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交通 >> 致敬八一从硝烟中走来线云强镜头中的战友
——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日子,90年的艰辛探索,90年的不懈奋斗,一支钢枪,一双战靴,一身橄榄绿,你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好男儿!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值此特别的日子,我们以摄影的方式,向军人致敬!
从硝烟中走来
文线云强
自古以来,军队和军人一直和战争联系在一起,提起战争,闪现在眼前的画面是炮火硝烟、枪林弹雨、尸体鲜血,这样的画面大部分来自于军事摄影。
年11月,在我青春充满无数幻想和浪漫情怀的年龄里,参军入伍,接受着纪律的约束,忍受着近乎残酷的军事训练。由于我有绘画特长,新兵训练一结束,就被选调团电影组,放电影、画幻灯、出板报。在团图书馆里的摄影杂志上,我看到了越战著名摄影记者黄功吾拍摄,获得年普利策世界新闻摄影大奖的摄影作品《战火中的儿童》,让我感动和震撼。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小女孩赤身裸体火海逃生的场景,这张令人毛骨悚然的瞬间刊登在当时《纽约时报》头版上,这幅表露战争残酷性的纪实照片深深地打动美国人民,人们似乎听到图中女孩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幅照片的发表将越南战争缩短了六个月。一幅照片能促使一场战争提早半年结束,这半年时间有多少人幸免遇难呢!军事摄影是杀敌的特殊武器,是传递战场信息,激励人心智的重要媒介。从苏联卫国战争取得杰出成就的战地记者马克斯·阿尔伯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从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先驱,老一辈军事摄影家沙飞、吴印咸、石少华、高凡、吕厚民,到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著名军事摄影家江志顺、车夫、乔天富、王建民;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伟大的战士——雷锋”照片的拍摄者周军、张峻,到老山前线战火硝烟走出来的战地摄影记者李前光、柳军、梁子、王红等都成为了我心中的英雄和偶像。
二十世纪80年代,我不懂摄影,把相机当成了枪……
这是杂草丛生的小老山阵地战地指挥所。年云南老山前线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团里仅有的一台海鸥牌4A型旧相机让我着了迷,从此走上摄影之路。我以老一辈摄影家为榜样,把对战友的理解,连同自己的情感融汇到影像当中,把军事摄影的纪实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寻觅着战友们的阳刚阴柔、生死离别、喜怒悲欢!寻觅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寻觅着和平时期战友们平凡中不平凡的训练生活瞬间。团里的大小新闻变成我的照片频频见报,在山沟的军营里我算出了点小名。运气接着就来了,年,部队赴南疆前线参加自卫防御作战,师党委研究决定,派我参战,主要任务是拍摄、记录、宣传报道好前线将士的英雄事迹。我把写好的遗书交给组织。思考着怎样出色地完成这次战地摄影任务。在战场上,生与死的界线往往由距离来决定的,英雄的勇敢与气质只有在零距离中才能呈现他的光辉。罗伯特·卡帕说的“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么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成了我在前线战地摄影的座右铭。
他从硝烟中走来,这两名汗水淋漓,脸颊烟黑,身穿的迷彩服被汗水、血迹浸泡的士兵从战场硝烟中走来。年云南老山前线
在前线的每一天,我都不敢懈怠,我把相机当作了枪,和战友们一同睡帐篷、蹲猫耳洞,腰上挂着枚给自己预留的“光荣手榴弹”,全副武装跟随特种兵在敌人的眼皮地下穿行,亲身经历了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记录下战场上的生死瞬间。我们四连连长邱枢、指导员崔文为了保证我的摄影安全,让聪明可爱的小通讯员王玉振每天带着微型冲锋枪和数枚手榴弹陪着我。18岁的王玉振长着一张娃娃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着灵气,王玉振在家里是个老疙瘩,就一个男孩。我们俩和指导员共同住一顶帐篷,床挨着床。他白天陪我战地摄影,晚上陪我冲洗照片。我饿了,他经常会帮我煮方便面加火腿肠,每次战斗他都精心为我准备行装。随着我们俩的感情加深,他让我跟连长和指导员求情,一定要参加一次战斗,他说:“就因为我小,为了照顾我,每次战斗都不让我参加,我来前线一回,如果一次战斗都没有参加,怎么有脸回去见亲人呢。”通过反复做工作,连长指导员让他练狙击步枪,我们四连最后一次战斗,经过软磨硬泡终于把他编入相对安全的火力组。战斗打响后,本来他的战斗位置应该是相对安全的,想不到的是他的位置成为了战斗的最前沿。当时,炮声枪声伴着阴沉沉的天连成一片,战斗异常的残酷和激烈,当他看到指导员崔文带领捕俘组安全的从敌人包围中冲出来那一刻,他高兴的跳起来,边跑边喊“指导员往这边跑,我来接你们了,”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远处一名敌人正准备向他身边的一名战友射击,他大声喊,有敌人,快卧倒!他边跑边喊向战友扑了过去,敌人的枪响了,战友得救了,他却倒下了。战斗胜利后,我们全连的战友望着王玉振遗体失声痛哭,想不到的是,我为他拍摄的国旗上签名瞬间和我俩国旗前的合影,却成了他生命最后的画面。
25岁的副连长张凤生在炮火中第一个扑向了敌人,就在敌人被击倒的瞬间三枚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一个月后因抢医院。年云南老山前线
使我永远不能忘记的还有在我身边牺牲的烈士副连长陈学民、张凤生、二排长唐道权、战士于会勇、闫首波、吕厚亮等6位烈士。还有那些生死与共我英雄的战友们,英雄的形象不仅定格在我的胶片上,也深深的扎在了我的心里。从硝烟中走来,在非血缘的人与人关系中,有什么能比战友更加血肉相连,生死难忘!
鸣枪!为烈士送行……年云南老山前线
打仗,准备打仗,能够打胜仗成了我们这代军人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30多年来,从南疆战场到弹尘飞扬、硝烟弥漫的演兵场,从抢险救灾第一线到冰雪皑皑的边境线,我相机镜头的焦点始终对准战友们,我觉得照相机是军队配发给我们军事摄影记者的武器,我应该为部队建设和战友们留下真真切切而又敦实丰满的形象记录,用摄影作品讲述好军人故事,展示当代军人风采,真实地记录中国军队正在进行的伟大的军事变革,助力实现强军目标,才无愧于一名军事摄影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辽宁本溪市委、市政府为老山战场凯旋归来的战友们准备了欢迎宴,侦察四连的战友们在饭桌前抱着烈士的遗像无奈进食。年辽宁本溪
孪生兄弟喜相逢。哥哥徐希东在南疆前线荣立战功,弟弟徐希辉在一九二师当班长多次受表彰。1月24日子夜,孪生兄弟相逢,紧紧相拥,叙说别情……年辽宁凤城
烈士父亲和他的儿子们……年辽宁丹东
改革开放,给寂静的军营带来了新气息,新兵们训练之余,跳起了地方最流行的交际舞。年辽宁凤城
八十年代,中国军队百万大裁军,火车站的汽笛声,战友们的哭声、祝福声,构成了军旅人生难以忘怀的离别图。年辽宁凤城
最后的军礼……年辽宁本溪
部队野营,几百名官兵住进了一间大厂房。熄灯前战友们学习、玩闹、思考、写家信,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战友情谊不同的性格都在熄灯前的一瞬间释放出来。年北京
二十世纪90年代,我认识摄影,把相机当成宣传武器……
在荒芜人烟的深山大泽,战友们进行武装泅渡前的训练准备。年辽宁铁岭
安徽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抢险救灾胜利后送别子弟兵。年安徽寿县
飞车。九十年代初,华北军事成果汇报表演中的侦察兵飞车训练。年北京
列火金刚。全军知名的“徐国栋班”在华北军事演习中进行穿越火海训练。年北京
练兵。年辽宁铁岭
热流。年吉林
中俄两军跨越界河的拥抱。年吉林晖春
雪太阳。年黑龙江漠河
战友。年黑龙江漠河
98抗洪前线大堤上的婚礼。年8月吉林
年8月25日,在松花江抗洪抢险救灾前线,两位老妈妈为疲惫不堪的抗洪官兵驱赶蚊虫。年哈尔滨
迈入二十一世纪,我理解了摄影,原来摄影是文化、是信仰、是哲学、是责任……
在大连海上训练场晨练的士兵。年辽宁大连
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兵力向作战地域投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火车上的俄军警卫面对熟睡的我军官兵小心翼翼的穿越车厢。年7月27日俄罗斯
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兵力向作战地域投送,行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火车上的参演官兵。年7月30日俄罗斯
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官兵在火车上进行体能训练。年7月30日俄罗斯
中俄两军特种兵在演兵场上深度融合。年8月6日俄罗斯
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两军士兵结下友谊,互换军帽合影。年8月13日俄罗斯
沈阳桃仙机场迎接首批位埋骨他乡阵亡的中国人民 烈士遗骸从韩国回归故里。年3月28日辽宁沈阳
演兵场上,在野外生存挑战生理极限的士兵。年10月科尔沁草原
某步兵团钢铁七连连长吴波在野战演兵场上的面孔。年10月科尔沁草原
野战演兵场指挥所里的哨兵。年10月科尔沁草原
野战演兵场上狙击手肖像。年10月科尔沁草原
逼真战场环境下的装甲驭手。年10月科尔沁草原
北部战区某特战旅狙击手群像。年2月牡丹江
北部战区演兵场上“雪狼”行动。年2月牡丹江
基准兵冯桂羽挥汗如雨的晨练。年8月北京阅兵村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受阅官兵晨练。年8月北京阅兵村
紧张的训练之余,受阅官兵互相按摩减轻疲劳,战友之情来至于这点点滴滴。年8月北京阅兵村
刺刀兵梦,列兵李强手握钢枪目光如炬英姿挺拔。年8月北京阅兵村
闷热的亚热带丛林,丛林深处闪动的人影和喷吐的火舌。当然还有炸耳的枪声和隆隆的炮吼,只是那台理光KR-10相机对这一切充耳不闻。就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一阵疾风将他掀翻在地,泥土石块裹挟着硝烟急雨般砸得他头脑一片空白。
这是年代被枪打炮轰成中国名山的老山前线,线云强还是个通常被称作战士的士兵,一身迷彩全副武装,腰上挂枚给自己预留的“光荣弹”,只是他的主打武器是台相机。
就是在那些生死一瞬间的时日,线云强记住了一个人罗伯特·卡帕和他的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战争的闪电把人洗涤得通体透明,也照亮了线云强自己,显现出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本真。满面焦黑血染征衣的军人的那种眼神,任是什么样经典的影视中都难以见识的,因为戏只能是戏。而从士兵到大校,这位视摄影如生命的东北汉子依然是那个拼命三郎,在和平年代的军营和非常态的抗灾救险及所到之处,刻意地随性地敏锐地定格那些瞬间的永恒,在展示摄影家的影像素质的同时,让你感受到那种真性情的艺术的魅力和生动,军旅的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
而在直升机旋翼的轰鸣中俯瞰山河大地城乡崛起,线云强又以一种强化主观色彩的《天下》系列,用视角艺术警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存在形态的合理性,凸显了思想者的敏感、深邃和高远。
20年前,我曾为这位被摄影塑造了生命的战友写篇小文《蒿子》,而今已获三次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生命力和艺术功力正如日中天的军中男儿,仍说自己是棵蒿子。
还用说祝福他吗?
文:军旅作家张正隆
作者简介
线云强,年8月出生于辽宁铁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艺委会委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北部战区陆军原前进报社高级编辑,大校军衔。
曾参加老山自卫防御作战、年安徽、年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北京大阅兵等重大军事摄影报道,三次荣获(第三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创作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年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金路荣誉奖。是中国摄影协会授予的首届“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荣获中国摄协成立50周年表彰的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五次荣立二等功。年9月,参加中国文联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策展人研修班”学习,第25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享受国务院新闻出版特殊津贴。
出版发行《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线云强俯瞰东北——空中看沈阳》等十几部摄影作品集。
摄影作品《军人》、《战友》、《大象无形——线云强俯瞰东北》、《天下》多次在北京、上海、沈阳、香港、平遥、大理、连州、凤凰古城等地展出。
摄影家上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白癜风复发难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t/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