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关于古城古建筑防火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8-1-11 12:54:54   点击数: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一说起”古建筑“,小编不得不想起影视剧里看的古时候”打更人“夜里打更时的说词。现在回味起来,觉得古时候,没有广播,没有网络,没有先进的设施,要做好防火工作确实不简单。   ”古建筑“防火太重要了!因为这些不乏是”遗产“的百年、千年建筑留存至今太不易了,从古至今,火灾不管是对于这些建筑还是家庭乃至国家,都是重大的伤害。盘点近年来火灾毁过的古城、古建筑■年1月3日凌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发生火灾。历经年的风雨,巍山古城拱辰楼在大火中只坚持了2个小时。多么痛惜!■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   损失:烧毁房屋栋,总受灾户数户,古城最繁华地带变成废墟。烧损房屋直接财产损失为.万元。   起火原因:火灾的起火部位为独克宗古城池廊硕8号的如意客栈北端二楼,因女管理者唐英使用取暖器不慎引起火灾。■年4月6日,丽江束河古镇火灾。   损失:10间铺面损毁,烧毁4个院落,涉及11个户主,过火面积平方米,无人员伤亡。   起火原因:火灾起火部位为街尾村65号的成都冒菜馆,起火原因初步确定为该菜馆老板将未熄灭蜂窝煤炉置于馆内,引燃周围物品蔓延扩大成灾。■年3月11日晚,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火灾。   损失:烧毁民房间,涉及13户,其中客栈4家,6个院落,过火面积.46平方米。   起火原因:古城某店铺老板9岁的儿子在店内二楼卧室玩火,用打火机烧手工艺品线引燃衣柜上可燃物蔓延。■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火灾。   损失:年历史侗族村寨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原因分析:四大消防安全隐患威胁古城●房屋结构不耐火是多数古城古寨共同存在的第一大安全隐患。   以凤凰古城为例,几乎所有古老房屋都是木质结构,且经过多年风干,居民们习惯在木材表面刷桐油保持干燥,一旦起火,火势极易蔓延。●电路老化是第二大消防安全隐患。   古城古寨村民乱拉乱接电线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且普遍存在电线老化现象,保险丝大多用铜线和铁丝代替,起不到保险作用。●居民生活用火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绝大多数古城、古村寨生活习惯相对落后,居民都在室内以柴生火做饭、取暖,在厨房和卧室等地,大量干柴、干草随意堆放,一旦遇到火源将迅速燃烧。●消防意识差也是火灾多发的隐患。   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妇女和小孩留守,这部分人一方面灭火和自救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极易造成火灾并发生人员伤亡。”学习:《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消防在文物古建筑上有什么规定吧?   一、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统筹安排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文物建筑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二、建立完善专门机构和专兼职消防队伍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确定)内设专门机构,或者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者志愿消防队伍,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防火灭火训练。   三、严格消防设施管理   对文物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用于参观、游览和经营场所的文物建筑,要切实采取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   文物建筑毗邻区域和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对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要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检测,确保使用功能。   四、严格用火管理   文物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五、严格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六、严格危险品管理   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用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民居类文物建筑和其他作为住宿、餐饮等功能的文物建筑,因生产生活需要使用燃气,堆放柴草等可燃物,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他文物古建筑内,严禁使用燃气,不得铺设燃气管线,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并应明显设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等标志。   七、严格大型活动管理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进行防火检查,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预先组织演练。要按规定事先将活动情况和消防措施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活动。   八、全面开展防火巡查检查   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管理使用单位负责人和其他员工防火意识和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开展日常防火巡查情况;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情况;   (四)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完好有效情况;   (五)消防水源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六)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七)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线的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八)按规定允许烧香、点蜡等使用明火的场所,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九)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措施情况;   (十)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十一)其他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对前款规定的第(三)、(四)、(六)、(七)、(八)、(九)项内容开展日常的防火巡查;文物建筑对社会开放期间,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强化夜间巡查。   九、切实开展消防演练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及其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时段,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专门预案。   十、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防火安全意识,掌握防火技能。单位人员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要结合实际对公众开展消防宣传,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张挂消防安全宣传图标。题外:旅游的过度开发成诱因   急功近利的古城改扩建,让原本就严重老化的电线负荷剧增,火灾危险陡升。在过度的商业开发中,古城古建原有的防灾功能基本瓦解,现代化的消防安全工作又跟不上来,这就是近年来古城古建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一座古城、一个古镇不是静止的景观,而是“活”着的历史,但由商业开发引起的过度人类活动,已成为威胁古城古建安全的祸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许多地方对古城进行改扩建以增加现代化设施,这种行为在破坏古城古建历史原貌的同时,也为火灾埋下了重大隐患。中国传统建筑早已将防火的智慧融入其中,在建筑空间布局和防火预留空间方面,历代先人都形成了严格约定。然而,目前的商业开发行为,抛开传统建筑的防火理念,日益拥挤的建筑物“消灭”了原有防火间隔,古建的防灾功能也就不复存在。高度商业化的古城内,游客众多,酒吧、旅社林立,这导致明火火源较多。同时,急功近利的古城改扩建,让原本就严重老化的电线负荷剧增,火灾危险陡升。在过度的商业开发中,古城古建原有的防灾功能基本瓦解,现代化的消防安全工作又跟不上来,这就是近年来古城古建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古城、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写照,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结晶。近几十年来,许多中华文明的精髓却不得不面对两种命运,要么因为妨碍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被直接拆毁,要么因符合某些人的利益而被过度开发利用,而最终结果还是难逃毁灭。这些年,火灾毁灭了多少古城古建,也就毁灭了多少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一次次火灾对我们的警示,不止是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更警醒我们,要倍加珍视本国的文化遗产,因为它们是维系我们文化血脉的恒久基因。   所以,成为广大游客的亲们,更加要注意防火安全啊!!!更多消防   更多精彩,期待您的







































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kapay.com/lyzx/8411.html
------分隔线----------------------------