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游记 >> 沈从文和他的凤凰湘行散记
沈从文和他的凤凰----湘行散记
作者=VanillaJessie
每一个读过沈从文笔下那“充满淡淡哀愁”文字的人大抵都有一个“田园梦”,这梦依托于黔北、川东、湘西交界一座名叫凤凰的小城。这座城被新西兰诗人路.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在沈从文的笔下被这样描述着:“这里有芳香的土地,青翠逼人的山峦和延长千里的沅水”。作为沈从文的故乡,凤凰早已久负盛名,在我心里扎根发芽。梅雨季节的一个夜晚,长达4个小时的大巴车程后,我和同伴开始了凤凰之行。
一、凤凰这座城曾在网络上看到凤凰被贴上“中国艳遇指数最高”、“最佳艳遇之城”这样的标签,年凤凰旅游因推出“偶遇”节,打出了“邂逅一个人,艳遇一座城”的口号,将这座小城推向了舆论中心。粗粗了解过凤凰由来的人,大概也会像我一样对凤凰与艳遇划上等号困惑不解。这座古城的建立源于军事原因,据守特殊地理位置,又因满清暴政下苗民反抗不断,到清朝时期,军事作用尤为凸显。凤凰以巨大坚石砌成的圆城为中心,四周散落数百个苗寨。当我们行走在沱江边虹桥下,各色酒吧林立,人来人往,很难想象这个地方曾经“血染赤了每一条官道同每一个碉堡。”,三楚子弟的游侠气息似乎与这闹市酒吧里传出的舞曲格格不入。
沱江上船行如梭,这也许不是凤凰的本色,而是现代旅游的结果。想象中,应该是土衣短装的船家撑船摇橹打呼号,载着一船人避险滩,穿急流。而我们体验到的实是风平浪静的江面,短短的路程,摇船的阿妹唱着情歌。沱江泛舟已然成为了凤凰揽客的一张名片,它不再是本来的生活常态。我们从当地一位向导那儿了解到,为了开展这一旅游项目,沱江上经常保持着一定蓄水量,某一年暴雨突至,水位上升,洪水殃及到古城,有不少民居损毁。现代旅游开发和古城生态平衡的冲突让我意识到,大多数田园牧歌梦都留着世俗的尾巴。
二、“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是南华山右,官道旁沈从文墓碑上的墓志铭。他的世界,他的湘西,他的边城里是对人性天真的幻想,还原着最本真的面貌。但我想“这供奉着人性神庙”的基石下,还应有更为深沉和厚重的体悟。
沈从文目睹和经历过许多生死,童年时就眼见“一堆肮脏血污人头”,他回忆从军经历,描写略带稚气的青年士兵:人杀过后,大家欣赏一会儿,或用脚踢那死尸两下,踹踹他的肚子,仿佛做完一件正经工作。那时候“生死取决于一掷”。死亡看得多了,写到死亡时的笔触便极为冷静。当我读到《菜园》里那个“心地洁白如鸽子毛”的年青人,和其他几个得到同样命运的青年人陈尸到校场一隅”,内心深处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有时候死亡和命运的残酷在他的笔下似乎云淡风轻,更多的是湘西像“翠翠”、“三三”这样勇敢,活的尤为认真和可爱的人。
就像去桂林听刘三姐,去庐山看庐山恋一样,凤凰的最后一晚,我们在客栈老板的推荐下看了歌舞剧《边城》,观剧结束回到古城已是子时,一场雨将回龙阁上的青石路冲刷的干净,大部分人家和店铺都已收了门板,遥遥听见清脆的击钹声,走近时才发现是一户湘西人家在做道场,身着麻衣,头戴白帕的众人围着门口的火盆烤着,静默不语,只有火光在他们脸上跳跃,屋堂里的唱经声在我们身后响起......如此清寂。
人人心中都有回不去的故乡,沈从文的那个纯粹的凤凰,我大概也只有到他的书里找寻,到湘西王陈渠珍和藏女西原的爱情故事里找寻。
正如沈从文一样,人是矛盾体,似乎只有用一个极致的存在和经历才能证明另一个极致的美好,这也正是他在作品中不断追求柔美的原因吧。《圣经.传道书》中提到,人生是虚空,一切不过是捕风。可即便如此,尘世中的我们还是要捕风捉影。拥抱希望,拥抱生活。
荐书/vanillajessie
(文中照片均由凤凰同行的小强同学提供,再次感谢!)
流光书社所有文章均属原创,如需公号转载,请取得作者授权。会员招募长期开放中,有意愿加入的朋友请向专业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yj/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