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大家椒江民间文艺集大成者洪小友

发布时间:2019-2-26 14:03:26   点击数:

洪小友,台州市椒江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台州市民协、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椒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区戏剧家协会、戚继光文化研究会理事,区作家协会会员等。

多年来致力于民间文学、地方民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积极参与组织椒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宣传工作。

洪小友老师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地方民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开展民间剪纸教学与创作,几十年来无偿为民间婚事家庭及当地居民过年剪送嫁妆喜字和喜庆窗花。

《牧牛图》入选《浙江民间剪纸史》

剪纸《牧牛图》06年5月入选省文化厅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展示——浙江省民俗风情剪纸艺术大展,年入选《浙江剪纸史》,年作品及介绍入选习总书记题写总序的《浙江民间剪纸史》,年获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优秀工作者一等奖。

至年间在台州市一至三届民间文学作品征文评选中,《冬瓜相》、《拳师丁老三的传说》系列故事等入选,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多篇民间故事被《中国民间文学选刊》、《长城文艺》等刊物录用。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剪纸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乡土文化内容》在台州晚报上发表。

他还作为市区政协特约信息员,采写的《做好戚继光文化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加强乃崦路五岔口安全措施刻不容缓》《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体检应纳入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计划》等十几篇调研信息文章被市区政协采用。

在全国三套文学集成工作中,《庙塑十八罗汉的传说》等20多篇民间故事、几十首歌谣和多条谚语等被省市区三套集成卷录用。

年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他应邀担任椒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专家组成员,负责《民族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类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整理入选民间文学作品50多篇(首),民族语言类作品近千条,个人收集民间文学及民族语言类内容占全区三分之二以上,并应邀参加《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资料修改整理工作。

9年负责台州市《台州民间谜语》、《台州民间笑话》椒江卷主编工作,两本书已于年11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两本书中录用个人整理的民间笑话20篇,谜语60多条,并负责《台州民间俗语》椒江卷收集整理工作。担任潮起东海(椒江文艺精品丛书)《民间文学作品选》副主编,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9年春节应邀在台州三套《新视点》栏目作为特邀嘉宾,作戚继光文化《戎马一生传奇一生》专题节目访谈。在参与编辑的《椒江民协年度文萃》中,入选了采写的《海门卫城与老海门文化》和《老海门的渔业生产习俗》两篇文章。《拳师丁老三的故事》系列获区首届“凤凰奖”成果三等奖,核心价值观剪纸获二届“凤凰奖”优秀奖。

近年来独立完成了(人文椒江)系列丛书之一的《椒江民俗》和椒江区乡土校本教材《海门卫城文化》编写工作。多年来创作三句半、快板、相声等曲艺类作品供师生参加文艺汇演。

年6月《中秋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章参加中国民协和河南省民协的征文。

年7月份《刘伯温与海门城的传说》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和文成县人民政府主办刘伯温故事文稿征集。

与台湾美育专家吴望如交流剪纸

教武警战士剪窗花

在每年的世界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同协会其他负责人一起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图片实物展览、遗产传人影像展,组织了椒江区非遗进学校、进文化大礼堂、进企业、进警营军营和进社区等五进展览活动,在中山广场、桔园小学等地进行了现场剪纸展示,参与组织在区文化馆举办的非遗剪纸展览和在海门老街举办了《核心价值观剪纸作品》主题剪纸图片展览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春泥计划》给留守儿童授课

《成长驿站》暑期教外来儿童当地童谣

八、九十年代担任当时乡《争潮夕》团刊、《葭止青年》区团刊和街道《海办青年》主编期间,专门开辟了《地方民俗专栏》,每期刊登自己搜集的民间文学、地方民俗作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年参与了当地《春泥计划》、《成长驿站》行动,辅导外来民工子弟及当地留守儿童诵唱传统歌谣等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当地传统文化,受到了家长与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在文艺家送福进警营活动中,现场手把手传授武警战士剪窗花。

作为省市区政府党报、教育报刊、各级网站的通讯员信息员,四十年的工作中一直坚持业余新闻采写,有大量的校园、民协活动及社会新闻信息被报刊网站录用刊登,几百幅新闻摄影作品、几千篇信息报道被各大报刊录用,获市区优秀通讯员信息员、优秀宣传工作者、报刊信息报送先进个人等60多次,获区级以上摄影比赛获几十次,曾获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省先进个人荣誉奖章。

组织非遗展览进社区

“海门卫城”

“老海门”文化

文/洪小友

海门,顾名思义为“大海之门”,闻之颇有几分豪迈气势。从地形上看,是因为椒江南北两岸有两座山——牛头颈山与小圆山对峙海口,形成了台州湾椒江口最狭处,仿若江入东海的天然门户,故而得名。

海门地处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台州湾口,港外群岛屏列,扼浙东之咽喉,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其历代被视为军事要地,自古就有东南锁钥、三台门户之称,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我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倭来海上,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错守其间,俾倭不得入。”信国公汤和到台州巡视,接受了方国珍侄子方鸣谦的建议,并命其在台州沿海修筑海门、松门和台州卫城,在前所、桃渚、健跳和新河等地修筑所城,在越溪等地设立巡检司城以抵御倭寇;当时由这些沿海卫、所、巡检司等设置组成的一整套卫所海防体系。洪武二十年“海门卫”率先成为第一个卫城,其后发展为七十二城。“御海洋、固海岸、严城守”上升成为了明王朝的国家战略,构成了一道坚实的“海上长城”,在抗击倭患和以后的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此,结束了椒江乃至中国历史上有海无防的局面,椒江也由此成为中国海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海门卫城也实际成为当时倭患重灾区闽浙沿海的抗倭指挥中心。

家喻户晓的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海门卫坐镇四年,这四年也正是他军事业绩最辉煌的岁月。明嘉靖年间,为平定日益猖獗的沿海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戚继光在此组建了骁勇善战的“戚家军”,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使这支铁军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便未尝败绩,在章安、桃渚、新河、白水洋等地更是创下连续九战九捷的军事奇迹。在一场场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战斗中,浙江全境倭寇望风披靡,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被根除;这支驰名天下的铁军被史学家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一直是明后期国防的中坚力量。同时,卫所制度成为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

椒江东山之巅遗存的一座古烽火台,它是已知浙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烽火台,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鲜血与荣耀,向后人诉说着民族英雄的悲歌壮举、昔日卫城的固若金汤。当年,拆黄岩城墙建海门卫城可是历史上一件大事,与此同时相继开挖了南门河、江城河等护城河道。据《康熙临海县志》记载,这座四四方方的城池距今已有多年。东城墙屹立绵延在东山之上,南城墙自东门岭西向顺坡而下,伸展于南门河北岸,过南门山直至今椒江二中运动场西南角,西城墙自二中向北经今江城路至马路桥,北城墙自马路桥向东沿至今东山公园。偌大一座城,几乎涵盖了整个海门老城区。海门卫城原有五座城门,迄今尚存的唯有东门,在今东门岭上,名曰“晏清门”,取“海晏河清”,太平之意。卫城南门为德风门、西宁远门、大北门临江门,现均已塌毁。而老海门人更熟悉的则是小北门--靖波门,原址在今椒江剧院前小广场处,也就是俗称的“城门头”。此处在清代设有海关、码头,所以周边一直非常繁荣,也成了老海门人聚居的地方。包括现在许多六零后海门人关于生活和美食的记忆,也总是能和“城门头”连接在一起。至今许多居住在老城门脚下的老人们,仍然对自己与乡下亲戚有“海门人”和“乡下人”习惯之称。

海门老城区,处处可见昔日古城垣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印记,比如戚继光路、北门路、东门路、城门头、西门菜场、南门河、吊桥头等地名,比如端午节吃的食饼筒相传是戚家军九战九捷后百姓犒劳将士的佳肴,中间穿孔的“光饼”是特制的戚家军战时干粮,台州人正月十四过元宵吃糟羹的特殊传统也源自戚继光的爱民情怀……。宋高宗赵构驻跸章安金鳌山期间,曾登清修寺,北望椒江,东瞰大海,留下“沧海烟岚一笑开”的楹联;文天祥冒险脱逃到海门,记叙了自己为抗元事业“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的海行里程;明初诚意伯刘伯温太和山点基,留下了“海门关”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却在椒江留下“九万里风鹏正举”的磅礴诗句;郑成功曾将椒江作为其数度反清复明的战略要地。“印山书院”为椒江八大古书院之一,为清同治年间修建,是台州初等职业教育之始;瑰丽无比的江南园林式学院--“东山书院”,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贤士,其后更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共台州地下党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台州抗大”;“海门老街”这条几乎浓缩了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海门老街,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风格,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总之,与海门卫城息息相关的历史名人与事件不胜枚举。这些人文历史遗迹,构成了有血有肉的海门卫城人文景观。可以说,在海门老城区内,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

当前,我区在台州山海水城战略的指引下,以一江两岸为重点,重点梳理葭沚水城、海门卫城、章安古城三大文化项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与开发,提出大步迈向滨江时代,倾力打造台州新府城的战略目标。从章安建制到卫温首航,从戚继光抗倭到葭沚开埠通商,一江两岸曾是台州重大历史事件的发源点和大舞台,涵盖了椒江两岸最具自然和文化特质的区域。椒江按照打造文化源点、服务高地和品质椒江的总目标,按照一轴一带、双环六城的空间结构来重塑一江两岸的新格局。围绕四大历史源点,提出“文化引领,凸显台州城市精神”的总体发展策略。重点保护三条历史老街、构建八个主题博物馆、打造四个文旅体验区、激活一系列古迹和新设施,形成一环多线的文化体验旅游大系统。在打造物质空间同时,注重弘扬非物质的文化与活动,传承台州六大传统文化、植入时代文化新功能。

目前,椒江区打造“一江两岸”,重点梳理葭沚水城、海门卫城、章安古城三大文化项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与开发。椒江教育局正在组织开展《海门卫城文化》等八本椒江乡土文化教材的编写工作,让海门卫城等乡土历史文化代代相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t/99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