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古城 >> 旅游景区 >> 到长汀寻味与凤凰齐名的汀州古城
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如是评述:“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从盛唐(置汀州)到清末均是州、府的治所,一直也是历代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因此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州古城墙,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汀县城穿城而过的客家母亲河汀江河畔。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是长汀县重要文物古迹,也是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之一。据长汀县志载:唐大历四年(公元年)筑土城于卧龙山阳,唐大中初始创敌楼,宋治平三年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洪武四年郡城全部包以砖石,崇祯九年按实议增筑以成全胜,实现了州、县两城合一的主张。民国十三年,修筑市路,城墙砖拆毁十之六七,除朝天门至惠吉门沿河一带剩下部分城墙外余皆全无。古城墙也是长汀最有特色的古迹,沿汀江而建,绵延几公里。古城墙已经被政府翻新维修过,墙下就是蜿蜒南流的汀江水。汀州古城墙从水东桥头沿汀江向北绕过龙潭公园,与朝天门相接,总长约米,在城墙上漫步,步移景易,可同时领略到街区传统建筑风貌和龙潭公园的自然景色,富于变化的人造景观和天然景观被城墙串联起来。宋慈亭,为纪念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宋慈于宋绍定五年(公元年)任长汀知县,任内政绩卓著,深受汀州百姓赞誉,百姓建亭纪念之。唐开元二十四年(年),汀州设立。从此,历经城垣变迁,古城汀州处万山之中,枕山临溪为城,逐渐形成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幢深围四面城的府城特色,成为盛唐至清末时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和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多年来,风风雨雨,古城依旧,古风犹存。
城楼始建于唐的古城墙,沿汀江而筑,自东向西呈弧形,东西两端沿卧龙山两旁的山脊筑到山顶,把半个卧龙山圈进了城内,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昔日,远远望去,古城墙宛如一串佛珠挂在山上;今天,古城墙仅残存多米长。与城墙一样古老的,是城里迄今保存的五座古城门,巍峨壮观。它们的名字是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广储门、宝珠门。广储门就是现在的三元阁,已改造一新,但城门垛上保存的唐代八角基座复盆式柱基,拱门中的唐砖,写着它的岁数。宝珠门,始建于明代,也保存着唐代建筑的风格,城门两侧的马槽就显示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南大街街区可追溯到宋代,不过,大规模的街市多形成于明清年间。街道狭窄,路面多用石板砌成。路边的房子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上是前店后宅。这条街上还有多间木雕工艺品店,走过其中阵阵的木香甚为诱人。在这个街区可见到极具岁月沧桑感的一座古城门,是始建于唐代的朝天门。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十分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医院旧址。
文庙国家地理杂志在福建专辑中提到,福建是造神最多的省,是众神狂欢的地带,此言不虚。凡去过长汀的人就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小小长汀城,大大小小,各类神庙不下百座,供奉的神灵种类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真是三步一庙,五步一寺,十步一观。海边的妈祖在这个山区小镇信众也不少。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汀县(城关)汀州镇兆征路41号。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是古代汀州作为闽西八县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筑。而她的近代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现代则为长汀县博物馆。这是一个长汀县(汀州)历史极具象征和代表性的一个建筑,不同时代的不同用途恰好反映了汀州历史发展及她的属性。
红军长征第一村观寿公祠右前方的“红军长征第一村”牌。观寿公祠虽是一个宗祠,但它的巨大知名度确是源于它的红色属性。年9月30日从松毛岭保卫战撤下的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奉命从长汀钟屋村(中复村)观寿公祠起步实施战略转移,迈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因此观寿公祠是红军长征真正意义上的零公里处。中复村(钟屋村)也因此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观寿公祠还是朱德、聂荣臻、林彪的旧居,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亲自指挥了温坊战斗
红军桥红军桥,是当时红军的征兵处,原称接龙桥,传说该地方是中复村的龙脉所在,因而在此建座状似龙头的廊桥,桥中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
观寿公祠观寿公祠,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起始点、出发点,第五次反“围剿”总指挥部及红军史上惨烈的松毛岭保卫战指挥部旧址,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原称钟屋村)。
水云庵建于明代的水云庵,位于山岗的最高处,殿内有一反坐菩萨。有联曰:“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殿右数十步有驭风亭。殿后有一石洞,可纳十数人,内供有石雕弥勒佛,洞顶水珠终年滴在石佛身上,故又俗称“雨漏佛”。
朝斗岩寺朝斗岩寺大雄宝殿,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2月18日在此召开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大会。朝斗岩下南寨广场,是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召开万人大会的广场。翌年红第三、第四、第十二军即在此进行“南寨整编”。
朝斗岩朝斗岩,“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所在地,位于长汀县城南1.5公里南屏山麓。山上有朝斗岩寺和水云寺两寺,其中朝斗岩寺大雄宝殿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宋代隐士雅川在霹雳岩炼丹,丹成之后在此辟洞建庵,日与烟霞作伴,静坐而朝北斗,并以“朝斗”两字刻石,因名“朝斗烟霞”。明代徐中行曾赋诗赞之:“仙掌苍苍倚寂寥,众峰高拥万震朝,泉飞雨斗青天湿,地拢中原紫气骄,秋到白云留作赋,客来明月坐吹筲,相逢已在崆峒上,何用缑山向子乔。”
(来源:武夷之旅)
品牌推广版权申明
《长汀身边事》所推送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原创文字、图片、标志、标识、商标、封面等)仅供微长汀微友阅读,未经《长汀身边事》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长汀身边事》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否则,《长汀身边事》将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长汀身边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