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游记 >> 中国的古城墙,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修筑城墙的历史非常悠久,古城墙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明历代传承的有力见证。
浚县古城墙
浚县古城墙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古城始筑建于明洪武三年()。
现存西城墙冯宇摄
最早对这座古城的形制进行文字记载的是明代嘉靖《浚县志》:“城围七百三十丈有奇,高两丈八尺,池深两丈,阔两丈五尺。弘治十年,知县台增筑,有检讨刘瑞兴造记。正德五年,流贼乱,知县滞复增筑之,城始坚完矣。”城池从始建到完善,经历了年的漫长时光。
最早对这座古城形制进行绘图写真存志的《浚县县城图》是明代嘉靖《浚县志》。明代嘉靖《浚县志》孤本现存台湾国立图书馆,浚县地方史志总编室后根据复印件整理重印。因年代久远,《浚县县城图》虽不那么清晰,但仍能辨识。
最引以当地人自豪的俗语是“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浚县城不仅高峻坚固,构筑精细,宏伟壮观,而且占据“襟山带河”的地理优势,南包浮丘山之半于城中,西怀大运河,自古有“形胜甲于阳平”之说。
浚县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这是经过多次战火洗礼得出的结论。《浚县志》记载:清嘉庆十八年()9月9日,天理教义军人将浚县城包围,多次攻城未下。14日义军在碧霞宫商讨攻城良策,后于城西南角施放火炮,利用云梯登城,又未奏效。义军前后围城达二月有余,攻城未果。
浚县城虽自己的骄傲和自豪,但也有刻骨铭心的伤痛。这伤痛,不仅记载在当地史志上,还记载在中华民族的抗日史册上。年3月26日,日本侵略军集结重兵进攻浚县城,遭到县城军民的英勇悲壮的抗击。从3月26到27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县城连续多次进攻,都被击退,并丢掉70多条性命。
28日晨,日军集中兵力,猛攻大伾山,守山军民因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大伾山失守。日军在大伾山上用迫击炮轰击城墙。10时,从北东两面发起总攻。守城军民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1时,日军20余人抵东门,守城军民用手榴弹将敌人全部炸死。下午1时,东城墙被轰塌一个缺口,守城军民集中火力封锁缺口,打退敌人数次冲锋。6时,日军以千余发炮弹将东城墙炸开两个缺口,占据东城门。守城军民弹药无援,被迫由西门撤出。次日黎明,日军蜂拥入城,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军在这次屠杀中,杀害我同胞余人,占当时县城人口的四分之一。另有多名妇女被奸杀,余间房屋被烧毁,财物损失不计其数。
日寇制造的“血洗浚县城”是河南省第一大惨案,也是全国八大惨案之一。《孙毅将军回忆录》第三部分记载:“仅就屠杀而言,除了世人皆知的南京大屠杀外,经中国政府相关机构多年查证,日军制造的千人以上的大屠杀就有起以上。其中屠杀人以上的有8起,即山西朔县屠城、山西宁武大屠杀、血洗河南浚县、山东临沂大屠杀、山东金乡屠杀民工、血洗广东惠阳、南京大屠杀、湖南南县厂窖惨案。”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第九章第六部分中写到:“有个日本战犯,是前陆军将官,在法庭上,他承认了指挥他的部队在冀东地区和河南浚县等地,进行过六次集体屠杀和平居民的罪行”。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世纪档案——中国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始末》一文中记载:“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太原开庭,45名战犯站在了审判台上。法庭首先讯问了被告人前日本陆军第师团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年12月到年10月,他在日本侵略军中先后任连队长和师团长时,指挥所属部队对我河北省冀东地区和河南省浚县等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和讨伐,制造了6起集体屠杀和平居民的罪行。被告人铃木启久承认:‘这完全是事实,我诚恳的谢罪’”。
日本侵略军“血洗浚县城”的罪恶,将是浚县永远的痛。
城池南大门年3月邢子山摄
最早用照相机为这座古城留影的是邢子山。我的目光,曾经多次在这张照片上凝视;我的思绪,多次在这张照片上飞扬。大伾山上的太极宫、万仙阁、禹王庙,山下巍峨的南城门、铁浇铜铸般的瓮城、城墙上神奇的膏天笔,以及城山之间道楚铁路上奔驰的列车等,被定格在年3月那一天。岁月之手的摩挲,尽管已使照片不那么清晰,但我毫不怀疑拍摄这张照片的那天,是个天气晴好的春日。
摄影作品的取景地点在浮丘山白衣阁东山门南侧。这是西街文化老人李顺波告诉我的。李顺波的父亲是邢子山的好友。那天,一对好友,携带照相器材,上了浮丘山……
这张最早反映浚县古城历史风貌的摄影作品,在80年后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本文转自转自马金章浚县历史古城墙)
襄阳古城
“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襄阳和樊城组成了湖北省的主要城市襄樊。襄阳敢当“铁打”,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古城雄据汉水中游,有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米。在冷兵器时代,襄阳城有如此宽的护城河和城高墙厚,城门箭楼巍峨,固若金汤。
临汉门
襄阳城原有六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每座城门上皆有城楼。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现在,六个城门仅存小北门颇具气势,北临汉江,南通昭明台。
小北门在明代称“临汉门”,到清代又别称“北门锁钥”。门上城楼乃道光六年(年)襄阳知府周凯所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登小北门,抚摸城楼上陶制武俑,叩古问今,不难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可品尝“数千年城墙尽归此处楼台,八百亩城池知是何年图画”的韵味。
会理古城
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钟鼓楼
钟鼓楼,在城内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清末,由几省会馆辟为园林,年修复一新,新建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武候祠,位于城北老街子,明嘉庆年间建,清代两次重修,历经五百余年,迄今保存完好。该景点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美丽壮观。东岳庙,位于县城南门外,清镇抚周冕建,为四合院布局,以彩绘浮雕见长,主体结构至今完好。景庄庙,位于城西垭口小山岗上,重檐飞阁,古木参天,为明代永乐年间官吏李毅建,迄今风物犹存。碑林,设于赢洲公园金境阁内,有明朝状元杨升庵、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近代知名人黄炎培、郭沫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命家毛泽东、聂荣臻等的墨宝31。文塔,位于城南,距县城约五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层九级、高约十丈,并有生活设施。
凤凰古城
凤凰风景美丽,美在自然,美在天人合谐。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楼阁掩映于群峰流水之间,玲珑秀丽,如入图画。故新西兰朋友路易·艾黎老人认为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0平方千米,是凤凰今古建筑最多,最繁华的区域,也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少名胜古迹。这里是“黔楚咽喉”,战略地位重要,一直是边陲重镇。清纪中叶以后常驻“镇边”、“屯边”、“绥边”军政大员,文策士跟踪而至,墨客骚人亦寻迹而来。随之,大兴土木。各建筑无不设计精美、斗拱飞檐、塑龙雕凤、金漆彩绘。而由于统治者策略的需要,凤凰的庙宇祠堂比异地尤多。而又大部分集中于古城。所以古城有“辉煌的殿堂”之称。古城是一带妩媚青山,半座雅典城池。美丽自然的整个古城风光欣赏不尽。
北京城墙
东南角楼附近城墙:位于崇文区崇文门以东到东便门一带有一段保存最完整,且长度最长的北京内城城墙,外加一处箭楼——内城东南角楼。
东便门
西南城角附近城墙:位于西城区西二环西便门桥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墙遗址,里面有一座“八瞪眼”箭楼。
西便门明代北京城墙遗迹
德胜门箭楼
正阳门
正阳门城楼及箭楼: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位于天安门南侧。以前的北京城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三个部分,只有正阳门保持着城楼及箭楼。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历史悠久,从刘邦建的汉长安城至明城墙的出现,历经隋朝的大兴城和盛唐的长安城,当时面积84.10平方公里,堪称世界之最。西安明城墙建有月城城楼、大城城楼、四隅角楼以及建在上面的98座敌楼。
在漫长的岁月里,城墙还是那座城墙,但城门却一直在变化:明清时期,西安城只有四座城门,民国时期新开辟四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共建政后,又新开城门十座。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进步。
南京东水关城墙
南京东水关城墙:历经六百多年风雨而巍然屹立的残破的城墙。这孕育着沉甸甸的历史的残破城墙现只存四座城门,但是精致的细节的确令人折服: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门、水闸和涵洞;城墙上建有垛口个;特别是保存完好的中华门内瓮城,设计巧妙的藏兵洞、气势雄伟的登城马道,令人称奇。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这里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4座藏兵洞。
开封城墙
开封历史上最早的城墙,是建筑于公元前年的魏国大梁城。史载,大梁城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4公里,还稍大于现今的开封城墙圈。大梁城有城门十二座,约在今铁塔附近的东门,称“夷门”。“夷门自古帝王州”,指的就是这座城门了。春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当年为出兵救赵,就在这夷门内外,导演了“如姬夜盗虎符”、“侯生北乡自刭”的历史活剧。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徜徉在平遥古城,更像是置身于历史的博物馆,像一部时光机,一切都在历史与现实中完美切换。
福建崇武半岛城墙
福建省惠安县东南35公里的崇武半岛上,也有城墙被保留了下来,这是明朝时为防御倭寇而修建的。崇武半岛城墙其周长2.6公里,整个建筑采用花岗石砌成,四方设门,上建门楼,并设烽火台三座。明代名将戚继光、郑成功都曾在此驻守。这里是中国现存比较完好的花岗岩石头城及古代海防城堡。
现在,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实用功能。而历史研究价值和游览价值的不断体现,让城墙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或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本文转自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更多的精彩,请白癜风能治好吗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yj/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