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景区 >> 百名记者看百年巨变山村老农修村志湘西网
团结报记者周名猛
沱江流过凤凰古城,往下游走过约20公里,江水在这里遇到了永灵山,便向左一拐,形成了一处大湾,这里便是凤凰县沱江镇的大湾村。
沱江水畔、永灵山下的大湾村是一个拥有厚重历史、尚文崇武、人才辈出的美丽村寨。66岁的老农韩桃红坚持通过编修村志,来记录这个村寨过往的荣光、苦难和巨变。
“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前,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因此,我们就想着要修一部村志,回顾我们村近百年的历史,激励当代人奋发努力,劝慰后人牢记根本、守卫过往荣光,开创更大辉煌。”作为修撰村志的发起人,韩桃红对修撰村志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大湾村的村志修撰工作是在年开始的。当时韩桃红还是村党支部书记,他召集起村里的几大主干商量编修村志的事。起初,大家对编修村志没有一个概念,韩桃红告诉大家:“修村志就是把过去村里发生的大事、村里发展历程、村民生活水平变化、村里出去的人才等资料收集起来,编撰成书。”讲解很通俗,大家也都理解了,但是大家还是觉得“没必要”。韩桃红说:“过去,我们没有记录村里发生的事情,只靠口口相传,不少事情都不清晰了,就被我们遗忘了。今天,我们还不记录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记录我们的发展变化,后人也不会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也不清楚我们村里出现过什么响当当的人物,也会把我们忘记的。”思想统一了,大家在处理村里事务之余,着手收集村志素材。村里的老人们得知村支“两委”班子要修撰村志,都很积极,担任过村干部的老党员钱德鸿、韩志长、钱八友、韩志挪等人成为村志的资料收集员。
那段日子里,韩桃红将修村志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大事项予以安排,进村入户走访处理村民事务后,都会与村民聊聊村里过往的历史。他经常像一名记者一样,拿着便笺纸,在村民家中边听边写边记录。对于修撰村志,村民们都很乐意,村民们为韩桃红提供了过去村民交纳公粮的统计册、统计工分的工分簿、村民人口统计表等,这些都成为编撰村志的重要史实依据。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材料收集,年,韩桃红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了统筹汇集,由于不会操作电脑,只得手写,一部近十万字的《大湾村村志(初稿)》在他的手中写成。这部村志涵盖了大湾村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教育卫生、民族习俗、经济发展等10个篇章,追溯大湾村的历史渊源,详细地记录了村里经济产业、人口、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了自年以来村中每年发生的大事件。
“今年是建党周年,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不仅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学习好,同时,我们还要把村史也修撰好。”韩桃红激动地说,“最近五年,大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村里的产业调整了,村民生活水平更高了,村容村貌也更好了,还获得了‘全国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我都会好好整理编撰,把我们大湾村新时代的精气神写进村志里。”
(湘西网-团结报)
(周名猛)
(杨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