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景区 >> 文化底蕴深沱江古城新风貌寻根旅凤凰
8月11日晚9时,笔者一行从广州乘上了开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列车,开始了寻根之旅。早年我就有此望,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去年自治州来日召开观光旅游说明会,听到有关家乡介绍,更坚定了我的决心。通过在穗的大哥与当地父老联络安排,方能还我心愿。
列车在夜幕中疾行,不久就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展现在眼前是一望无际绿油油湘楚大地。
12日2时,列车到达吉首车站,与前来接车随行的叔父喧寒一番后,一行马不停蹄直奔50公里外的凤凰古城,首先探寻家乡的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建于唐朝年间,经历苍桑,但保存良好,古风依旧。明代城楼清代贡院,民初祖屋风采依在。秀丽端庄的沱江静静地流在他的身边。
凤凰也是苗族聚居的地方。通过服饰和角楼,展现了这个南方少数民族不愿被汉文化所完全同化和慓悍不屈精神。苗人由当地土司统领,土司则由朝廷分封世袭,故土人直至清末都只知有土司,不知有皇帝的。这是封建王朝的民族自治制度。
古城狭窄的青石板路上,游客熙熙攘攘,买着土特产的商店栉翅比邻。
苗族妇女穿带光鲜亮丽,带刺绣的各种吉祥图案的长裙,
用于祭祀,镇妖驱邪的水牛脑壳吉祥物
一条蜿蜒碧玉青洌见底的沱江从古城中间静静地淌过,河中一一系列石桩构成小桥,人们可以踏石来往两岸,一入夜两岸吊脚楼上掛着的一串串灯笼齐放红光,相映成趣,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由令人吟起了邓丽君的“点点渔火令人陶醉…在这美丽夜晚相爱人儿伴沱江,?
箭楼
遥山近水对楼,相映成趣生辉
红灯高挂,人行楼下
河静则水清,景秀则人聚
风景秀丽,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的底蕴,必盛产名人大家。凤凰也不例外。笔者信步参观了几处故居。
据故居说明:田兴恕、字忠善,清道光十六年(年)出生在古城凤凰乡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随母迁入县城城北擂草坡“兵的庙”栖身,靠割马草为生。
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参加清军,机智灵活、作战勇敢,投军不到两年被提升为哨官。不久,又升为虎威营官。他历经百战、屡建战功,咸丰六年(年)升为总兵,赐号尚勇巴图鲁。
田兴恕24岁那年,因清庭念其军功卓著,从安义镇总兵提升为贵州提督,次年,兼任贵州巡抚。掌握了贵州的军事大权。
后因“开州教案”,得罪洋人,清庭慑于洋人的淫威,只好将田兴恕革职查办,发配新疆永不序用。田兴恕在流放中,深得陕甘总督左宗棠赏识,左上奏朝廷释免田兴恕,因此,田得以回到家乡凤凰,为乡民伸张正义而反被清庭贬官的田兴恕,年仅41岁就含恨辞世。后人为纪念他修善保存了他的故居。一个苦娃子从武出世得以飞黄腾达,令人感叹封建王朝并非完全埋没人才。田手书“人事输赢无常局,贫贱吾家有素风”很能说明问题。
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由清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年)。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外墙可依稀看到文革留下来的毛泽东语录。
沈从文故居: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著《沈从文论》)的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
年到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
闯入北京,
年至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
年至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
年至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
年至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
年至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
年至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年至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
年至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先生深深爱着这座山城,这条沱江,时刻关心凤凰的建设和发展,年还曾携夫人张兆和先生返乡看望旧居,多次捐赠钱物帮助家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受到凤凰人民的普遍尊崇和敬仰。
沈从文故居于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此外还有民国北洋时代的内阁总理熊希龄,画家黄永玉。一个地处蛮荒的穷乡僻野能出这么多领军级人物,的确令笔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间紧,旡法一一拜观,只好挂一漏万了。
文昌阁:文昌阁又称文昌庙,位于城南虎尾峰下。这里古木参天,风景旖旎秀丽。入门为一广场,广场右边一条宽约两米的石板路直达春晖亭,而后拾级而上达一土坪。土坪边老榆古槐相掩,翠竹芭蕉相映,南面有一荷花池古称“月池”,池中荷花数株,翠竹千竿。更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跨池而立。古藤老树,山柳荷花,小桥流水,一幅天然而又古朴的风景画。想古人祭祀之余,小桥上观鱼,翠竹下吟诗,别有一番情趣。
《凤凰厅志》载:“文昌阁,,,,,,在南门外,嘉庆六年,同知付鼐,奉文构修正殿三间,后殿三间,过厅一间,左右厢房屋六间,二门三间,头门一间,牌坊一座,月池一区,门楼一座,偏左附魁星阁厅六间,住屋二间”,足见文昌阁当时建筑之精巧、规模之宏大。
清末,“废科举,创新学”之风盛行,凤凰名人志士应风而举,在文昌阁创办“蒙养小学堂”,民国时,学校易名“模范国民学校”,
我父亲当年才6岁,怀着远大的梦想,离乡背井,到这里念书,因此我怀着祟敬的心情仔细参观了这所并不简单的学校。学校有校歌,歌词是:
佳哉凤凰,山川磅礴,郁郁复葱葱。沱水之滨,南华之麓,灵秀有独钟。莘莘学子,济济一堂,桃李化春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建奇功。君不见五尺男儿志气贯长虹,又不见先进贤达何崇隆,作兴启衰,承模垂范,责任匪轻松。愿我同学,及时努力,努力建大同。这支校歌激励了许许多多有志者努力进取。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画家王永玉,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作家刘祖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朱早观和武警部队政委李振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肖继美都在这里念过书。
当然,国军将领也有不少,但被校方省略掉了,故无法一一具名。
家父不才,与上述名人校友相较,官居末位。
家父少年时代玩耍过的荷花池
与沈从文大师同样听过课的教室
喝它解过渴,洗过手的兰泉
黄永玉先生的题词
黄永玉与同班同学的签名
在文昌阁旁边已经新建一所小学,
一个个“小沈从文”“黄永玉”吃着零食在玩耍。
然而让我从文化底蕴的陶醉中,回到肮脏的社会现实里来的是这所天后庙。墙上清楚写着免费参观,其实都是骗人的伎俩。门外找几个年轻苗姑拉客。被拉进去后,先给你一炷香,请你拜天后娘娘。然后强扯硬拉把你拉到一间昏暗独房,
里面坐着一位秃驴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声称给你算命看前程,想方设法套出你的出身来路后,就威逼利诱要你捐献灯油钱。笔者不幸中招,被秃驴开大口索要元,纠缠不过,扔下元逃之夭夭。
到凤凰旅游的主要是大陆各地以及港澳台同胞,还有就是韩国人。日本人几乎没有见到一个。看来去年的自治州来日旅游观光说明会,毫无效果,要打开国际知名度任重道还远着了。
在凤凰只呆了一天,很多景区还未游览到,13日中午时分书记一行又踏上新的旅程……
在日湖南著名专栏作家唐辛子女士,看后发表的评论如下:湖南的旅游资源其实很不错的,在八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湖南的旅游事业做得还不错,那时候开发了张家界,索溪峪等武陵源带原始森林的旅游资源。但是从90代开始,由于领导的不力或无力,湖南的旅游业每况愈下。湘西的旅游资源不错。但是湘西的领导班子近年来接连出事。现在的新领导光有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书记去的那些地方,日本游客是非常喜欢的。但是近年来国内旅游者太众,许多好风景好人情也因此被破坏许多。可惜啊可惜。埼玉善人
/11/08完稿
/12/30修改
只改了几字,删除了几个标点,格式多有调节。本文原载《东洋镜》,url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