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游记 >> 两会热门公车改革不能由政府自拉自唱
[两会热门]公车改革不能由政府自拉自唱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短短一句话,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将在今年内拉开大幕。 政府公务用车已成为我国财政资金铺张浪费的一个"重灾区",中国各级政府的公车数量之多,车辆之豪华,在国际上也可首屈一指。因此,大刀阔斧地推行公车改革,不仅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幅度地下落"3公消费"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依照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中作出的许诺,今年政府"3公消费"还要在去年已减少的基础再大幅度减少,如果没有公车改革的配合,这个目标的实现会有很大的难度。公车改革在此次由总理作出宣布之前,实际上已启动,很多地方也已有过实践,但从总的效果来看,并未得到大众的好评。 目前公车改革选择的路径,大多是将公车货币化,也就是用支付货币对价的情势来推动改革。一方面,公务员在取消公务用车后可得到交通补贴,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将多出来的车通过拍卖处理掉。但结果却是,很多地方的交通补贴按公务员职务高低发放,职务较高者普遍可以到达几千元,职务较低的也可以收获上千元。就这样,公车改革反而给公务员创造了一次增加福利的机会,简单地看,公车上的支出确切减少了,但由于高额补贴的出现,总的财政费用反而上升了。 通过货币化改革后多出来的车,其处理结果也很混乱。有的地方通过公务员出白癜风有甚么症状资将公车购下成为私车来消化公车,但其售价却低得不像话,有些小车只卖几千元。也有的地方通过拍卖途径拍卖,这本来是通过市场途径来消化公车的一个好办法,但拍卖进程没控制好,一些车价格低得出奇,实际上是将公共财产送了人情,完成了一次利益输送。 公车改革沦为"创薪"、"假拍",这表明前期改革流于形式了。公车改革是一次在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而改革的目标则是政府官员本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它是由政府作"大夫"来医治自己存在的"毛病",这把刀割下去,自然难以对准真正的病灶。因此,如何保证公车改革不走样,收到实效,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这个措施就是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而不是让政府"自拉自唱"。 公车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关键在于我国还没有构成对政府权利监督的有效机制。对公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一个官员会跳出来公然反对,但由于他们掌控着车改的权利,就完全可以让这类改革演变成给自己增加利益的"创薪"和"假拍",使车改借着改革的名义成为一次利益瓜分。因此,要让车改真正收到实效,就不能给官员这方面的权利。具体来说,一个政府部门的车改方案,不能由本部门自白癜风的症状和医治行肯定,而是应当交给这个部门的所有人员公然讨论,在决策进程中,凡是原来有资格享受公车的官员应当躲避,让没有利益牵扯的人员来决定车改的走向。对公务员在车改后享受的补贴,可以参照上1年度公务员实际外出的情况肯定标准,而不能任由部门领导拍脑袋。改革后的公车拍卖必须拜托拍卖行向社会公然拍卖,不能听凭政府机关在圈子里贱卖。 另外,在公车改革进程中,还应当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每一个政府部门的车改方案,必须交由上一级人大审核批准。只有人大真正负起,公车改革才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