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游记 >> 凤凰古城端午杂记nbsp这并不是
凤凰古城的旅行只持续了1天,好吧,说实话持续了23小时。
如果再往里加上那令人坐得全身酸痛的长途客运的时间,就不是“只”这么简单了,那便是如同荷包蛋不停在油锅上翻来覆去的12个小时的往返旅途——煎熬。
35个小时的旅程,在古城里形单影只地在人流里穿梭自如,虽安静但也不乏乐趣。
一直对旅游有这么一个看法,“旅游不是看你去哪里,而是看谁陪伴你完成这次旅程”。这样说来可能很多人也会这么认同,旅程很大一部分的心情是受到与你同行的人影响。与沉默寡言的,那旅程中的对话就仿佛对牛弹琴,在分享足矣令自己捧腹的经历时,对方却一脸“噢?是吗”,只不过是附和着你罢了,这个场景尴尬地无法收场,失去了很多能够通过交流而汲取的乐趣。
不过值得暗自庆幸一番的是,我并不是独自走完这座城市,至少与人相伴。
对于这个城市的印象,脑袋里贴着的标签,只不过多了“啊,真是有点闷,还有点沉默的城市”这么一个灰色标签,背后可能还写着“尴尬”二字,乐趣在其中扮演奢侈的代名词,但也不乏零星的珍贵,说起来是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
至于与那些每时每刻都像充满电一般的同伴,那是拍一拍脑袋就能拍出来的感觉,就算你再怎么沉默,也会被感染,毕竟情绪是能够传递,这无可厚非,再怎么不济,你脸上挂笑脸的次数总不会比你哭的时候难看。
这并不矛盾,沉默寡言,活力满满,是互相影响的,取决哪个磁场更大,这只是这么一个道理。旅途的未知,好奇提着你的视线,你的脚步,你的臂膀往里钻。兴许与沉默寡言的出行,也会以争吵结束,不诧异,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沉默的小宇宙也会有爆发的那么一天”,这就是未知,当然也是最坏的情况。
2写这篇旅记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事儿,对我来说算是一个小工程,毕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使用文字来表达诸如此类的情感,难免生疏。趁着情绪还未消散殆尽,抓紧便是一顿蹂躏。
恰好时至端午,已然是没有任何概念了,这么说也不算是夸大其词,人在异城,没了吃粽子的动力,也就没了端午的概念了,端午的魅力难道不是粽子吗?
回想起在家里,一逢端午,家中的长辈总会提早包好粽子,蒸锅将粽叶香抖落,勾起对放料绝对良心的肉粽的食欲,那还是小时候,恨不得自己的胃有水缸一般大。而不是像现在,连一个速冻粽子都吃不到,不是哭惨,事实是自己懒得揭锅,当然只是理由之一,速冻的粽子总少了点当年的亢奋。
对粽子并不是狂热,只是到了特定的日子,给人一种名正言顺地吃粽子的仪式感,“嗯,端午了,该吃粽子”的感觉,就跟元宵佳节,吃芝麻馅的元宵一样。除了吃充满仪式感的东西,节日就是假期的代名词。
所以,端午已经少了吃粽子的乐趣。平淡无奇的节假日压抑不住自身躁动,把三天花费在沉闷的寝室与虚拟世界之中,此时我的内心是抗拒的。
3凤凰古城,在两年前初到长沙,就将之列入我大学的旅程计划之中,然后种种不可预见的原因,拖沓至今年端午才去。可就算是有这么个计划,要不是朋友的建议,我可能还托着腮帮子,不情愿地盯着电脑屏幕,苦恼着剩下的两天端午该做些什么事来填满自己。
说来这条建议很像一个带着肾上腺素的针筒非常粗鲁又不乏精准地扎在身上,浑身抖了一激灵。随后订票,订酒店,准备日常用品,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相比上一次说走就走——重庆之旅,这次算是毫无目的地出发,没有攻略没有路线没有什么所谓的必去景点。这种说走就走虽然看起来非常潇洒,使人羡慕,但是心里的多少还是些许慌,正常来说,慌来自对旅途的未知,从朋友口中得到的信息。
“不要去店子里吃,宰客噢”
“不要去酒吧哦,酒托宰客噢”
“一定要去吃绿豆粉”虽然我穿梭古城好几遍也没吃到绿豆粉。
“最好要去住江景房,早上窗外风景非常棒!”一个人图个方便也就只住在古城内。
……
许多来自朋友的好心建议,貌似离不开宰客,这让身为异乡客的我多少有点尴尬。
一个人的旅行,在他人看来是乏味且孤单的,于我而言只是换了一个不同的地方跟自己相处,仅此而已,并没有什么不习惯,也不会花太多笔墨和心思在这上面周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独浸来往人流,旁观留意周围的人的故事。
坐着大巴,靠着窗,周围陌生人的谈话声只能隐约听到,大概是散客团,气氛较为陌生。有伴的与同伴谈笑风生,没伴的人注意力也就放在了耳机和窗外,那个就背着一个背包和单反的年轻人。6个小时的车程,狭小的空间,导游如同流水一般延绵不绝的介绍,前座的少许人的捧场,也算是给这个沉闷的车厢挤了点新鲜空气。
长途大巴,应该有个别称,枯燥且漫长。
玻璃窗上的雨,发呆的我,灰沉的云。下雨了,而且很大。出门前多亏朋友的提醒,带了伞,松了口气,不过在车里就不用担心太多。到了车站,在客栈安顿妥当,没有迫不及待地出门。住的那层似乎就我待在房间,安静得多少让人有点悚然,于是便拖着身子下床,让灯光和电视节目的声音填满除了我以外的空间。在床上片刻喘息,打理了一下自己,捎上笨重的单反。
23小时的凤凰古城。
边城里的故事,来自边城外的人。
片刻休息后便在凤凰古城中开始穿梭,好吧,说实话,没做任何攻略的结果就是不懂从哪里开始,看着GPS感觉好多地方要去走走,有一种每个地方都是必去的错觉。
“凤凰古城很小”的想法油然而生。
感觉这地方很大,因为陌生。下着雨,不大,但是不撑伞也会令人不适,对雨天没太多好感,因为手上得抓着伞,否则弄得全身湿透。雨打在手臂,虽然是凉的,但是闷热的空气,榨着你体内仅剩不多的水分,口干舌燥,想来在“枯燥且漫长”下来后都还没喝过几口水。
4想到这里,眼前看到一家似乎不在营业的店子,会觉得这家店子不在营业,那是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家咖啡店,而且与周围繁闹的气氛相比起来,多少有点格格不入,冷清。透过玻璃窗向昏暗的室内里望,隐约可以看到老板其实是在的,是一位穿着长裙的老板娘,坐在沙发上,看着桌上的谱,弹着吉他。只是路过视线飘过,看到的这些,诚然吸引了我的注意,安静的咖啡店子以及对咖啡的躁动。就算想到这里,已经走过了那家店子有点距离,但还是折返走进去了这家店。
“那个...店在营业....吗?”“营”字拖的音分外长。
“营业吗?”旁边的另外一个女青年问弹吉他的老板娘。
“哈哈,营业啊,进来吧”很随性的开店方式,也让我想起曾经和一家咖啡店的开场白,也是如此的类似。
几杯喝过的咖啡杯在桌子上发呆地看着我,店里虽然有点凌乱,但是会给人一种在家的感觉,并不像在一家店里,很随性舒适,不会让人反感。
”有咖啡吗?“
”卖完了,只有百威了,要喝吗?“收拾着桌子,老板娘尴尬一笑。
”恩,可以啊,虽然更想喝咖啡,但是口渴,用杯子加一些冰块吧”
说罢,一瓶百威杵在了我面前,还没开瓶。
和老板娘闲聊了一会儿,大概记得讨论关于咖啡店,雨天,闷热以及一个人旅行,当然还询问了一些哪里好玩,哪里必去。
”没事儿,不喝它也是可以的,放在那里,外面下雨,进来坐坐也没事的“类似的话,她在谈话中重复穿插了几次,告诉我不勉强一定要消费这瓶百威。
”哈哈哈,你这样不怕没钱赚吗“
”没事儿,进来坐坐问个路“
”我也刚好口渴“
重复了类似的谈话大概两遍,我终于开了瓶,和着冰块一口一口地喝着。至于为什么重复了两遍,不是犹豫,而是聊天甚是愉快,忘记了还有百威在。也正因为初来古城,打交道的人的和善,多少给闷热的天气,抹了几道舒心。
老板娘就坐在我的对面。冰镇的啤酒,安静的店子,窗外来往不多的游客,不大不小的雨,断断续续地吉他声,老板娘吞吐的烟味。
喝罢啤酒,决定好古城里的几个目的地,已然下午五点多的样子,雨还没停。
沱江,凤凰古城的风景线。江景房,清吧,酒吧,餐饮店,拿着行当给旅客留念的摄影师。浓浓的商业化,给这地方带来了经济,也带来了嘈杂,无可厚非。就算如此,也可以透过镜头,察觉隐匿在嘈杂中的古城的样子。既然走到了沱江边上,想到这里就索性坐船,感受沱江的水流。
”一个人坐的话,不要坐旁边,坐到中间来“
船夫的提醒多少有点尴尬,船里有7个人,想想也知道这个突兀的奇数,就我独占船的一排,其他都是情侣。嗜好观察,在船上的时候,倒也不是八卦,察觉到了有趣的一幕。
说来是情侣,只有右边是一对情侣,左边的却不是。类似相亲的旅行,不多笔墨描述。来往古城里,透过镜头,旁观他人在古城里的故事,想来也是一种乐趣,生活本该如此,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就不会吮然无味。至于八卦,那还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扯不上关系。
雨停了,下了船就不知不觉绕到了古城墙上,人还是一样的多。景区人一多自然垃圾少不了,随手丢的纸团,饮料瓶子……当时在拍摄周围的建筑物,放下相机时,视线里缓慢地走出来一个清洁工。熙熙攮攮的人群,格格不入,刺眼的对比及默然的讽刺,道不尽。
城墙边上热闹了起来,听到身边的路人说这是随机出现的古城里的节目,苗族结婚,应该是吧,这样子的阵仗。
队伍的后面跟着一对父子,显得实为鹤立鸡群,也尤为俏皮。
正如我说的,古城里虽有商业化的嘈杂,但仍有古城的静谧在角落。独浸在来往人流里,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身边其实不乏温暖及欣喜。
5凤凰古城的静与嘈
作者/黄默涵
小编/周书怡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能治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