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猴票她爹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17-3-13 20:00:36   点击数:

《猴票她爹的传奇人生》

小艺今天要聊的

这个老头“有点意思”

姓黄,名永玉

人送外号一堆

什么“全才”“鬼才”“怪才”

“时尚仙生”“性情中人”“老顽童”等

今年,这位已经93岁高龄的老爷子

依然精力旺盛的创作着、生活着

现在的他,活脱脱一个老年版的“高富帅”

画坛地位高、富有、帅气

“时尚仙生”的外号可不是白来的

有钱就是任性

爱盖房子、爱买跑车、爱建家乡

爱盖房子

黄老爱建房子在圈里是出了名的

湖南凤凰、北京、香港、意大利

都有他的豪宅

这些住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规模上

都很有讲究

老家湖南凤凰的“玉石山房”

北京的“万菏堂”

香港的“山之半居”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无数山楼”

这些房子均各具特色,耗资巨大

万荷堂

位于北京东郊,是黄老花了7个月的时间设计完成的。整套设计完全采用了中式传统的建筑结构,飞檐、回廊,古色古香的门窗,风格简洁明快,古朴流畅。

这座完全采取传统建筑结构盖起的大宅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住宅或画室,而是黄永玉平生最大的一件艺术作品。他亲自设计的建筑格局以及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等等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主人非同一般的艺术品位。

万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画室,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是一个仿古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群,院中间有一方占地两亩多的大荷塘,荷塘里有来自颐和园、大明湖各地上好的品种荷花。西院是黄永玉的起居室——老子居。

爱买跑车

60岁考驾照

62岁拥有第一部车—日本原装尼桑小跑

70岁迷上了宝马敞篷跑车

80岁更是心血来潮的从德国买了一架马车

常常驾着马车在

北京“万荷堂”外面的公路上驰骋

这老头真是又酷又“拉风”

现在的“万荷堂”院中

四辆跑车像果冻一样的并排趴着

全是红色,法拉利、宝马、奔驰……

屋檐下还有一辆黑色的保时捷

爱建家乡

黄老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一生浪迹天涯却情系故里

——湘西凤凰古城

虽一生经历多舛,洞察世事

早已到了风轻云淡、豁达洒脱的禅悟境界

唯独对于与家乡相关的事情

他总是关切得紧

“故乡是自己的被窝

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

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

当凤凰古镇旅游业日益兴盛

游客摩肩擦踵如鲫之流时

黄老在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丝担忧

想为家乡做些什么?

兴建桥梁

既可改善交通,缓解拥挤

又可装点古城,增添风景

想法一出,便当即付诸实践

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

选址、构思、设计、命名

亲力亲为,不遑多让

目前已建成9座桥,共投入万

风桥、雪桥、雨桥、雾桥

肥桥、爱桥、花桥、醉桥、喜桥

光看这名字就透出

老爷子骨子里的文艺范儿

雾桥

喜桥

爱桥

肥桥

湘西人说,今后

在肥桥上许愿、在爱桥上定情

在花桥上约会、在醉桥上宴宾

怕是要成为一种习俗和时尚了

如今,在悠悠沱江边,深深古巷里

随处都能发现不同口音的海内外游客

来到凤凰寻找边城的故事

不过,却鲜有人知晓

古城得以妥善保护

离不开黄永玉的大力呼吁

正是在他的奔走和努力下

沱江边的万名塔、遐昌阁修葺一新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虹桥也得以重建

人们犹如看到火里凤凰涅槃再生的一幕

整个凤凰都似乎活了起来

灵动而有神采

看到这儿,很多人已自动开启

“羡慕嫉妒恨”模式了

殊不知老爷子风光的背后蕴含着多少艰辛

黄老的父母皆为校长

自小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但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

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

初中刚读了两年就因抗战的烽火中途辍学

不得不到社会上四处闯荡

走遍了半个福建省

还到过江西、广州、上海、台湾、香港

这期间,他当过瓷场的小工

在码头上干过苦力

在中小学任过教员,在剧团搞过舞美

在报社当过编辑,还干过电影编剧

文革期间

黄永玉因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

而遭江青点名,成了批判中的重头靶子

最终被遣送回家乡凤凰

黄老回忆道

“文革”很厉害的时候,有两个外头来的青年拿皮带头打我,我一动不动让他打,两个人一起打了下。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回去衣服都被血粘住了,我爱人拿热布给我敷,哭起来了。

“四人帮”倒台后

黄老重回北京,在中央美院执教

之后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当了美协副主席

还荣获了“意大利国家勋章”等荣誉

黄永玉

13岁便背井离乡,独自出去闯荡

九十年的人生时光

大都是在漂泊与动荡之中度过的

“你们现今多好啊

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书、学习

像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孩

不被炸死、饿死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黄永玉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同时,他也坚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

可以说,黄永玉经历了那个时代

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苦与难

从抗战、内战、文化大革命走到今天

又从收入微薄的陶瓷小工成为

如今受众人追捧、声名显赫的文化名流

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

他都饱尝滋味

画坛“多面手”

一说到黄永玉作品

大家第一个想到“猴票”

第二个想到他的设计作品

“酒鬼酒”包装

其实,黄老是位“杂家”

美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涉猎

以木刻起家,14岁就开始发表作品

之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

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

其代表作《阿诗玛》曾轰动中国画坛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

种荷、画荷、爱荷

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

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

国画传统讲究“计白当黑”

他偏偏来个“以黑显白”

这种反向继承

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

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

透过这些小品漫画,你不难看出

这老爷子“刻入骨髓”的幽默

浮漾在他粗犷的线条间的

正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曾有网友看过他的画展得出一个结论

“这简直是用生命在搞笑啊!”

这就是“鬼才”黄永玉

一个把木刻、版画、国画、漫画

油画、雕塑、书法、设计十八般武艺

耍得快意淋漓的老头

七十岁“随心所欲”

八十岁“刀枪不入”

如今九十岁了

依然能“收拾起浑身画大好河山”

坐着升降机创作的那些巨幅大画

富丽浓烈,生气逼人

真似“手上有鬼”,所向披靡

社会是最大的学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存是最强的动力

黄永玉16岁就能靠木刻养活自己

天性聪颖只是一个方面

恐怕更多的还要归功于后天的

勤学习、勇实践

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黄永玉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

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

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

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

而当时他已经年近七十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不仅在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方面

均有高深造诣

而且还是位才情不俗的诗人和作家

无师自通的“文学才子”

黄老的文章寓意深刻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均有涉猎

先后出版了《永玉六记》、《太阳下的风景》

《老婆呀,不要哭》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等多部作品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就是黄老以自己为原型

创作的一部体量巨大的长篇小说

计划由三部分组成,总字数将接近万字

作者年开始动笔

中间因为历史原因长时间停顿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芙蓉》杂志连载

黄永玉又重新拾笔

该书第一部《朱雀城》共6册

第二部《八年》今年刚刚出版

感兴趣的小伙伴儿们可以买来读读

现在的黄老还在过着晚睡早起

每天工作八九小时

上午写文,下午画画

周六日必看《非诚勿扰》生活

每天上午像做日课一样端坐在书桌前写作

五年来雷打不动,黄永玉哀怨地说

“怕是岁之前没时间玩了。”

但是看过他工整漂亮的小楷手稿

看到这流淌着的诗意与美的人

都将明白,这日课于他、于读者的意义

才子怎能没有佳人配

黄老的爱情故事和他的传奇一生一样

听起来也极具戏剧性与文学色彩

据说他当年为了将爱人张梅溪追到手

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当时的黄老无钱又无貌、还好会一门乐器

整天在楼下吹着小号,表达爱意

大家闺秀与穷酸小伙的爱情怎能被家族同意

无奈私奔,有情人终成眷属

患难夫妻,不离不弃,共度“文革时期”

黄永玉在“牛棚”中曾偷偷写下长诗

《老婆呀,不要哭》来安慰妻子

在诗中,他表白对妻子的情感“一百年不变”

他的诗成为了妻子的精神支柱

陪伴她度过了那段苦难岁月

婚后半个多世纪

张梅溪默默地伴随着黄永玉

漂泊中有她的身影

患难中有她的分担,成就中有她的祈福

黄老的人生之所以“传奇”

不单单是因为他经历坎坷

最主要的是他的才华都是自学而来

有人说他小时候就是艺术神童

版画、油画、国画、雕塑等均无师自通

有人说他曾是弘一法师的三个方外弟子之一

得其真传而练就了灵性十足的书法

但是如果仔细研读他的书

用心赏析他的画

神奇的色彩褪去后

人们更多体会到的会是他深厚渊博的学识

卓尔不群的才情、耿直倔强的性格

睿智风趣的谈吐和笔耕不辍的勤奋

文学顽童、丹青怪杰

烟斗不离身的黄老仍还在路上

小艺感叹,不知咱们的93岁可有这个境界

可能活得如此精彩、畅快!

接触艺术要趁早

艺早

YIJIAO

喜欢请点赞或分享哦~









































白癜风治疗过程
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yj/64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