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游记 >> 山石凤凰古城纪行middot凤凰
凤凰古城纪行
三、凤凰古城观感
凤凰古城由于沈从文的缘故,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古城面积不大,山环水抱,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沱江穿城而过,顺着山势打了个弯。一座座清脆欲滴的小山,沿着沱江绵延不断地铺开。在靠近江岸的一个地方,两边山坡变缓,中间夹着一块面积不算小的谷地。古人在建城时,便以这块谷地为中心,在沱江两岸依水建房修路,拓展小城的规模。
湘西是几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凤凰县的居民多是苗族和土家族,尤以苗族为主。由于地势狭窄,空间有限,智慧的苗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吊脚楼。凤凰的吊脚楼很多是建在江边的。他们紧靠江边选好一块地方,进行抬高、加固、夯实,这就是楼的基座,然后在此基础上建造两层或三层的楼房。靠江的一面墙和一部分地基,突出于地基边缘的垂直线之外,下面就是江水。这样的房子是不够稳固的,他们于是把一根根结实的树桩,垂直或倾斜地顶在地基下面,以起到加固和平衡的作用,树桩的下端就牢牢地插在江底的石头里。这种树桩谓之吊脚,吊脚楼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吊脚楼并不是苗族和凤凰的专利,但众多的吊脚楼沿着沱江两岸密集地蔓延开去,并且保存完好,场面煞是壮观,形成了凤凰古城独特的景观,极具湘西和苗族风情。这里有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视野非常开阔,适宜取景留影,倍受游人的欢迎。
湘西多水灾、毒虫和猛兽,而吊脚楼高悬于地面之上,可防隐患。湘西也多山石树木,因此石头和木材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吊脚楼的门窗、屋檐和梁柱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它们多是代表吉祥如意和传统文化的太极、八卦、荷花、莲蓬等,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的特点。吊脚楼基座的平面布局也遵循了八卦的理念。
凤凰吊脚楼屋檐上翘的幅度,比中原地区的传统建筑要大一些,但跟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有些相像。我于是想,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苦于没有实据和资料,我只能上网搜索苗族等民族的历史演进,发现他们的一部分曾经南迁至两广地区。据此推测,可能在迁徙过程中,他们跟其他族群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包括建筑风格。
凤凰以吊脚楼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保存、维护地非常好;新起的建筑也严格仿古,鲜有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楼房,在核心景区更是如此。因此,整个城市古色古香,游人在城中观光,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几百年前。
古城的内部布局相当紧凑。由于空间有限,街道大都比较逼仄,随着山势而高低起伏。地面铺着长条石,两边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商铺、住宅和寺庙等。凤凰的两大名人——沈从文和熊希龄——的故居,都位于古城之内。沈从文故居旁建有一影壁,上面有朱镕基题写的“凤凰城”三字,书法很有个性。城内的几座传统建筑,屋顶呈亭子形状,有八个高翘的屋檐,代表着宇宙八荒,与太极和八卦相对应,独特而雅致。
古城的几个城门及其延伸开去的城墙,依然很好地保留着原貌。几百年风雨的洗礼,在每一块砖石上都留下了印迹,带给游人厚重的历史感和怀旧感。古老的南长城也得以修复,高高的女儿墙俯瞰着沱江。美中不足的是,不锈钢的排水口和排水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长城的历史原貌所独具的古老沧桑。
凤凰是一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小城。在古代,除了渡口和像翠翠爷爷这样的摆渡人之外,桥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古城现在有好几座廊桥(又称风雨桥)。这种桥在北方较少,但在降雨充沛的南方很多。桥面上方封闭起来,建有屋顶和围廊,两侧放着长凳,以方便行人遮风挡雨和长途跋涉后的小憩。凤凰的廊桥,风格古朴典雅,建造得精细用心,颇具苗家特色,给人的印象是唯美和体贴。在这炎夏时节,我站在风雨桥上,感受到的不是遮风,而是招风——由于位置较高而凉风习习,使我内心甚是惬意。虽然它们的作用是取代渡口,但当我看到这几座桥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却是翠翠爷爷倾其一生,摆渡行人的那条小溪和那只小船,以及那个纯真的少女,那只忠诚的黄狗。
凤凰古城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景点——跳岩。所谓跳岩,是在不太宽的沱江上,建有四排石墩,每两个石墩高低不等,间距比较容易让游客跳过或跨过。中间的两排在水面之上,两侧各一排没入水下。大部分游客会趔趔趄趄地在中间的石墩上跳一遭。少部分勇敢者,会赤脚走在水面之下的石墩上,个别更疯狂的甚至穿鞋走过。
时值盛夏,在岸边戏水的人很多,赤脚走在石墩的人也很多。我也穿着沙滩鞋,走在水面之下。洁净透明的沱江水,是山泉水汇合而成的,因此常年凉爽,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则更是格外清冽。走在水里,我感觉比喝了冰镇啤酒还要舒坦,而我那像被火焰炙烤的脸和皮肤顿时降了温。
沈从文的墓地在城郊,我们一路打听才终于找到了。墓地位于一个山坡之上,需转两个弯,登上几十级台阶才到。上面的几块石碑上,刻有名人题字和沈老的名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凤凰是一座因沈从文而出名的古城;但在出名之后的古城里,沈从文却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墓地位置偏僻可以理解,鲜有文化名人的墓地位于城中心。关键是,参观凤凰古城,本应是拜访名人故里的心灵和精神之旅,但事实却让人有些失望。在我们一行人停留的一个多小时里,没有看到其他的到访者。看来文化名人带给人们的精神意义,若要真正被大众接受和传承,尚需时日。
凤凰古城是湘西精神的代表,是楚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沈从文精神世界的物质依托。它在保护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方面做得很好,但在精神的传承上,依旧任重而道远。离开凤凰时,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在汽车里频频回首,想多看几眼沈老的家园;同时,我也衷心希望,古城的精髓和灵魂能够完好地传承下去。
山石,本名朱坤领,男,山东单县人,生于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展读
凤凰古城纪行·沈从文和汪曾祺
凤凰古城纪行·漫谈老庄思想、楚文化和湘西文化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生活六项和艺术六项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