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各镇街闻鸡起舞

发布时间:2021-2-21 9:08:30   点击数: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定位导航,在全市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为加快推进“三大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广海湾经济开发区

积极争当东南部战略湾区中心建设领头雁

广海湾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赤溪镇委书记方豪尔表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四强化四提升”推进东南部战略湾区中心建设,积极争当湾区建设领头雁。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开发区功能布局。争取开发区列入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加快编制广海湾石化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推动广海湾深水港、新材料一体化、LNG接收站等项目纳入上级“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申报国家级新区。

二是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广海湾基础设施综合开发特许经营项目,争取年内实现鱼塘港及物流区动工建设。科学调整深水港港区布局,优化调整防波堤建设方案,推动国华台电码头区转型为公共码头,尽快实现深水港起步建设。配合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加快赤溪东西出口连接线以及赤溪镇环岛路建设,构建快速便捷交通路网。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提升开发区产业集聚。力促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取得突破,推动LNG接收站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推动道氏技术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落地,稳妥推进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区工程,全力支持两大电厂正常生产以及核电二期新项目建设。

四是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开发区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外资并举,重点招引大型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近期密切跟踪广海湾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热电冷联供项目及中广核储能项目,争取早日落户,增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后劲。

工业新城

双引擎驱动实现工业新城高质量发展

工业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旭晖表示,工业新城要积极落实“一核一带一区”“三区并进”“三大中心”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一平台双引擎三轴线”思路,以双引擎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围绕“7+1”城市功能平台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十四五”末超亿元的目标,奋勇开拓、努力进取,确保落实。

二是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加快拓展10亩园区发展空间,推动园区扩容发展。加强产业链延伸,打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以申报省级高新区为契机,以申促建,加快创新发展,吸引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三是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高铁站场周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融合旅游集散、商贸物流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高铁新城和科创新城。加快石花北新区建设,配合建好新妇幼保健院和培英职校新校区,尽快启动石花北公园和凤河流域建设,提升北新区的功能配套。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接陈宜禧路、大冲线和国道G三条轴线,加快推进福安西路、站前大道、合和路、仓下路和凤山路等园区内道路建设,构建3分钟到高铁站、5分钟上高速、10分钟到港口的便捷交通体系。

五是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建立健全“7+1”模式的体制机制,提升工作协同度,形成合力,推动工业新城与台城、水步、大江、三合、四九、冲蒌、白沙等7个镇(街)协调发展,实现政策普惠、资源统筹,优势互补、民生共享。

台城街道

李坚润摄

念好“五字诀”,为我市“三大中心”建设贡献台城力量

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趣明表示,台城街道将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发挥主城区优势,树立担当精神,着重念好“五字诀”,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三大中心”建设贡献台城力量。

“强”意识,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汽配制造、大健康、新能源等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台城北新区与工业新城产城融合,依托国道G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实施传统工业园区优化提升、扩容扩模。

“快”转型,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壮大。推动“小微双创”发展,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增加经济效益。

“聚”合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完善交通网络,推进历史街区活化、老旧小区改造。力促西湖工业区“三旧改造”提速,繁荣东区、南区新商圈,加快横湖村十八踏活化改造,发展夜间经济,并与步行街老商圈联动,提振商业发展。打造桂水、石花等示范村,以点带面,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抓”治理,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整治合水河片区,加快实施街、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区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用好文明实践所(站),抓紧推进新一轮创文工作。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

“夯”根基,提升基层党建水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片区党校,发挥“乐家园”服务平台作用,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大江镇

提升城乡品质推动产城融合

大江镇委书记蔡月湖表示,大江镇将继续深化“两园一埠一商圈”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城乡品质,打造以产业为支撑、以人文为特色的北部产城融合中心重要节点。

一要推动“两园”提质。江东工业园区主抓扩园提质,推进园区扩容,优化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盘活闲置厂房。力抓金桥轻合金项目、恒建能源等重点项目提速,落实新引进项目动工建设。潭江工业园区主抓优化提质,加快推进企业增资扩产,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区内道路配套。加大“散乱污”企业监管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整体形象。

二要推动“一埠”活化。加快公益“三旧”改造和开发,推进公益西部新区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商住配套。开展益兴路升级改造,提升公益埠周边环境。扩大“古埠夜市”夜经济试点影响力,激活公益消费新动能。深挖古埠历史文化内涵,探索“商住+文化+旅游”古埠发展新模式,恢复百年古埠昔日的繁华景象,打响“商埠侨韵”旅游品牌。

三要推动“一商圈”升级。开展大江圩新市、三角市活化提质项目,活化“老商圈”特色侨圩。以江山多娇国际文旅城、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为中心,加快周边商贸项目建设,打造“新商圈”现代城镇。推进河木锦龙村、石桥下古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连片示范区。抓好“主干廊道”“中心廊道”及周边环境整体提升,串联文旅项目,打造“爱国研学游”“祠堂文化游”“乡村休闲游”等精品旅游路线,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水步镇

坚持产城融合,推动水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步镇委副书记、镇长伍礼明表示,水步镇将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持产城融合,推动水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做大存量经济,鼓励松田电工、鸿特精密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壮大产业集群,以富华、鸿特精密、海亮为龙头,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园区提质,按照“一平台双引擎三轴线”思路,谋划建设东组团和中开高速、台开快速路水步出口地带2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盘活低效用地,鼓励三明灯饰、乐丰服装、安阳钢构等低效企业加快土地流转。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配合做好中开高速、台开快速路、大冲线、G建设,加快对镇内主干道进行升级改造,高质量推进碧道、四好农村路等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加快文华体育公园建设、水步市场改造等,想方设法盘活金天地烂尾项目,建设城镇商业综合体,推进城镇扩容提质。

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快草坪里、侨汇里、汇衢现代农业产业园、谭江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文旅项目建设,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以“七强八改九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镇、村医疗卫生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在长坑骑龙山引进一所高等学校;持续抓好脱贫攻坚、社会保障、平安创建等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九镇

凝心聚力谋发展乘势而为开新局

四九镇委书记谢福海表示,四九将围绕“三大中心”的战略大局,全力以赴、勇挑重担,为台山加快发展贡献四九力量。

一要全力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打通“大路”,全力推进大冲线建设,提升区位优势,打造沿线经济带,实现跨越发展。优化“小路”,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完成镇内危桥改建,方便群众出行。

二要全力唱响特色小镇的旅游品牌。围绕“旅游+文化”,擦亮艺术小镇的旅游品牌。把李凌祖居和纪念馆打造成为广东音乐文化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与南村艺术部落、大塘艺术驿站组团发展。围绕“旅游+生态”,打造亮丽乡村旅游风景线。深入推进美丽廊道和碧道建设,把五十河碧道打造成以芦荟庄园为标杆,果蔬采摘园“多点开花”的滨水休闲带,融合玄潭原舍、四九书院等特色民宿及餐饮业,吸引四方来客,助推群众致富。

三要全力构建大健康产业集聚平台。以建立产业群为抓手,促进大健康产业集聚。推动天天好时、伊之泮、联圣等项目尽快动工,继续跟踪好金奥联二期、佰朋实业二期、美环健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促合富电器、精久钢构等大项目早日投产见效,壮大工业化实力。以构建产业链为目标,推动大健康产业升级。通过“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引商”,持续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鼓励福展精密、智臻包装等重要配套企业增资扩产,构建产业链闭环。充分发挥大健康产业金融合作协议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合镇

立足温泉田园,谱写秀美三合

三合镇委书记李军表示,三合镇将加快融入台山北部产城融合中心发展,围绕“一区二园三线”的发展格局,以深化温泉特色小镇建设为主线,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描好特色小镇“工笔画”。以世茂颐和、喜运来等温泉项目为龙头,以深化推进温泉侨圩活化提质工程为核心,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美食、休闲购物和温泉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完善神川锦鲤、三泉湾、海沣苑、优味龙火龙果场、神秘果园等优质农旅商旅项目,加快打造民国风情街商业区,培育新业态。

二是打好实体经济“组合拳”。完善那金、旺湾两大工业园载体建设。对镇内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扶持广东玫瑰岛卫浴科技等优质项目,打造工业新增长极;抓紧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加强选商引资,实施好垦造水田项目,争取更多用地指标。

三是展现乡村振兴“新面貌”。依托国道G、省道S冲恩线以及规划中的南环线等贯通镇内三条主干道,通过美丽廊道建设,将温泉、民宿、特色餐饮、绿色采摘等旅游项目串珠成链,延伸打造特色旅游经济带,丰富“温泉+侨文化+生态农业”产业链。推进“七强八改九提升”,巩固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完善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等生产生活配套,加快推进北联泮洋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配合做好G三合段的改扩建工程。

白沙镇

新担当新作为打造“一城两翼”

白沙镇委书记陈健洪表示,白沙镇立足“三大中心”,谋划“十四五”规划,提出“一城两翼”发展思路(“一城”即高质量发展之城,“两翼”即以白沙、三八为两翼),定好主干道、建好主战场,将市委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定好主干道,打造高质量发展之“城”。高标准规划,围绕深茂铁路、中开高速交通主干道,重点对三八、白沙进行规划修编,在产业上谋篇布局,乘势而为。白沙镇在台山“三大中心”中处于北部产城融合中心,将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做强乡村振兴、做实城镇建设。

二是建好主战场,增强大湾区产业“两翼”。坚持项目为王,以白沙、三八为“两翼”,做强智能制造、电子科技、农产品流通、温泉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丰富北部产城融合中心。三八重点发展现代产业,以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为中心,建强产业阵矩。以创力仕为主推手,做强产业能级。以锐达金属制品、甘蔗林增资扩建、向日饲料三个超亿元项目为切入点,做实产业平台。以龙达、俊强、燊乐申报高企为动力点,做大创新平台。白沙重点发展康养旅游,以产业美、人文美、环境美、生活美“四美白沙”为目标,全力配合推进中开高速等四大工程,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恒大悦珑湾建设,构建宜居宜商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四位一体”建设理念将龙蟠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串联温泉、萝卜、碉楼等资源,推进森林康养、文旅建设,打造白沙农旅品牌。

冲蒌镇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冲蒌镇委书记李军权表示,冲蒌镇将以党建引领,高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做大做强镇龙头产业,积极选资引项,日历化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一是全方位提升党建水平。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加强阵地建设,以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化作风建设,紧盯重点领域,及时查纠不正之风,全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是出实招推动经济发展。从龙头产业打造、资源盘活、新园区开发等三方面,主动融入北部产城融合中心,围绕电路板、五金两个主导产业,壮大精诚达电路、广生五金等重点项目,全方位提升产业链水平。对接大冲线规划建设,拓宽对外通道。提质改造红岭工业园区,持续盘活厂房和土地,做好新千亩园区前期规划,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三是用实干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七强八改九提升”和廊道整治,稳步改善村庄卫生环境,坚持奖红惩黑制度,力促镇级农村人居环境考核见效。加强中小河流整治工程,持续提升防洪能力。推进农村公厕改造、道路硬底化、路灯建设、保洁员配备等,切实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四是高质量发展民生事业。巩固防疫工作成效,加大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监管力度,切实做好秋冬防疫工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村居“造血”功能;丰富公共文化、推动教育发展,优化养老服务,强化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幸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斗山镇

胡思红摄

攻坚克难担使命乘风破浪开新篇

斗山镇委书记黄永达表示,斗山镇将围绕市委构建“三大中心”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乘风破浪,以“四个聚力”谋取斗山发展新篇章。

一是聚力园区打造,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做强经济动能新引擎。抢抓“双区”创建大机遇,积极推进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斗山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动园区企业建成落户。做好招商引资,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鼓励企业拓宽产业链,吸引上下游企业进场投资,将园区打造成国家级综合性农产品仓储加工物流示范园区。

二是聚力路网建设,全力优化交通布局,做优城乡建设新品质。以加快构建“三大中心”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抓手,在优化交通布局上精准发力,全方位配合黄茅海跨海通道和台山通用机场建设,加速征地工作进度。

三是聚力品质提升,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做靓乡村治理新样板。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台山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契机,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景观提升、城乡路面改造、无害化卫生公厕修建、村路灯安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均衡发展水平。

四是聚力产业融合,全力壮大现代农业,做好乡村振兴新标杆。以浮石、横江、浮月等特色文化村为坐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全力培养“乡村头雁”,吸引优秀青年回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引进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微生态循环农业”钼稻产业园示范作用,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都斛镇

李驹荣摄

优化发展环境聚力打造特色产业

都斛镇委书记张明锋表示,都斛镇将紧紧围绕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双推进,为构建台山“三大中心”格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都斛贡献。

一是立足区位优势,助力构建战略湾区中心。把握黄茅海跨海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台山东南部战略湾区中心“一核两带三区”产业布局思路,积极谋划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北侧地块工业园区和周边路网建设,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广东第一田”优势打造优质粮食品牌,并以“一村一品”项目为抓手,做优做强都斛大米、菜花、青蟹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都斛特色主题民宿、生态农庄,促进旅游业多元发展,带动农村产业振兴。深化党建资源整合利用,全力推进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培训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党建“红色”品牌。

三是完善配套建设,持续优化镇村发展环境。细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举措,扎实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对贫困户关怀帮扶,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和脱贫攻坚成效。扎实推进省级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建设,促进农贸市场电商化、乡村文化媒体化、文旅康养智能化和乡村治理信息化。大力推进都斛河治理、都斛特色生态碧道建设、国道G西墩新屋村至新会交界路段路灯亮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开展海鲜街、农贸市场新一轮环境整治,推进圩镇旧区改造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

赤溪镇

发挥湾区优势,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赤溪镇委副书记、镇长戴志滔表示,赤溪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全面优化村级“两委”班子配备,为年村级“两委”换届打好基础。以办好民生实事、加快乡村振兴为发力点,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是加快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全面做好项目征地青苗补偿,确保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好都赤线、田赤公路的扩建规划,加快推动赤溪镇环岛路开工建设,构建快速便捷的地方交通路网。积极配合广海湾建设深水港项目,不断增强湾区承载能力。

三是打造客家特色能源小镇。依托铜鼓圩谋划建设特色能源小镇,正在实施铜鼓涛声路升级改造,串联黑沙湾旅游资源,发展现代能源特色的工业旅游。结合碧道建设,规划田头圩十里生态长廊。东部打造赤溪圩客家文化小镇、护岭村农业生态观光园,西部打造鱼塘湾滨海旅游观光带。

四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全力支持两大电厂生产运行以及核电二期等新项目建设,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商业经济复苏。持续开展违法用海整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案件,为赤溪发展保驾护航。

端芬镇

推动“三园四中心”建设,擦亮“银信文化”名片

端芬镇委书记李益新表示,端芬镇将构建“三园四中心”发展思路,擦亮银信文化名片,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中,全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力推“三园”提质增效。龙山工业园区,继续盘活亩存量土地、低效用地,盘活龙板科技、广大五金闲置厂房,加快园区环境整治,推动普利源项目建设。凤山工业园区,加快企业提质增效,推进海大饲料华南研究院、普溢饲料科研工作站建设。省级鳗鱼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共荣食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鳗鱼出口回流。

二是力促“四中心”优化建设。“海口埠-梅家大院”侨乡银信文化中心,推进海口埠改道,完善湿地公园设施,推动G至海口埠和梅家大院道路升级,推进碧道绿道提质,盘活开发东陵学校,力推梅家大院外立面修缮,完善停车场、指示牌等旅游设施。隆文红色文化传承中心,继续完善滨海松苑周边设施,做好隆文旧圩人居环境提质,将原隆文镇政府旧址打造成集培训、食宿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上泽-庙边”侨居建筑文化中心,开发利用华侨学校、李壁学校、翁家楼等景点,推动沿线道路建设。大隆洞湿地公园生态休闲旅游中心,推进凤凰峡、胡蜂养殖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水库保护和安全防护。

三是力保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巩固52户扶贫户的扶贫成效。力推自来水厂改制工作和庙边、西泽、莲湖、墩寨村农村饮水改造工程。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省卫生镇创建工作,筹资万元升级凤山公园,推进G升级改造工程。

广海镇

打造台山东南战略湾区中心经济发展增长点

广海镇委书记刘宏杰表示,广海镇将主动融入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一核两带三区”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产业融合、科研开发,努力打造成为台山东南战略湾区中心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一是加快推进交通建设。推进国道G广海段升级改造,实现城外高速与国道接驳;规划环城东线、西线,直通广海渔港码头,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规划海滨公路建设,全面对接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和川岛镇,实现大广海湾交通接驳。

二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大沙工业区皮革工业转型升级,引导皮革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推进广联供水固废处置项目建设,提高园区污水处理能力;鼓励外贸企业开展国内市场,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恒大农牧果仁基地项目以商引商,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实现园区全面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

三是着力发展渔业海洋经济。推进广海渔港升级改造和维护项目工程,完善升级配套设施,把广海渔港打造成现代化、辐射粤西地区的渔业交易集散地、水产品加工销售基地。

四是全力打造海丝古镇。串联菩提古树公园、海永无波公园、灵湖古寺、广海卫城等历史古迹和海龙湾、石窟诗林等自然风光,打造广海卫城烽火旅游路线。规范水产品加工业,将分散的咸鱼加工厂迁入水产品加工园区内,集中经营和管理,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做大做优广海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把海丝文化、滨海旅游、农渔加工销售相结合,打造独居特色的海丝小镇。

海宴镇

全力打造生态文旅强镇

海宴镇委书记李智勇表示,海宴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全力打造生态文旅强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共同投入乡村振兴事业。

二是聚力农业农村发展。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推广“稻蟹共生”等新种植模式,积极创建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富贵竹、供港蔬菜等特色品牌。大力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七强八改九提升”,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打造更多乡村旅游“网红村”“打卡点”。

三是聚焦文旅强镇建设。以旅游+模式,壮大特色观光农业,打造华侨文化研学基地,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协助推进融创滨海项目落地建设。以五丰村、南丰村等精品村、旅游重点村为标杆引领,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将五丰村打造为“AAAA”旅游景区。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大力推广归侨饮食文化,打响本土手工小吃品牌。充分发挥侨情合作社引领作用,推广乡村旅游、田园旅居、风情体验、特色美食等业态;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具魅力的“东方夏威夷”贡献海宴力量。

四是抓好经济发展建设。以推进海宴镇渔业光伏发电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本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扶贫电商直播间为基地,培养一批本地“带货主播”,有序发展“网红经济”,打通产品销售新途径,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群众增收。

汶村镇

打造渔港特色文旅小镇

汶村镇委书记赵越甘表示,汶村镇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落实市委构建“三大中心”的思路,孕育新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双胜利”,深挖特色资源,打造渔港特色文旅小镇。

一是党建引领,修炼干部创新创业的强大内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增强干部创新作为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二是项目带动,孕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动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紧扣“一龙头两廊道八品牌”发展思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定位招商引资,打造渔港特色文旅品牌项目。加快温泉景区建设,力促按节点完成;壮大光伏产业辐射效益,发展渔光科普旅游;升级改造横山渔港,促进渔农文化产业发展;开发与保护双管齐下,盘活古城资源,打造有汶村特色的旅游路线。

三是久久为功,保持实施乡村振兴的高度热情。抓好横山美丽宜居生态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画卷。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走品牌化经营发展道路。

四是不忘初心,抓好决战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推进道路硬底化工程,补足乡村交通短板。推动医联体与村级卫生站联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不松劲,落实秋冬季疫情防控。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精准帮扶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深井镇

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红树林生态特色小镇

深井镇委书记周坚校表示,深井镇将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主动融入到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当中,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红树林生态特色小镇。

一是聚焦“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促进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农旅融合发展。加快台山县人民政府旧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盘皇岛等优质旅游项目建设,打响深井旅游品牌。同时,科学谋划开发深井至北陡沿海红树林生态旅游线路和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立项前期工作。

二是聚焦壮大镇级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投资额达1.2亿元的广东精英无机材料有限公司,跟踪服务好投资额达2.5亿元的洲星食品项目、投资额约6.6亿元的中广核光伏项目以及总投资约万元的台山市深丰农业科技项目。

三是聚焦“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以建设小江湖山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为引领,以点带面,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继续对圩镇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加快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增强圩镇承载力和集聚力。

四是聚焦强化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狠抓作风建设,全面筑牢基层党建根基。选优配强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头雁”工程,扎实做好年村级换届选举。

北陡镇

为打造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夯实基础

北陡镇委书记陈钊华表示,北陡镇将狠抓湾区建设新机遇,加大科学统筹规划力度,增强发展动力,为打造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夯实基础。

一是坚持生命至上原则,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地区人员排查、健康管理以及农贸市场、景区、食肆等公共场所人员检测体温等管控工作;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是坚持旅游发展主线,力促经济高质发展。加快推进南部海豚湾、中部紫罗山森林公园、北部大河红树湾等重点旅游项目,全力打响“北陡浪漫”旅游品牌。立足生态旅游、矿业石材、渔业养殖、农业种植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加快打造华坑村美丽宜居特色精品村示范点,结合镇海湾红树林公园、美丽海湾建设项目和华坑村蚝场等,全面融合北陡蚝文化渔农特色和生态红树林优势,大力推广发展体验式休闲旅游观光产业,促进当地村民创业就业。进一步探索以投资建设带动扶贫脱贫,扩大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实施范围和收益对象,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设立社会治理党支部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打造南部党群服务中心,就近迅速处理南部旅游区企业发展、群众矛盾等问题,全面整治南部各类发展乱象,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加大普法释法宣传力度和创新普法形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陡。

川岛镇

岛岸联动、精品串联

展现川岛全面发展新风貌

川岛镇委书记陈卓豪表示,川岛镇将紧密结合我市构建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的战略部署,以“岛岸联动、精品串联”为抓手,努力展现川岛全面发展新风貌。

一是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巡察整改成果,配合开展巡察“回头看”工作。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扎实谋划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全力推动经济高质发展。充分发挥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龙头作用,加强与省航运集团的合作,着力推动川岛码头综合体建设、岛内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的优化升级以及部分资产优化提升重组工作。加快推动融创滨海、万旅川东项目,统筹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配合做好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协办好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节。

三是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山咀和上、下川5个客货运码头升级改造,争取今年12月底前开工。加速省道S东湾至王府洲、王府洲至独湾改建等列入年省、江门市重点项目的工程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动沙堤渔港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对外开放口岸。

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廊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山咀生态岸线修复、生态海堤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上川海丝文化内涵,加快打造大洲新地村为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甫草全域旅游驿站。围绕茶叶、水稻、水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打造特色产业村。

来源:台山发布

资料、图片由相关单位、各镇(街)提供

编辑:李心草

监制:吴世明

转载需注明出处:台山发布(taishanfabu)

投稿邮箱:tsfb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yj/774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