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钟灵毓秀美好振兴关于振兴序曲创作

发布时间:2023-1-30 21:38:39   点击数:

肖德荣

作为“湘西特聘扶贫专家”,前几年本人经常去湘西调研,行走在湘西,在“精准扶贫”圆满结束“乡村振兴”开局中看到湘西高铁的修建,感受到的是舒畅、是振奋、是高兴、是澎湃。湘西历来闭塞,被外界视为荒蛮之地,高山大河的阻挡,在一定程度上原汁原味保留其民族特色与风情。湘西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腹地酉水河岸,散落在崇山峻岭的山谷坡地。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影响,土家族建筑风格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土家村寨各家各栋相互较为独立,通常凭各村寨之自然条件和地理形势因地制宜而修建。黑油油的木房、黄澄澄的泥房、青灰色的岩房、一栋连一栋,一排接一排,聚成了村落,汇成了传统,凝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特有的文化。千百年来,每个寨子、每栋房子,在岁月的浸泡下,变成了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故事。时光的冲刷不会令其失去颜色。湘西山之高不在海拔而在气吞云霄,身处山中,层峦叠嶂,这绵延叠嶂绿波起伏中多少传奇故事,为古老湘西增色添彩,感悟到生生不息之律动。“要致富先修路”,如果有现代高铁在其中穿梭,这样的画面多么激动人心。

在“外师造化”的过程中由感受而感动,由感动而感悟,由感悟而生灵感,得以进入“中得心源”之境界,发自于心,行之于笔,立之于象,创作作品的画面油然而生。《振兴序曲》创作中,我把笔墨虚实的掌控做到从心所欲,线条与皴擦的选择也更加多变,力求体现出传统山寨历史悠远感与现代复兴号奔驰高科技的强烈反差,在技巧上和气魄上精进令人印象深刻。侧重表现整体笔墨神韵,或浓或淡;侧重运用线条的连贯与随性,或聚或散。笔不离纸,惜墨如金,一气呵成,不加刻意的经营,力求营造高深的真境、神境、妙境;构图程式不拘古法,在山水画的基本规律之下,选择以近水、近桥、村入口为构图要点,山寨房屋由下而上层叠,以近次远,分布相融,错落有致。加以融合现代设计构成模式来布局,重组空间,营造不同的意境,画面的空间构成更富现代感;色与墨同是中国画色彩宏观体系下的表现要素,二者存在着统一性、相融性和互补性。我在创作时充分应用色与墨的交互融合,山寨、水石基调以墨色为主,山寨、石桥、树景随类赋彩不拘物象本色,将色彩所要表达的形象色彩的主体意识强化,但这种强化不是恣意而为,而是力求将丰富的色彩调性消融于物象敷色的细节中,凸显色彩的单纯,以求塑造出一种于绚丽繁复中的动静反差,充斥着灵动氛围。

我在湘西采风的时候,就能深刻地感受到那种灵魂深处发出的与钟灵毓秀、恢弘壮阔的祖国山河的乡村振兴共鸣,令我激动不已。也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画山水实际上是一种人生修炼”这句话的分量。正是“澄怀观道、气象大成”,年9月,《振兴序曲》作品成功获得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入会资格。

我出生在衡阳祁东,受家庭的熏陶,自小就对笔墨充满着莫名的兴趣,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情怀,而后考入湖南师大美术系,一直秉承着的“崇德尚艺,敏学笃行”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理论储备与艺术实践阅历,对山水画的创作有着切身的体悟。我认为“真情、通融、适度”,可以作为我《振兴序曲》创作中现阶段感悟的总结。

“真情”,一种是外在物象的真实,画必有其形,一种是生命至臻,是画者本身内心的写照,思想的结晶。笔墨作为载体抒发的乃是画者至情至性。性的真实,画出“元真气象”。绘画的哲学思考是其人文价值观显现的基础,艺术最值得记取的乃非作品本身,而是对人生命的启发。人文思想的演变,让现代人开始习惯从新观念来审视绘画艺术品的趣味性和审美性。现代有很多人讲“笔墨当随时代”,创新也并是一味的求怪、求变,而是在真情的自然生发的灵魂的书写,其实更确切的讲是新时代下的新物象、新人文、新文化、新环境下对本我的总结以及艺术生命的新体现。

“通融”。“通”,即是现代山水绘画者需要通晓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史、笔墨技法、构成元素、艺术特点、章法布局等;需要通晓传统文化艺术流派或风格,熟知传统山水的“意蕴”和“灵性”,以致能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融自身体悟于笔墨表达,从而提升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融”,即是现代山水绘画者需要提升本身的艺术素质,重视艺术的相通性与相融性。文化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提升艺术视野,应吸收借鉴各门类艺术的精华特色与自己的作品相容,让艺术视角更加广阔,画者不应该只局限于绘画领域,设计、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知识同样可以对自身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山水画的写生已非传统意义的“师造化”,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写生方式,中外艺术互有影响也是一大趋势,吸收了解方能互通互融。

艺术创作中的“适度”,是我长期以来探索、实践和总结的一个问题。山水画是传统文艺和美学的呈现载体,又是包含时代特征的意识、思想和技艺的表达。从绘画本身之“通”,到艺术环境之“融”加以内在境界之“真”进行综合创作,提高绘画语言和艺术灵性,真诚地解读释放本我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所注重的“看、游、记、悟”给我的绘画创作指明了方向。“振兴序曲”是我年初所作,在内容上,它并非描绘一处之景,而是取之往日游历山川所记素材,从美学的角度融入艺术情感去审视外景,捕捉和谐画面的元素,用心观察,用情写生,归纳山石之貌,经营树木之态,添加新物象演变的绘画元素符号,并侧重于通过笔法提高画面清晰度,丰富饱和度,力求呈现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追求与传统山水画的素雅和静态美不同的动态美,在动静之间,抒发对自然与生活的热情,追求再现与表现相统一的效果。

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在于秉承传统山水画的文化根本与艺术精华,但又不可受局限于固定思维而脱离现实社会。在创作中如何把握“适度”,以实现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人文巧妙融合,从绘画本身来说,原理、技艺、思想和情感等是创作的内在要素;从外部来说,弘扬“真善美”始终是社会文化的主流,也是文艺创作的主线,画家需要带着新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真情”流露的作品。

年12月6日,随着新建吉首东站开出首趟高铁动车组,昭示着湘西人民期盼已久的张吉怀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振兴序曲》成为现实,张吉怀高铁将沿线的武陵源、天门山、芙蓉镇、凤凰古城等众多知名旅游地标串珠成链,实现美景与美景相连并成为一条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增强民族团结、助推特色农产品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jq/7766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