块巨大的礁石卧伏海水之中,石头上还有多年前人工开凿的台阶,这里就是林銮渡,又名通济桥。该码头建于二座天然岩石间,全长.5米,末端向东,呈曲尺状。现存引堤为宋代修建,全长70米,宽2.2米,高2.41米,为长石纵横筑砌而成,上横石板,现保存完好。这里现在归于宁静,成了游客最好的观日落之地,当夕阳西下,红霞洒满海面,远处的泉州湾跨海大桥依稀可见繁忙的车辆,近处却是安宁美好,让人引发无限遐想。

今天的林銮渡,依然古朴而厚重。古渡口与岸地的对接处,是一座“再借亭”。“再借亭”3字,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张瑞图的手笔。主要记述军民感戴分巡兴泉道曾樱抗倭有功,求得崇祯帝诏令“再借”他守御兴泉,亭于年修复。

引堤通海的尽头,就是林銮古渡了。这个利用巨大礁石修成的码头上,有多条当年开凿的石阶,供往来船舶和码头的人们使用。礁石上还有系船缆的石柱和安放石柱的石坑。岸边的礁石上依然清晰可见当年老船工、挑夫们‘踏’过的足迹。宋元以来石湖古码头一直是泉州港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由于海潮或风向的原因,巨型商船只能停靠在锚地,再通过小的船舶把货物运到林銮渡附近,由挑夫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货物挑到岸上,最后分散到各个地方去,日复一日,所以如今林銮渡边的礁石上才会留有“脚印”。

它的西边是建成不久的泉州湾跨海大桥,北边是泉州湾最大的深水港石湖码头。作为码头,林銮渡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曾历经繁荣和喧闹的它,如今静静地卧伏于大海之中,为人们回顾千年海丝路提供实证。“海丝”盛景不再,但这里的海风、海水和礁石都在讲述“海丝”的故事。

海的各种姿态,在石狮都能一网打尽,不用去三亚也不用去马尔代夫,这里都有你要的美景,可盐可甜,可复古可浪漫!

石狮的南北二塔,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航标塔

大家熟知泉州开元寺里的东西二塔,在石狮,也有两座重要的石塔,不同的是,这两座塔并不是在寺庙里面,而是作为航运标志矗立在高处或者海边。一座是建于宋代的姑嫂塔,一座是重建于元代的六胜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的航标塔,它们是石狮文化和历史的代表,是众多海内外石狮人的乡愁。

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建于北政和元年(年),坐落于石狮市湖海滨的金钗山上,已废存。我们今天看的塔,则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年锦江人凌恢甫重建的。塔系浑体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6米,高约31米。

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六胜塔屹立海滨,饱经风霜余年,指引海上船只来往,是当时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

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个。全塔浮雕金刚、力士像80尊。塔盖八角翘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叠小塔状,上置金刚宝箧式塔刹。六胜塔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着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

六胜塔跟另一石塔姑嫂塔遥遥相对,成为石狮的“南北二塔”。姑嫂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

从山下步行到塔底的距离较长,并且原来的登山道较为崎岖难走,虽然后面有修了一条较为平缓的道路,但游客大都还是会选择从原登山道上山,体验当年传说中姑嫂二人登高望远的艰辛。

宝盖山面向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

姑嫂塔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现在是不允许登塔了)。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虽然说姑嫂登高砌石望夫兄的故事为传说,但塔顶的龛内的两个女像又是真实存在的,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石狮市是闻名遐迩的闽南侨乡,姑嫂塔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明代苏紫溪有诗:“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描写姑嫂塔的。

石狮最出名的两座石塔,不在佛寺内,近千年历史守护港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的航标塔!

小巷里的百年红砖古厝,讲述菲律宾米王传奇

每一栋红砖古厝,几乎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毕竟当年能盖这种红砖厝的都是非官即富,并非一般老百姓能盖得了住得起的。在泉州石狮的湖东公园边上,绕过七拐八拐的小巷子,王起沃纪念馆便坐落于此。

王起沃生于清咸丰八年,字文山,号慎斋,清授五品衔,祖居晋江鳌城,支祖迁居湖边引东,乃旅居菲律宾爱国华侨。十三岁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由于诚实经营,讲究信用,他的米行生意越来越兴隆,生产的大米销售到日本关岛等地,成为一位富商,被誉称“大米王”。1年,他回故乡石狮兴建古厝,总建筑面积达0多平方米,历时10年方才建成。这座历经百年、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建筑瑰宝于年以王起沃纪念馆的形式出现。

王起沃纪念馆全馆共有房间30间,全部为清代建筑构造。主落部分为二进五开间传统闽南大厝,东侧带一护厝,护厝带二层小姐楼及四角倒水亭,为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入古厝大门,门楣上是“欢万家”与“惟善为宝”的泥灰堆字,既与青石匾上的家训遥相呼应,又显露出王起沃对子孙道德教化之重视。

入门右手边是上学堂,百余年来,古厝中始终传承着欣欣向荣的育人文脉。王起沃一生崇德向善、重视文化,践行“惟善为宝、读书积德”的家训,在王家大厝竣工之后,他用大厝的埕头“三间仔”办作私塾,并延聘了私塾老师王奎章和万超然,为本村十多名男、女学童免费教授中英文课程,创办了当时极有名的“湖东学堂”,即今石狮新湖中心学校的前身,授人以学,造福一方百姓。纪念馆再现了当年私塾的场景。

左手边即建筑的主体部分,进入之后首先是一个天井,天井地面铺设条石。天井东南侧设一阶花岗岩踏步,踏步上即正厅。

天井两侧为榉头,榉头为二层建筑,榉头楞木上做楼板,二层为风楼,风楼建筑样式及布局为石狮当地古民居建筑特色,平面布局为“T”字形,雕梁画栋。

闺阁为王起沃孙女王清照女士的日常起居室,朱颜未改,布局精致。王清照女士还有另一身份,她是石狮著名的商人许荣茂先生的夫人,她与祖母郑乌蜜女士、父亲一起在这里生活了24年,现在这边展示了王清照女士收藏的一些藏品,包括珠宝、限量版漆画古筝等,正中还有她的一张油画像。

揽月起中悬挂一幅郑乌蜜的画像,真的是大家闺秀,超级有气质啊。而纪念馆中的“祖母房”位于顶落厅堂西侧,为郑乌蜜的旧物展示间与日常起居室,一张极富闽南风韵的18堵红漆安金古早眠床,配套的红漆安金条凳、衣柜、脸盆架、梳妆台等都富贵华丽,这些都是郑乌蜜生前所用旧物,也是她对生活的精心装点。

正厅门额上悬挂“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八个大字,可以说是王起沃先生一生的写照,正中则悬挂有王起沃的画像一幅。

从后院木制楼梯可以登到二楼,从高处俯瞰这座古厝,屋脊饰有精美花草走兽灰塑,脊中间嵌补红色花砖,燕尾翘脚,滴水兽也保存较好。

后花园还矗立着王起沃先生的雕像一座,配以花草树木,格外的清幽。这样一座百年古厝,修缮花了万元,全部都是由王起沃的后人王清照女士出资,在修缮完后,王家后人又将它无偿献给了国家,作为石狮市博物馆分馆,以爱国主义教育及家风家训传承为主题,免费向社会开放。

一座百年的红砖古厝,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更是它背后整个家族爱国情怀以及显赫荣光。

华山古民居,红砖古厝与自然田园

这是一个还未完全修缮完毕的古厝群,华山村是首批福建省传统村落,现存有闽南特色大厝65处。

蔡衍湖民居建于年间,坐东南朝西北,五间张榉头止,砖石木结构。屋项前半部为平顶,后半部为坡顶,燕尾脊保存完好。正面采用白色花岗岩加红砖叠砌,镜面墙砖雕精致,人物栩栩如生。侧面与背面均为条石堆砌。现在这里是被打造为游客中心。

修复好的每一栋古厝都以原主人名字命名,里面摆放的老物件颇有感觉,修旧如旧,也最大程度的保持了这片闽南红砖古厝的神韵。

门口的这一大片田园,让看惯了城市车水马龙钢筋水泥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好一片乡村风景。近前是一大片的田地,地中的植物尚未长成,裸露的田地散发出厚重的乡土气息,让人不禁联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远处,红砖古厝的特有色彩十分醒目。纵横交错的田埂、蜿蜒向前的步道、视野中的栈道亭台,一幅有景有色的乡村生态景观。特别有趣的是,景观设计师设计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组稻草人小品置于田野之中,给原始的田野增添了情趣。

闽南传统红砖古厝与田园风景的结合,带给人复古却又小清新的游览体验,也期待这一景观完全完工后的场景。

世茂茂险王主题乐园:挑战者的乐土

听说世茂茂险王主题乐园已经很久了,但可惜因为疫情影响,暂未开放,只能在外观参观了下。园区内有福建省内最高的摩天轮——米高的世茂摩天轮“海西之眼”,以及30多项经典游乐设备,其中包括福建省内首座屋顶上的摩托过山车,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天王巨星演唱会,全新研发的多媒体互动儿童职业体验(CG-babyboss)、侏罗纪4D影院,飞越海峡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游乐项目。

留点遗憾到下次再来吧,夜色下的摩天轮还是美的。

石狮湿地公园,新晋网红景点

石狮湿地公园,算是这两年石狮新兴起的一个网红景点,原先脏乱差的围堰养殖场经过整治后化身为兼顾河口湿地保护和休闲观光旅游的石狮湿地公园。

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可以看田园和湿地风光,也可赏各种鸟类,园中还有不少“农趣”和儿童玩乐设施,适合全家老小来踏青出游。

玉湖社区农场也在这边,将来会打造一个集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场。

作为一个吃货,最首要的当然是吃了。石狮的美食,从街头小吃到五星级酒店,都让你停不下来。无论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花生汤,还是在石狮最高的22楼旋转餐厅吃自助,生活最该有的样子就是融入在美食之中。短短几天,打卡石狮10多家美食,有藏在街头巷尾里的无名小摊,也有星级酒店的中餐厅自助餐,且听我一一道来。(吃得比较多,每家拿些印象深刻的出来写,但美食这种口味问题,因人而异~)

最是人间烟火气,藏在石狮老街中的老字号

人间至味是菜市场里的烟火气,每到一地,要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去菜市场就对了。石狮老街,不仅是石狮的发源地,直到今日仍是石狮最热闹的地方。来这边买菜、吃一顿小吃是石狮人最平凡的日常。这里有石狮老字号小吃、特色美食、糕饼甜品;有山货甘味、果蔬鱼肉;有日用百货、五金家电、服装鞋帽;有宗教用品、婚丧民俗用品;有首饰加工、钟表修理、裁缝理发等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在这里,有太多石狮的老街美食,然而,还有一些隐匿在老街深巷的,例如,许厝埔菜市场的美食。许厝埔菜市场,更多的被称为旧菜市,现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市场摆摊的地方,却有3家老石狮人才懂的地道美味,并且都是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福记阿明海蛎煎

海蛎煎几乎是厦漳泉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美食,但就是这样一道家常菜,在这个看起来有点瘦小的“老头”身上,做出了不一样的“气势”。高高串起的火苗,飞舞的锅铲,赋予这道海蛎煎特殊的灵魂。从海蛎下锅到出锅短短不过三四分钟,却是一家子四代人传承百年的绝技。

光阿明自己已经在这里摆摊四十余年了,谈起这份手艺,他自豪的说是爷爷那辈就开始做,直到现在他儿子也接班了。看似简单的海蛎煎,能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材料、火候、手法都相当有讲究。

炒好的海蛎煎还要搭配特制的甜辣酱以及菜头酸,趁热吃才最美味。

吴树卤肉摊

低调得甚至连店名招牌都不挂一个,但在他的“灶台”前总是围得满满当当,大隐隐于市,但美味却又不容许他低调。

一道道菜用大铁盆装着,有大肠、鸡爪、猪肚、牛肉、卤鸭、包菜、豆角、肉鱼、羊排、鳗鱼等等几十种菜式,旁边还放着几瓶白酒,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搭配。来到这里的食客,绝大部分都是石狮当地人,摊前点上菜,喝上一杯,一定要围坐在灶台前才有这种感觉,真的是特别特别的接地气。

摊主吴树从10多岁便跟着父亲,一晃便是五十余载,从懵懂少年到两鬓斑白,为石狮的美食也奉献了大半辈子。

王川花生汤

花生汤可以说是石狮小吃的灵魂,尤其是早餐,很多当地人喜欢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花生汤。老菜市里的王川花生汤,同样也已经开了半个世纪了。

熬得浓稠的花生汤,甚至连花生仁感觉都已经融化在汤里,更加独特的是汤里还加入了芋头,更加绵密。还可以加料,先将鸡蛋在碗里打散,然后拿大勺子往碗里冲入一勺滚烫的花生汤,一碗鲜美的鸡蛋花生汤就成了。

可以搭配油条、芋头饼、碗糕等各种炸物,花生汤甜而不腻,营养丰富。在我们拍照的时候,很多老食客指着墙上的招牌说,我们从小吃到大。

暗黑逼仄的甚至可以说“脏乱差”的石狮旧菜市,藏着三家当地人才懂的真正老字号,每家的历史都超过了半个世纪,从青丝到白发,不变的只有那人间至味!太好吃了!

黄金海岸美食推荐:小海鲜与东北菜结合觅鲜馆

第一晚入住黄金海岸的一呆公寓,选择了在酒店前面的这家觅鲜馆。既有石狮在地小鲜,居然还意外的有东北菜!

主要是做小海鲜,还有东北菜,这个组合也是比较奇特!装修比较简单明了,在二楼,还有个户外露台,据说夏季旺季时有驻唱。入门还悬挂着几张明星合影,没想到这里居然也是一家明星打卡餐厅。

招牌游龙鱼,龙胆鱼做的,造型很独特,下面铺垫的是木耳和金线莲,鱼肉很嫩。

香炸扇贝饼,扇贝肉挖出来,炸的香酥,还以为下面是壳,结果不是,脆脆的,很奇特!

东北川白肉,在海鲜馆还能吃上东北菜也是比较神奇,据说是有东北厨师,酸菜感觉不是很酸,还欠一点。

闽南卤面,这个大赞,汤很浓稠,还是有带一点沙茶酱的味道,这个大家秒光可见受欢迎!

油淋鲜鱿,很新鲜的小鱿鱼,口感非常好!

小贴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n/7740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