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梵净山之后,乘车前往湘西的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和贵州两省的交界之处,由梵净山前往凤凰不足一百公里,乘汽车两小时便可到达。
凤凰是沈从文先生的家乡,我们大都是从他那部有名的小说《边城》开始了解他的。而“边城”就是沈从文自小生长的地方——湖南凤凰县。如今,这座美丽如画的小城,因为那部同样优美隽永的小说而名扬天下。
凤凰古城和贵州挨得很近,地理上同属于武陵山脉,以至于这里的人说话没有丝毫湖南口音,而是操着浓重的黔东腔调。所以,在湖南人眼里,凤凰确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边城”。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古城依山傍水,因背靠的南华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城内紫红沙岩砌成的城楼,青石板街道,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院;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江边木结构吊脚楼,都显示出湘西地区独特的风情和风貌。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东门城楼,历经了四百年的风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
凤凰城原来的名字叫镇竿,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湘西最重要的城镇。中国的历史迈入现代以后,这座古老而美丽的湘西小城愈发声名远扬。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奇山异水和蕴蓄在其中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更是因为它哺育出了中国的一代文豪沈从文。
朱镕基总理为凤凰城的题字。
凤凰古城以回龙阁老街为中轴,连接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全城。回龙阁老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
回龙阁老街。
从回龙阁老街转入一条幽静的小巷,便来到沈从文先生位于中营街的四合院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
这条幽深的小巷里,出了一位中国近代的大文豪。
沈从文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这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
进入院内,中间是天井,有正房三间,厢房四间。前房三间是沈从文的祖父于清同治初年所建。沈从文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沈从文的身上流淌着汉族、苗族和土家族的血统。湘西这个地方历来民风彪悍,人以尚武为荣,沈从文的祖父沈宏富少年时即以刚勇闻名乡里,稍后从军,26岁时已官至贵州提督。沈从文的父亲沈宋嗣亦遵从母命入伍,曾因战功赫赫而成为大沽炮台的一名将官。自古将门出虎子,但行伍世家的沈门一族这根常青藤上却结出一个文冠果。
故居的堂屋里供奉着沈从文先生的遗像和墨迹。
沈从文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但是在他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则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部作品。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边城》排名第二位。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这部小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看着火砖封砌的小院,马头墙装饰的鳌头,精心雕镂的门窗,以及那些至今还保存尚好的沈从文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仿佛又把我们带入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
小说《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沈从文笔下那清澈见底的沱江,凭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装饰。
吊脚楼是沈从文笔下着墨最多的边城景色,河街临水一边的建筑几乎是清一色的吊脚楼。所谓“吊脚楼”,顾名思义,就是它们的基础是由根根粗大的木头组成;这些木头深扎在河水之中,支撑起整座楼屋,远远望去,座座楼屋就像在“踩高跷”。推开临江吊脚楼的窗户,苍劲的虹桥横跨沱江,河面的小船上有人在垂钓,碧绿的藤枝从石缝中长出,生机盎然。对面山上的绿树翠竹逐渐隐没在暮色中,山峦呈现出黛色的轮廓,远处传来清幽的笛声,带着我们走进了凤凰的水墨山影之中。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可以站在岸边与之亲密接触。也可以站在高处向下眺望,还可以乘船换个角度欣赏沱江。清澈的河水下还有水草摇摆,一种远离尘世之感油然而生。
沱江跳岩是古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由两排独立的方块石墩形成了一条独特通道连接两岸,正因为如此,人在往来河面时,才要一步一跳的跨跃过去。
沱江跳岩。
沱江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风情和韵味。
沈从文对于沱江可谓是情有独钟,他在文章里深情的写道:
“一江春水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在江心。山色青苍雨洗不去,鸟声宛转随风而来。江中渔舟点点,山间鸟声啾啾,岸边炊烟袅袅,桥畔笑声朗朗......凤凰古城,叫人如何不留恋”。唯有赤子之心,方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文字。
在凤凰古城,我们就住在这座吊脚楼上,天天都融入在小说《边城》的意境之中。
古城里街巷很多,弯弯曲曲,四通八达,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条,濛濛细雨中的古街巷,幽远而神秘。走在青灰光滑的石板路上,慢慢品味着古城的柔情和迷人的魅力。
小巷里偶遇一位苗族阿婆、在街边小摊上摆放着各色漂亮的小钱包,小桌垫,鸡毛毽子等手工艺品,都是阿婆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的。阿婆慈祥的面孔和做针线活的模样,让我想起童年的故乡和我的婆婆。
勤劳慈祥的苗家阿婆。我在阿婆的小摊上买了一个做工精致的鸡毛毽子,并祝她健康长寿,苗家阿婆开心的笑了。
每年的五月端阳,凤凰城都要在沱江上进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全城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全都站在河边观看,这是一年之中古城最喜庆的活动,而且历史悠久。沈从文在《边城》里写道:“河面上蓬蓬鼓声掠水越山,人们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我早年在读小说《边城》时,感觉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描写龙舟大赛和赛后在沱江里抢鸭子的场面。
沈从文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赞叹。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我在凤凰古城小住了三天,临离开那天早晨,烟雨霏霏,我独自沿着沱江走了很久,特意去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先生的墓地位于听涛山下,在翠绿的丛林掩映下,用石块镶砌的坟茔静静的立在那里,才华横溢的沈从文就长眠于此。先生是一位斯文淳厚的长者,与世无争,面对坎坷的命运,始终安宁坦然。此刻,抬眼远眺,可以看到青山隐隐,低头侧耳,可以听到沱江轻轻的流淌,眼前的烂漫山花夺目开放,先生能安息于这个清静圣洁的地方,令人颇感欣慰。沱江边上的听涛山,山明水秀,沈从文先生就安息在这里。青山苍苍,绿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